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天涯路

天涯路

清代 施闰章

天涯望不极,尽是行人路。日日换行人,天涯路如故。

渺渺白云远,萋萋芳草暮。来者知为谁,但见行人去。

诗人施闰章的古诗

秋夜送楚客

清代 施闰章

酒尽暮江头,归心水急流。月明分手夜,风逐去帆秋。

客里添新鬓,浔阳忆故丘。前途君自爱,寒露满汀洲。

江月·十月晴江月

清代 施闰章

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
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
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

历下送梅子翔归里

清代 施闰章

朔风一夜至,庭树叶皆飞。孤宦百忧集,故人千里归。

岱云寒不散,江雁去还稀。迟暮兼离别,愁君雪满衣。

妙高台夜坐怀无可

清代 施闰章

日落水烟起,茫茫连岸白。褰裳陟高台,凉月皎秋夕。

古人不我陟,露气沾瑶席。忽忆龙眠叟,远引就禅寂。

桂岭旧担簦,匡庐复飞锡。游咏与之俱,屡折登山屐。

劝我学无生,危言同振溺。心迹未能并,出处尚狼藉。

解带思同游,天末久离析。人生无老少,皆为天地客。

东望海门深,南睇江云碧。岩壑留清晖,皓歌伤往昔。

庐山遇雨

清代 施闰章

山下自晴山上雨,林深苔滑流石乳。杖藜拨云云不开,洞口老猿作人语。

忽闻天际一钟鸣,隔水苍茫寻涧户。

早春三天洞至仙人岩

清代 施闰章

寒岩敛众妙,惠风荡疏木。洞穴无人居,玲珑辟华屋。

春阴香乳流,谷温瑶草绿。出户见前峰,重云无断续。

乘兴复杖藜,行歌散烦促。古树含丹葩,馀雪长灵瀑。

僧扉凿阳崖,茶臼入深竹。采真客安往,怅望空山曲。

燕子矶

清代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枣枣曲

清代 施闰章

井梧未落枣欲黄,秋风来早吹妾裳。含情剥枣寄远方,绵绵重妾千回肠。

封题寄去凭君语,枣甘谁道妾心苦。闺中不识望夫山,君看泪湿床头土。

湖西行

清代 施闰章

节使坐徵敛,此事旧所无。军糈日夜急,安敢久踟蹰。

昨日令方日,今日期已逾。揽辔驰四野,萧条少民居。

荆榛蔽穷巷,原田一何芜。野老长跪言,今年水旱俱。

破壁复何有,永诀惟妻孥。岁荒复难鬻,泣涕沾敝襦。

肠断听此语,掩袂徒惊吁。所惭务敲朴,以荣不肖躯。

国恩信宽厚,前此已蠲逋。士卒待晨炊,孰能缓须臾。

行吟重呜咽,泪尽空山隅。

日照观海同吕翰公明府

清代 施闰章

万里苍波照客颜,危亭天畔更跻攀。鱼龙欲见空中阁,风雨忽移何处山。

绝壑浮云来掌上,扶桑倒影接人间。凭陵愁思翻无际,渔父孤帆去独闲。

新都戍

清代 施闰章

玉屏山草尽,练江江水浑。丈人看饮马,千骑如云屯。

腰间横大箭,游戏走平原。射雁落云中,逐兔过田园。

割鲜不须臾,腥血殷盘飧。汉儿刍秣久,相驯通语言。

此辈尚猛鸷,好恶难具论。往年贼破郡,去年蹂榆村。

驱除借厥力,到今防御存。居人远窜匿,白日黄尘昏。

何时罢兵战,天河洗乾坤。

钱塘观潮

清代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泊樵舍

清代 施闰章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饮汪钝庵宅 其一

清代 施闰章

不分枉兰棹,重兼开竹扉。穷交存白发,小酌坐清晖。

官在还山久,书成示客稀。傥同吴市隐,相傍老渔矶。

怀梅幼龙移居

清代 施闰章

何处寻梅尉,移家就蒋村。怒流安水碓,深树荫柴门。

词赋闲居得,渔樵晚计存。城东虚草阁,寂寞野云昏。

旅寓秦淮解兰石农部移尊见过

清代 施闰章

疏柳高梧水阁西,使君怀抱向清溪。为言笛步听歌好,自喜金樽就客携。

画省风流兼吏隐,沧江云月伴羁栖。清欢未觉消长夜,银汉垂垂拂槛低。

雨宿坛院

清代 施闰章

杖藜成薄暮,亭馆坐忘归。微雨洗山月,白云生客衣。

松槐千树合,笙鹤九霄飞。自笑尘中老,来游此地稀。

竹源坑

清代 施闰章

杀虎防咥人,芟蔓莫留根。留根终遗患,伤心不可论。

竹源数百家,今余几人存。竹外有源泉,血流泉水浑。

群盗故比邻,姻娅如弟昆。反戈相啖食,收骨无儿孙。

茕茕数寡妇,零落依空村。凶年嗟半菽,撮土招游魂。

人亡亩税在,泪罢还声吞。

湖心寺

清代 施闰章

上方浮近浦,系艇即当门。沙溆通寒气,阶基落涨痕。

孤城春水岸,归鸟夕阳村。欸乃歌声入,空庭未觉喧。

大庾岭

清代 施闰章

峭壁何年凿,炎洲此路开。门容一骑入,人度万山来。

南北各回首,干戈更筑台。蓬蒿行处满,漫说岭头梅。

施闰章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9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