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玉融潘源润师事黄山陈平叔师殁哀甚以讣音来告余答诗且寓伤悼之意云 其一

玉融潘源润师事黄山陈平叔师殁哀甚以讣音来告余答诗且寓伤悼之意云 其一

明代 王恭

白首悲来薤露歌,黄山烟树奈愁何。逢人共惜扬雄逝,唯有侯巴泪更多。

诗人王恭的古诗

浮丘郑公国子助教余病不能饯寄诗以别 其一

明代 王恭

成均典教遂忘机,圣主恩深许暂归。疋马又从江上别,孤舟还向雁边微。

初霜落叶惊吴苑,夜火寒砧入帝畿。自笑不才逢盛世,故山空老薜萝衣。

孟夏山中

明代 王恭

回溪风泛落花深,啼鵙声中见绿阴。半壁白云浮几席,一帘晴翠袭衣簪。

幽栖也作怀人梦,高卧犹悬恋阙心。自笑渊明偏爱酒,山林寥落久无金。

题新宁陈叔谟留耕别墅

明代 王恭

识子青年未官禄,闭户看书心亦足。南亩东皋厌远寻,退耕却在灵台曲。

灵台一道自通天,中有冷冷几窍泉。犁牛钱鏄知何用,仁作春苗义作田。

大田多稼多为尔,岂必流传到孙子。何似君家方寸中,子孙食力垂无穷。

秋山暮归 其二

明代 王恭

白云迢递乱峰深,谷口斜晖转树林。归到茅斋灯火夕,不堪黄叶与秋砧。

题小景山水

明代 王恭

云山迢递树苍苍,春水微茫带野航。欲傍渔郎深隐去,武陵虽好是他乡。

羌儿吹笛

明代 王恭

雪净阴山片月微,数声羌笛起依稀。不堪吹作梅花调,多少边人尚未归。

故人陈孟敷董教三衢适以事归未几亟还竟弗获面使人怏怏故有是作

明代 王恭

朝济越江帆,莫投冶城郭。寒日衣上残,微霜草头落。

城南种柳春复春,几度经过忆故人。故人得官未得意,青袍束带聊裹身。

萧条客舍三衢里,一片柯山对乌几。得钱便买浙江鱼,浑家衣食公田米。

忽闻君来喜不定,几日狂歌候萝径。斗酒空馀别后期,扁舟祗是山阴兴。

如何归骑太匆匆,冠盖纷纷祖钱同。嗟予参差忽不见,怅望青天飞塞鸿。

为陈安素题洞玄子所寄墨梅

明代 王恭

江郭遥闻鹤上笙,也将仙墨寄多情。相思几度閒花落,厌听孤城一笛声。

题水墨芦雁

明代 王恭

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赠桃源陈处士

明代 王恭

逢君沧海心,脱略当世事。疏散义熙人,风流建安气。

文章只掉义寸舌,如瓶注水争淋漓。先秦遗收汲冢秘,五经发难无留疑。

桃源潇洒衡门里,悠悠逸兴东流水。布袜青鞋白苧衣,角巾野服乌皮几。

去年著书梅陇山,今年濯足苔溪湾。身随幽鸟栖复远,心与孤云闲复闲。

有时山水穷登眺,绿萝袅袅闻猿啸。林霜涧雨不逢人,手掇松枝向谁笑。

有时中酒高窗眠,飘萧素发临风前。胸中况是丘壑美,身外能无缨冕牵。

君不见终南青青几芳草,行人只道长安道。昨日青云相识多,五陵衣马今如何。

沧洲十咏 其八 竹里轩

明代 王恭

露叶凝晓烟,霜枝老苔石。夜半独行时,清凉满巾舄。

中秋宴集分韵得清字

明代 王恭

广寒宫殿凉如水,坐对清晖欲二更。但使玉樽频注酒,莫令银二少弹筝。

窗含野烧明还灭,帘捲星河浅复清。尘袜不禁风露冷,恍然身世在蓬瀛。

书扇头

明代 王恭

茅屋垂萝野烟,青山独树凉蝉。白首岂能忘世,桐江未胜滋泉。

晚晴登沙阜望海屿偶赋

明代 王恭

夕芜残雨半沙丘,沙口行吟独布裘。几处人烟分水国,数村鱼鸟尽枫洲。

云归岛屿千峰白,风递江潮五月秋。荣辱升沈君莫问,沧溟东逝更悠悠。

送老兵还乡 其一

明代 王恭

曾逐嫖姚出汉关,故乡宁负老来还。到家莫恨无金印,数亩山田梦亦閒。

书云山小景

明代 王恭

野杖闲行日未曛,商歌休使世人闻。生平最是知心者,秪有青山共白云。

初秋寻乌石兰若

明代 王恭

不到禅扉久,灵花又早秋。白云飞欲去,还被远公留。

题高漫士

明代 王恭

山郭雨新霁,孤云湿犹飞。岚岭隐空翠,石林閒清晖。

时与同心隐,逍遥爱荆扉。都无浮世累,共我饭蕨薇。

日夕笑分去,微风拂罗衣。

赠人游北京

明代 王恭

胜游何太远,飞佩入燕京。惟有湾河水,东流是旧声。

南山塔晚眺

明代 王恭

层标际飞翠,落日悬孤嶂。霜降群山残,天秋百泉响。

夕鸟澄远心,归云发遐想。愿言谢尘埃,复此丘中赏。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78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