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江月·我笑牛郎织女

西江月·我笑牛郎织女

宋代 陈东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
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鸾歌凤。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
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诗人陈东的古诗

自许昌如蔡与石士繇酌别一章

宋代 陈东

太学诸生出许昌,抱关夫子特相将。
轻衣短帽秋风里,瘦马羸相古柳傍。
黄叶翻翻惨离思,独醪沃沃浇愁肠。
欲知此别情怀恶,正是平生气味长。
公归且作诗书伴,我去还依鸿雁行。
酒阑径渡石桥子,回首高城挥夕阳。

蓦山溪(元夕)

宋代 陈东

半生羁旅,岁度经元夜。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叶舍。去年元夜,道得□身间,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
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西江月 七夕

宋代 陈东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

愁损舞鸾歌凤。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

为报佳期入梦。

送友人丧二绝

宋代 陈东

欲认青帝索酒尝,俄惊丹旐送君丧。
吕庄编户伤心切,愁对清风想杜康。

次韵邵予可弹琴二首 其一

宋代 陈东

雷公徽玉粲明星,照出师襄指下声。可怜此地无人识,唤作新来黑瘦筝。

和邵予可卖俸豆

宋代 陈东

休论斥卤与膏腴,豆藿连阡稻麦无。
举世纷纷宝鱼目,投人慎勿以明珠。

颍川二绝

宋代 陈东

我家本出颍川住,几世不曾归颍川。
今我暂来忽暂去,太丘风流谁与传。

与虞章舜卿二表弟季明游兼胜亭有作三律 其一

宋代 陈东

危亭兼雅胜,胜景足奇观。湖水涵天入,山云带雨蟠。

千松偃夜月,万竹撼春寒。玉井汲甘冷,尘缘那得干。

秦刷子

宋代 陈东

谁斫碧琅玕,影撼半庭风月。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根华发。
龙有受戏碧波涛,喜动清风发。到得浪花深处,一瓯香雪。

秋夜独坐有感一章奉呈师说令尹奉议光明主簿

宋代 陈东

依依客馆夜燃膏,子夜羁愁无处逃。
闲炷炉香听夜雨,快斟杯酒读离骚。
休惊时节云何速,独吊古人殊不遭。
一阵晓寒催画角,朝来爽气碧山高。

徐氏哀词代作

宋代 陈东

忆昔常随祖母过,登堂共庆尚垂胡。
十年未远皆流荡,地下相逢果有无。

蓦山溪 元夕

宋代 陈东

半生羁旅,几度经元夜。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弃舍。

去年元夜,道得□身闲,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

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

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彦隽母挽章二首

宋代 陈东

人生五福古难全,天赋夫人独不偏。
内行无惭诗妇孝,母仪何啻穆姜贤。
庭帏已叹芳魂独,宗族空留旧事传。
惟有南陔多少恨,忍看松柏锁寒烟。

次韵邵子可弹琴二首

宋代 陈东

雷公徽玉粲明星,照出师襄指下声。
可怜此地无人识,唤作新来黑瘦筝。

大雪与同舍中饮太学初筮斋

宋代 陈东

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风飘飘洒中土。
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中受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
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谁肯采摭传说闻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如杞国。
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中讼风柏。
天公倘信臣言怜世间,开阳阖阴不作难。
便驱飞廉囚下酆都狱,急使飞雪作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气中人寰。

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

宋代 陈东

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雪飘飘洒中土。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受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谁肯采摭传说闻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如杞国。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讼风伯。

天公倘信臣言怜世间,开阳阖阴不作难。便驱飞廉囚下酆都狱,急使飞雪作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气生人寰。

次韵士繇惜别

宋代 陈东

男儿自有四方志,离别岂能动刚肠。
功名未遂身未死,白眼青青频举觞。

送友人丧二绝 其一

宋代 陈东

欲认青帘索酒尝,俄惊丹旐送君丧。吕庄编户伤心切,愁对清风想杜康。

谒王乐道之子闻方饭绝客一绝

宋代 陈东

晚生恨不及前辈,来访诸郎观典型。
吐握风流何寂寞,满林风竹自秋声。

西江月·我笑牛郎织女

宋代 陈东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
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鸾歌凤。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
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陈东

陈东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他参加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 3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