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薛蕙
陇之山兮在彼西北,子之征兮防禦中国。陇上之木鸟不肯息,陇下之水鱼不肯食。
宫词十二首 其十二
翠袖年年积泪痕,罗帏夜夜忆君恩。纱窗月色不成梦,金井乌啼更断魂。
赠孟望之四首 其四
踟蹰郊野外,白日匿西山。行人去有期,安得久周旋。
请为游子去,与子结缠绵。忧来动人心,恻怆不能言。
言念平生友,意气非徒然。行役不足辞,贫贱非所怜。
君其笃明信,慰我心惓惓。
赠张仲脩二首 其二
采藿东门侧,终朝喟长叹。虹霓干白日,朔风何翻翻。
兴言念我友,揽衣涕汍澜。金虎构宫邻,罹此百祸端。
有鸟孤飞翔,悲鸣奋羽翰。逝言不我顾,恋恋伤肺肝。
杂体诗 其五 王侍中
出车邺城外,驾言指南乡。我君整六师,赫怒征东方。
千艘溯淮浦,武骑发河阳。岂不怀归思,王事不可忘。
郁郁涉长途,触目多忧伤。葭菼盈深崖,榛棘蔽高冈。
悲风振中野,阴云起回翔。羁鸟鸣我前,孤兽驰我傍。
伊昔东山人,三年事戎行。捐私报公家,终以反故疆。
勉哉同袍子,永言视斯章。
杂体诗 其十六 陶徵君
眷此南村居,自昔纾真想。一朝就仁里,惬我心所仰。
故人尽比邻,时时共来往。浊醪既同持,清文亦俱赏。
日入未能去,挈杖出林莽。荒径行当辟,新苗渐已长。
多谢沮溺翁,千载良吾党。
顾东江先生遗善堂诗 其二
谷水盘纡,昆山岝㠋。郁彼顾林,本支斯托。丰谍未艾,闻人閒作。
式览厥初,匪今伊昨。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八 荷池
临水放兰枻,处处花相触。霞水共参差,香风时断续。
上看绣羽乱,下睇文鱼逐。日暮未归来,聊就舟中宿。
烛
效阮公咏怀 其八
朝登古台上,遥望大河阴。朱明来自南,隆暑倏已临。
丹霞曜阳景,渥露沾玄林。炎风振曾柯,鸣蝉响哀音。
四时代终始,变化递相寻。盛长固殊昔,迟暮方在今。
感物切悲情,忾叹伤我心。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三
地脉东南一线开,千流万
行次陵下
涧坼欹金岸,峰回转翠屏。园陵何郁郁,气色但冥冥。
天外云长白,山中草自青。徘徊践霜露,愁寂仰岩扃。
寄穆玄庵
昔游西海上,明月落吾手。欲访识珠人,惟有玄庵叟。
山川阻且长,望望空搔首。由来稀世宝,知者故希有。
赵瑟曲
春风初阑花半落。美人挟瑟坐重幄。促柱催弦劝君酌。
劝君酌,为君歌。君不饮,柰愁何。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二 石假山
君家洞庭畔,犹嫌去山远。园隈搆石岫,林际开云巘。
迤逦带华池,崎岖入层苑。不载扁舟来,临流讵能返。
杂咏 其五 咏萍
参差如霰布,的铄似星出。鱼戏影初开,鸟散文犹密。
幸因云雨会,且免风波失。无裨江海流,徒谢芳菲质。
行路难(三首)
送刘长舆
刘子今年少,文章欻老成。青春动才调,总角已聪明。
父党同交辈,前贤畏后生。翻然兼鲍照,不啻似阴铿。
历代流传体,千秋著作名。词场予有托,他日尔横行。
舟行杂诗九首 其六
木落风雨夜,水生兰蕙洲。已值清秋日,旅客思悠悠。
感时临岁晏,惜逝对川流。此际亟归去,萧条难久留。
雪七绝 其四
玉人燕国旧倾城,对雪临风更有情。镜里新妆争皎洁,檐前垂手学轻盈。
寄浚川先生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472篇诗文
田园乐七首 其一
咏料丝灯
酬张路寄画佛及观音
晓坐斋内
小圃杂莳药草偶成四律 其三
斋夕
忆句曲山寄顾英玉
岁暮田居寄子云希尹
黄河行赠管汝济病归
八月十四日夜饯伯昭五首 其四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十一 通冷桥
中夜观月出
赋得张公洞寿吴封君
邯郸馆中
凤笙曲
归别业作
友人枉过有作
春日宴集
志感(二首)
同士奇子云饮
效阮公咏怀 其七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六
杂体诗 其十三 芦郎中
城西亭子宴集 其二
赠白贞夫
萧氏园 其一
苏允吉侍御孔汝锡佥宪同觞小园薄暮值雨骤作四韵奉呈二公
效阮公咏怀 其十五
宝刀篇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六 观耕台
小圃杂莳药草偶成四律 其四
同大复避暑寺中
太岳诗三章赠陆元望少参之武当 其三
夏日游道观
江中四咏送黄日思韵限本题同诸公作 其一 江霞
梅花用东坡韵
赠孔汝锡
结交篇
送毛敬父之庐州
月夜望雪
九日同何仲默出郊
寄崔内翰
江中四咏送黄日思韵限本题同诸公作 其四 江猿
舟行杂诗九首 其一
宫词十二首 其四
饮何太仆答赠
昭王台
夏日郊居偶书十韵
题空上人山房
文徵仲蔡九逵初至都下会饮兴隆寺王直夫馆中分韵得凉字
杂体诗 其六 阮步兵
赠孟望之四首 其三
太岳诗三章赠陆元望少参之武当 其二
寄孙山人 其一
宫词十二首 其五
滁阳孙氏山中五咏 其三 月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