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大梅山梅仙岩

游大梅山梅仙岩

宋代 楼钥

为忆西京梅子真,人言羽化匪沉沦。
海濒古嶴已无迹,山外高沉宁有神。
鲠论至今光汉传,清风犹足盪秋旻。
何须更说神仙事,终老市门良可人。

诗人楼钥的古诗

王通判挽词

宋代 楼钥

才具盍时用,拂衣俄去之。
善藏经世手,回施称家儿。
嬴博延陵恨,人琴子敬悲。
连年事如许,天道杳难知。

题龙眠画西域圣僧

宋代 楼钥

放两不借叠双足,自在在心机在目。
默然深入不二门,不知师唱谁家曲。

粮料院葵向亭

宋代 楼钥

结屋苍崖昼不哗,崚嶒乱石绕帘牙。
涛江渺莽三千顷,烟瓦参帘百万家。
雉堞环山余暮雪,龙楼耸阙焕朝霞。
登临可是望都省,但有葵心向日华。

孺人陈氏挽词

宋代 楼钥

令子齐年好,相从识壶彜。
萧生结绶日,孟母卜邻时。
未下升堂拜,俄闻陟屺悲。
天涯致刍束,泪落薤歌辞。

题罗春伯所藏修禊序

宋代 楼钥

东游登会稽,只见兰亭不见碑。
北过中山府,欲访此碑不知处。
北从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绝难过。
曾经耶律毡裹去,至今胡虏犹知慕。
时将一二馈肤使,持归往往快先覩。
未知玉石真在否,要比江南终近古。
他日缚取呼韩作编户,勒铭归来过定武。
只问君王乞此碑,打向人间莫论教。

次韵蒋德言游太白玉几两山 其三

宋代 楼钥

剩欲扶筇随意行,要令心迹得双清。何时同入翠微去,丈室先参老净名。

小溪道中 其二

宋代 楼钥

后衕环村尽溯游,凤山寺下换轻舟。舟人努力双篙急,引得清溪逆岸流。

喜雨次韵并呈郡守吴居父 其三

宋代 楼钥

雨师争自效,风伯尚何施。膏泽由分阃,空餐愧奉祠。

农功今可济,水利更毋隳。喜雨无烦记,行人口似碑。

赵提荆挽词

宋代 楼钥

客授早登龙,襟期一笑同。
门清心似水,论正气如虹。
近问书犹湿,重来迹遂空。
无因送丹旐,老泪洒西风。

赠丁相士

宋代 楼钥

相形何似且论心,眼力工夫见浅深。
古怪清奇任君说,灵台一片若为寻。

王敏肃公挽词 其一

宋代 楼钥

□□□□□,□□□□□。□□□□□,□□□宣公。

全蜀增天险,长淮折犬戎。经纶今已矣,贯日有馀忠。

彭宜义挽词

宋代 楼钥

种德不在大,至诚天所亲。
但能存一念,何用活千人。
经筒儒风远,香山句法新。
功名付儿辈,不必在吾身。

尚书张公挽词

宋代 楼钥

文靖饶风度,高皇记曲江。
贤孙真是似,才气号无双。
几见持英簜,终看拥碧幢。
诚斋主诗杜,到此亦心降。

题太乙宫林山赠易高士

宋代 楼钥

易居求赋武林山,日困尘劳无暂閒。
我求挂冠欲归去,念此诗债须当还。
武林山出武林水,灵隐后山无乃是。
此山亦复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天目两乳到钱塘,一山环湖万龙翔。
扶舆磅礴拥王气,皇居壮丽环宫墙。
湖阴一峰如怒猊,势临城北尤瑰奇。
吴越大作缁黄庐,为穿百井以厌之。
从来有龙必有珠,此虽培塿千山余。
中兴南渡为行都,崇列原庙太乙庐。
曾因祀事来登眺,闤闠尘中有闤峤。
薰风时来洗袢暑,绿树阴阴隐残照。
我得暂来犹醒心,羡君清福住年深。
长安信美非吾土,倦翼惟思归故林。

送黄直护道人住茅山赠以小黑玉虎

宋代 楼钥

少从黑虎谷中行,晚得於菟玉琢成。
辍以赠君俱隐处,大茅峰顶看风生。

又谢申之示诗卷

宋代 楼钥

不见贤甥十一年,新诗示我百余篇。
古风已喜能行意,近体尤余细属联。
宅相真成珠在侧,冷官休叹坐无毡。
作诗勿谓今余事,更下工夫继玉川。

王叔达以尉彭泽潜玉洞述见示

宋代 楼钥

书岩已奇甚,潜玉尤伟哉。
李君漫盘谷,元子空峿台。
神不得自秘,天应为君开。
渊明如得此,应不赋归来。

挈从子涤归乌戍外家

宋代 楼钥

五年不泛浙西船,今日重来倍黯然。
苇席不重寒刺被,菱歌孤唱月摇川。
吚哑回橹凫鸥狎,来往轻帆风雨便。
点检湖山固无恙,鴒原遗恨到黄泉。

宇文枢密借示范宽春山图妙绝一时以诗送还

宋代 楼钥

范生本以宽得名,不学关仝与李成。
笔端自出一机杼,理通神会真其能。
横披小轴屡到眼,颇亦时能辨真赝。
未见弘大如公藏,茂树乔山春烂漫。
此图不是江南山,寒空青嶂疑商颜。
高高下下几佳处,庄家时有茅三间。
桥梁楼观各有趣,一夫驱驴何处去。
安得随入杳霭间,布袜青鞋踏空雾。
近山忽断见遥碧,天涯一望无中极。
胸中丘壑谁测知,铁屋石人惊笔力。
鹅谿六幅高堂空,终日对坐心神融。
看罢为我捲还客,自此归余境梦中。

谢潘端叔惠红梅 其五

宋代 楼钥

殿后鞓红色漫秾,绛桃空自笑春风。何人击碎珊瑚树,恼得瑶姬面发红。

楼钥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64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