明代 :桑悦
长江有鱼目,圆明映清秋。穿缀作环佩,映带珊瑚钩。
北海波浩荡,风逆无行舟。鲛人数行泪,滴滴沉中流。
游仙 其一
遥瞻太华山,林樾蒙日月。西岩穴浮云,突瓦东岭缺。
补辏庸神穴,山灵永契阔。飒飒朔风劲,四野木叶脱。
游人动春兴,残树成点血。日暮途或穷,我车肯改辙。
深湫有神蛟,服食太始雪。何时为吾驾,飞上太清阙。
小游仙诗 其二
玉女班中忽吐光,体生微妙自然香。紫兰细撷归何处,七宝栏杆白玉房。
赠萧时清
感怀诗 其十三
浮云飞不尽,江水流不止。万物暗禅续,千古尽如此。
孰能初造物,我欲观太始。天地犹一丸,请问无名子。
感遇再用前韵
春秋各芬芳,窗前兰与菊。平生绝荣愿,穷途不须哭。
纵步阱难绝,暝投藩易触。公论需久真,谁畏彤管辱。
三窟讵云安,一枝自堪足。桃李烂盈门,牛马量以谷。
四海物滔滔,何处刍一束。浩歌归去来,誓作林下独。
奇巧石为屏,琤琮泉漱玉。至乐在桑榆,林塘居可卜。
西昌闲步二首 其一
领得春风十载闲,官居更觉近林泉。儿童尽解迎康节,魑魅犹林喜谪仙。
蝶舞莺歌随酒盏,云情雨意护诗篇。傍人欲问经纶事,笑指烟花似锦川。
和陶杂诗六首 其一
江深深为渊,山高高作岭。江山有定名,渊岭非外景。
兼命体俱温,单性形自冷。万物易销铄,独有理气永。
忽然幻吾形,何处来此影。形影共出入,鞍辔随马骋。
欲游造物初,取路在闲静。
和朱文公读道书 其一
尘世难纵步,眷焉思十洲。蹑履登碣石,濯缨临弱流。
折芳遗所思,玉树无春秋。太虚一回首,岁月空悠悠。
七夕饮石田母姨夫宅
析木津边建两旗,华堂开宴趁佳期。人间亲旧追欢夕,天上婚姻适意时。
乞巧不如常守拙,相逢最苦即分离。银河清浅如前度,灵鹊回来报我知。
感怀诗 其二十二
汉武梦舟碣,溺志尤荒淫。幻术致妖魄,悲歌痛镌心。
轮台转深悔,茂陵树成阴。圣君育万民,殁祭为明神。
和陶杂诗六首 其四
闻有治世音,心中便欢喜。既为世上人,岂不关世事。
飓风动边徼,此外不留意。无衣御严冬,只望春阳驻。
龙钟跛蹶徒,乘马诧行驶。安得双足下,常把四蹄置。
感怀诗 其四十
猎猎朔风急,吹尘杂沙砾。孤雁声嗷嗷,土墓无行迹。
圣主劳遣钺,推车度遥域。制胜在帏幄,接刃岂中策。
四郊正萧索,墙下草如织。色干在俄顷,群阴方用职。
逆推离子远,顺数逢亥极。阳刚恒用事,所守在夷狄。
只消舞干羽,能使有苗格。
入山
客子寻幽兴,随云入乱山。清秋吟不极,尽日影俱閒。
灵籁追长啸,残霞映醉颜。脱身尘土外,心静是真还。
去郡有日感今怀古触景兴思和文公北山纪行留作郡中话柄 其二
贾生经济才,政书匪华说。鵩鹉同死生,自遣藉庄列。
薄宦亦长沙,喜见庙貌设。治世独忧遑,迂疏踵遗辙。
李节妇
游丝堕地风不起,灯烬霏霏落江水。良人一去不可招,形忍为人心作鬼。
黄叶拥篱秋满门,孤儿索果啼黄昏。三丧欲举况赤手,渤澥捧土成高坟。
白日迟迟常不晓,浮云飞过长空杳。梦魂泛尽水中萍,血泪滴枯庭下草。
题碧溪
五两蓑衣百尺竿,碧溪十里足盘桓。卧分芳草为衾枕,坐爱清流照肺肝。
花照无声云影动,鸟飞不渡镜光寒。平堤多种芙蓉树,惟有秋容耐晚看。
久雨春寒殊甚杜门不出触景兴怀和文公月夜述
长命草
龙城山中长命草,采采黄花颜色好。悬崖挂壁常发生,朝暮搬移不枯槁。
岁寒独见柏与松,非时欲值难为功。争如此草出凡质,净洗尘土根虚空。
世间物变无不有,杵地成羊树生酒。
和陶杂诗六首 其二
薄宦难展拓,乞身须未老。素质离染肆,皓皓自堪保。
扳援青云驾,此心如火燥。匋颜向东市,悔不臂鹰早。
梧桐生夕阴,白月在怀抱。休嗤应世拙,用以存吾道。
和陶杂诗(六首)
桑悦
桑悦(1447—1513)明代学者。字民怿,号思亥,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成化元年举人,会试得副榜。除泰和训导,迁柳州通判,丁忧,遂不再出。为人怪妄,好为大言,以孟子自况,谓文章举天下惟悦,次则祝允明。工于辞赋,所著《南都赋》、《北都赋》颇为有名。 ► 79篇诗文
感怀诗 其二十一
和陶杂诗六首 其三
感怀诗 其十四
同丁秋官凤仪夜坐
同王如斋挥使金宗秩上舍暮春郊行
感怀诗 其二十六
感怀诗 其三十三
感怀诗 其三十八
劣马行
春游歌
逢迎
春雪再和前韵
感怀诗 其十六
游仙二首 其一
归计已成述怀
和朱文公读道书 其三
感怀诗 其三十九
按县
招贤里
感怀诗 其三
和陶杂诗六首 其五
感怀诗 其十一
游仙二首 其二
予既调柳宪长林君待用以书来云柳州山林子厚
题鸲鹆
题赵子昂马
古别离拟孟东野
宿茶陵五峰庵
咏佛桑
予以痼疾申呈当道郁堂谢公不允令就医药视事未能即归和朱文公病中 ...
感怀诗 其十二
和朱文公读道书 其二
和朱文公斋居感兴
小游仙(十首)
题岩下花呈长沙守刘鸣远
闻邸报有感
游仙(二首)
感怀诗 其三十五
吊祢正平
会试感怀
和朱文公读道书 其四
感怀诗
去郡有日感今怀古触景兴思和文公北山纪行留作郡中话柄 其一
感怀诗 其二十七
秋雨初过即景写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