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薛蕙
丹山赤水足华滋,雁荡龙湫更自奇。招隐顿怜君去早,移文应笑我来迟。
李子西送佛头青花得自永宁王宫中盖牡丹之殊异者喜而赋诗且改名为 ...
故人真好事,为我致名花。书寄夷门道,春来帝子家。
玉肌明素雪,翠袖影青霞。合避金仙号,更名萼绿华。
溪滨
柴门咫尺即溪滨,赋得新诗似写真。蒲芽短短桃花水,燕子飞飞杨柳春。
中秋看月二首 其一
穆穆金波端正月,寥寥碧落蔚蓝天。松林阴映石床净,宴坐焚香骨已仙。
送顾华玉边廷实归南都
边顾文章伯,声名三十年。价高双白璧,调逸两朱弦。
忆昨初倾盖,看君早著鞭。龙门愁峻绝,骥尾慕寅缘。
中岁逢迎阻,清宵梦想偏。盍簪重见日,鸣玉并朝天。
置酒春壶满,题诗锦字连。城隅方曲宴,陌上忽离筵。
言送东南美,真如李郭仙。望尘悲往路,临水惜徂川。
吴会浮云外,燕京落日边。相思日延伫,须枉济江篇。
七夕集廷献宅
秉烛开秋宴,更衣坐晚凉。云霄降帝子,词赋接仙郎。
月写蛾眉色,风传玉佩香。惭君有妍唱,欲报不成章。
江霞
长安西门候朝
隐隐夕唱传,肃肃宵车骛。兹夜方向晨,中心惮将暮。
朱华沦未启,瑶光俨初度。绛霄丽明月,素飙流藻雾。
严防限中禁,周庐扃内附。岧嵽北宫朝,徙倚西墉步。
晒目紫微宇,蹀足玉阶路。矫迹承华侧,徒惭班振鹭。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五
石门双阙入蓬瀛,日日惟看云雾生。白蜃吹霓晴后见,翠虬衔月夜中行。
田园乐七首 其五
萝蔓半垂瓮牖,松阴全覆茅轩。数声鸡犬深巷,一曲烟霞小园。
戏成五绝 其三
雅知文艺未为尊,次第沿流直讨源。不但学诗高一格,信然闻道小群言。
雨霁
西堂薄暮暄气微,雨霁清风飘我衣。明月在户稍将出,白云向我犹自飞。
寄身世路有倾侧,抗志神游无是非。仙人胡乃不来下,接身山林同子归。
水亭二首 其二
中流放轻舸,极望何青青。宛转遵兰渚,夤缘到水亭。
帘栊围树石,阶砌列烟汀。缓坐留斟酌,长歌间醉醒。
六月八日西阙遇雨
晚憩玉泉寺
看山兴不辍,落日有馀情。稍憩中林宿,犹攀绝顶行。
风泉晚逾响,松雪夜微明。长啸云岑上,飘萧白露生。
友人枉过有作
久卧田庐惯闭关,那期好事到林间。风光坐惜三春暮,琴酌聊为一日闲。
青苔满院偏宜坐,红蕊盈条不忍攀。莫怪夕阳催客起,会邀明月伴君还。
中秋看月二首 其二
秋光秋兴最相关,中夜中林犹未还。似闻鸾鹤青冥外,遥见楼台桂影间。
玄鸟赠蒋氏
翩翩玄鸟,秋日载徂。憔悴如何,不遑室家。悼我良朋,忧心瞿瞿。
翩翩玄鸟,载徂秋日。憔悴如何,不遑家室。悼我良朋,忧心菀菀。
翩翩玄鸟,迨春而复。之子于行,将其不觌。赠言匪多,忧心孔蹙。
小圃杂莳药草偶成四律 其一
昔年汉殿含香客,此日谯城种药翁。已分长休辞宦达,只愁多病迫途穷。
发因青烛仍回绿,眼为黄精一驻红。少缓营魂游岱岳,定攀仙驾访崆峒。
卧病赋怀
工拙讵同区,通蔽固殊致。由来辟世者,未逮匡时智。
伊余本疏诞,屏迹归朝寺。非材托閒散,孤贱违荣利。
邴子忌多秩,嵇公病为吏。虽微二贤操,犹全匹夫志。
适已每多慰,养生仍寡累。方探至人旨,始慕神仙事。
玄览瞩昭旷,冥栖伫灵异。白云存髣髴,沧洲形梦寐。
渊虬无近韵,霄鹄有遐意。愿结松乔侣,人间聊可弃。
酬惟乔惠鹿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472篇诗文
黄鹄篇
行路难(三首)
赠董应期侍御
春日漫兴十二首 其十二
宫词十二首 其四
杂体诗 其四 刘文学
宫中乐
驾幸南海子
陇山
春日漫兴十二首 其十一
读金刚经
春日漫兴十二首 其十
游城南园林 其二
十五夜
道院看牡丹晚际遇雨作
效阮公咏怀 其一
春日漫兴十二首 其九
同士奇子云饮
嘲杨花
送许侍御谪定州
文徵仲画老子见赠旧寄观音像并此奉谢
春日宴南园
河曲避暑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八
效阮公咏怀 其八
奉同何大复苦热行十首 其七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二 石假山
游西郭
太岳诗三章赠陆元望少参之武当 其二
杂体诗 其六 阮步兵
庵中
游天坛沈道士馆得登字
药室咏六首 其二
春日漫兴十二首 其五
奉同何大复苦热行十首 其五
至日寄都下旧游
城西亭子宴集 其三
月夜坐忆
春日漫兴十二首 其六
奉同何大复苦热行十首 其二
漕河舟中作
寄孙山人 其一
赠孔汝锡
王明叔东谷卷
杂体诗 其八 潘黄门
烛
送朱侍御之南台
城西亭子宴集 其五
顾东江先生遗善堂诗 其一
送徐中夫令南昌
赠白贞夫
晓坐斋内
效阮公咏怀 其十七
雪七绝 其三
游仙 其三
田中筑舍修治树艺
仲夏即事
效阮公咏怀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