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太淑人管氏挽词

太淑人管氏挽词

宋代 楼钥

彤史久不作,谁能有妇功。
宁知贵家子,乃有昔人风。
钿轴恩何渥,芝庭泽不穷。
死生无可憾,况已悟真空。

诗人楼钥的古诗

咏蜡梅水仙

宋代 楼钥

二株巧笑出兰房,玉质檀姿各自芳。品格雅称仙子态,精神疑自道家黄。

宓妃漫诧凌波步,汉殿徒翻半额妆。一味真香清且绝,明窗相对古冠裳。

水涨乘小舟

宋代 楼钥

一番冻雨洗郊丘,冷逼征衫四月秋。
只喜青山泻悬瀑,不知黄潦涨平畴。
登途已厌频舆轿,得意何妨且榜舟。
处顺安贫聊自适,未应坎止愧乘流。

泉口净明院昼寝

宋代 楼钥

沙头古招提,往来几经行。
兹来当春昼,解衣愒西楹。
玉立青琅玕,小窗虚且明。
纸帐白如雪,床软枕更平。
偃仰四体适,欠伸困思生。
须入华胥城。无人梦自觉,
閴然四无声。林间婆饼焦,
悠悠时一鸣。翻身更口容,
意泰气亦清。连朝走丘垄,
百拜不遑宁。老我久倦游,
幸兹息营营。衰相益已迫,
世念日愈轻。自欣天与閒,
身是半发僧。未能遂高隐,
庶几保余龄。

新闢门径或谓太窄

宋代 楼钥

门外顿空旷,双眸豁太虚。
谁欤眸佳树,正尔对吾庐。
蚤岁曾修业,衰年得定居。
买邻贤伯仲,衣锦旧门闾。
未办三閒屋,先栽数席蔬。
欢娱戏莱服,晨夕奉潘舆。
驷马容虽狭,斋郎住有余。
床金知已尽,瓶粟岂无储。
细草沿阶嫩,新篁得雨初。
窃希仁者静,未觉故人疎。
昼永翻名画,更长理旧书。
何妨抱琴醉,尽好带经鉏。
耋穉同甘苦,儿孙共卷舒。
眼花多掩卷,鬓雪不堪梳。
少饮毋求醉,徐行可当车。
此生千万足,只愿老樵渔。

题汪季路尚书所藏米元晖湖山瑞雪图

宋代 楼钥

笔力谁能似虎儿,思陵亲为御珍题。
小臣不识湖山好,但欲扁舟泛剡谿。

行荆坑道中

宋代 楼钥

古涧随山转,征人趁水行。
悬崖当步险,空翠逼人清。
石路无寻直,沙田不亩平。
千岩得一二,亦足慰平生。

三日不得过都泗堰

宋代 楼钥

南朝何公栖禹穴,嘉遁悠然志高洁。
一朝送人都泗埭,归叹此途於此绝。
我亦何为走尘埃,数年不记几往来。
船横三日不得度,愧想高风安在哉。

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

宋代 楼钥

通地通天只个中,千岐虽别大都同。
两家偶尔流传盛,一贯临都内外融。
欲境扫开心在我,浮云散尽月当空。
感而通者从来话,不感须知自有通。

陆宣城挽词

宋代 楼钥

奕世承家学,诸公荐吏能。
政传花县美,心与练江澄。
易箦去何远,攀辕悲不胜。
伤哉嬴博葬,泪尽老延陵。

题孟东野听琴图因次其韵

宋代 楼钥

谁欤住前溪,夜深以琴鸣。
天高颢气肃,月斜映疎星。
橡林助萧瑟,泉声激琮琤。
弹者人定佳,能使东野听。
束带不立朝,遥夜甘空庭。
龙眠发妙思,神交穷杳冥。
不见弹琴人,画出琴外声。
郊寒凛如封,作诗太瘦生。
恨不从之游,抚卷空含情。

杨州琼花

宋代 楼钥

回忆灵根六十年,秋深恨不见芳鲜。
兹从淮上来千里,非比人间聚八仙。
曾有画图称小异,谅应后土爱孤妍。
或言天杖诚虚语,荣悴中分亦偶然。

约诸公再游龙湫

宋代 楼钥

昨暮与君上龙湫,天久不雨无湍流。
啸呼拊掌唤不应,怅望颇亦令人愁。
夜来雷鼓惊龙起,溪声已觉乱人耳。
莫辞重访尊者居,坐看倒翻三峡水。

题老融归牛图

宋代 楼钥

薄宦六年辞故山,故山只在梦魂间。
簪绅何苦自缠缚,却羡归牛自在閒。

竹曾南仲寺丞守永嘉

宋代 楼钥

六和久坐趣归鞭,却竹旌麾水竹边。
无说可裨新令尹,有诗重竹老同年。
城隅绿竹今安否,庭下朱栾定俨然。
回首东州真梦境,羡君此去若登仙。

泗州道中

宋代 楼钥

宿雪助寒色,相看汴水滨。
轻车兀残梦,群马溅飞尘。
行役过周地,官仪泣汉民。
中原陆沈久,任责岂无人。

游惠山

宋代 楼钥

石径萦回入翠林,廿年故步喜重寻。
千山直上云扉启,万木阴中古殿深。
泉水泓澄风拂拂,洞门幽杳昼沈沈。
调琴瀹茗清无限,倦客忘归到夕阴。

谢王粹中惠白鹤山麟川观斑竹杖并竹舆

宋代 楼钥

麟川仙馆翠琅玕,荷子携来白鹤山。
未效葛陂龙种化,绝胜湘浦泪痕斑。
裁为拄杖一寻许,巧作轻舆四尺悭。
儿子门生俱努力,病夫欲过虎谿还。

樊运使挽词

宋代 楼钥

妙龄便有老成风,孝友丹心天与通。
师友渊源得西洛,文章声价冠南宫。
固知夫子才难用,犹喜先生道不穷。
他日凤皇山下路,几人下马拜茔中。

临海县治琴堂

宋代 楼钥

子贱弹琴真是琴,我今无弦知琴心。
使我不得琴中趣,弦以修绠谁知音。
才术高低不自由,单父二子心则侔。
后人不得弹琴暇,勿以戴星为可羞。

观冷泉亭放水

宋代 楼钥

冷泉浅濁使人愁,开放黄波去不休。
岸侧细泉穿乱石,始知别是一清流。
楼钥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64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