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为严藕渔宫允题绿端砚五首 其二

为严藕渔宫允题绿端砚五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五色曾闻鍊女皇,至今调绿用玄黄。一从补后星辰稳,天地精华萃此方。

诗人陈恭尹的古诗

荔枝次吴晋涛

清代 陈恭尹

年年惯见侧生红,自读新篇迥不同。绮树有霜朝更艳,冰盘无暑日初融。

空将异味疑曹氏,未许移根入汉宫。君为荔枝来岭外,一官吟遍二松风。

阅江楼晚眺分赋

清代 陈恭尹

高楼雄近郭,古驿带长堤。石室横当北,梧江抱自西。

光摇虚壁动,青入画阑低。缥缈云生牖,崚嶒石作梯。

四隅回曲阁,三叠跨长蜺。朱拱浮花满,明窗落照齐。

缥哉行乐地,久矣困征鼙。虽复橐弓后,犹闻伏枥嘶。

风高团赤叶,苔浅涩青泥。屋角闲铃语,檐牙寄鸟栖。

晚帆归习习,霜

铙歌

清代 陈恭尹

地北天南尽版图,幅员方广古来无。太平只在修文德,枢府临边是大儒。

木末

清代 陈恭尹

芙蓉芳不染,灼灼出清澜。自入骚人赋,真从木末看。

夏秋无异候,醒醉未殊观。莫咏寒山句,寒山本自寒。

题潘子小影

清代 陈恭尹

柳底清阴竹叶杯,诸峰遥入座中来。人生乐事无过此,满径黄花对酒开。

折杨柳歌五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家居杨柳下,直路西北驰。望郎不可见,折尽门前枝。

次韵答罗浮山因柬其舅汪栗亭其叔罗廷锡

清代 陈恭尹

清论应为第一流,禅林相见晚山稠。文章自许藏名岳,姓字偏宜纪石楼。

旧好情深劳远梦,新篇佳绝想前游。知君宅相渊源在,南望同悲宋玉楼。

过梁殿一殿章山园三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怪石参差筑作台,冰纹疏密上阶苔。请君亭畔时删竹,城外山光要入来。

感怀十七首 其十三

清代 陈恭尹

览镜在中夜,莫辨影与形。人苦不自知,所赖友与朋。

圭璧贵攻不,龙阿期发硎。如何末世士,怀利忘平生。

责望疑似间,谗间忽然兴。陈张交里门,白刃生侯王。

富贵尚相负,贫贱宁相能。结交始以义,全交终以明。

安得兼黄金,以铸鲍子灵。

俞别驾介石招饮郡斋

清代 陈恭尹

从来佐郡称多暇,一遇诗人事事清。竹里幽斋谁得到,花边新雨客能行。

频开美酝传金碗,坐听娇歌倚玉笙。昨日西湖同泛棹,月明今夜在江城。

花朝后二夕何侯招饮署中即事

清代 陈恭尹

清斋银烛敞华筵,况值融和二月天。春得一晴花尽放,望连三夕月犹圆。

中心自醉非酬酢,入耳仁声胜管弦。吴下旧交今寂莫,因君重为说当年。

题王惠州紫诠使君观瀑图三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一树苍松偃盖深,高崖飞瀑落千寻。使君雅操清如水,不用临流更洗心。

祝龙翁

清代 陈恭尹

早岁声华满帝居,干旌行处复高誉。芙棠旧有燕公咏,煮海新成管子书。

地极东溟膏泽遍,日长南陆览揆初。曾闻一语开汤网,粤士人思捧后车。

送谭天水入闽

清代 陈恭尹

蓝关秋高草色黄,清溪枫落兼微霜。去棹萧萧荻花下,念君可是徒然者。

周郎千骑三山东,画堂邀客飞银骢。折铛故鼎尚有耳,老夫岂不闻高风。

风尘意气望相识,何况与君心莫逆。心莫逆,吹笙竽。

见故人,乐何如。

赠别陈岱清司李

清代 陈恭尹

旌旗集枉渚,舟楫辞河湄。玄冬首北路,白日方南驰。

霜江无浊流,落叶纵横飞。扬越非殊乡,山川中间之。

离别忽千里,浩歌临路岐。

怀古十首 其八 邺中

清代 陈恭尹

山河百战鼎终分,叹息漳南日暮云。乱世奸雄空复尔,一家词暮最怜君。

铜台未散吹笙伎,石马先传出水文。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

修禊后十日石濂禅师招同诸公雅集长寿禅林即事赋

清代 陈恭尹

真妄非二途,愚智各有适。同此闻见中,心目异喧寂。

西郊亦人境,静者得幽僻。交错引翠条,萧疏布林石。

春事满高窗,鸟声在檐隙。悠然古招提,旷若新开辟。

嘉招及令序,竟日随飞锡。论诗陋休远,析理兼玄易。

既丧我于吾,焉知主为客。欲别闻清钟,溪山暮云碧。

夜坐又次诸公韵送孝穆

清代 陈恭尹

霜后浈江见底清,扁舟况复月华明。天涵远岫青无限,水写新梅白未成。

五马风流开祖饯,群公词赋赠将行。支离自笑灯前影,掩户高吟冷晕生。

送人入夔州二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欲折梅花寄一枝,送君犹觉挂帆迟。巫山巫峡三千里,春雪春风是到时。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 其七

清代 陈恭尹

家家爆竹送年除,尽说新年改旧符。唐俗未妨歌蟋蟀,渑池终见奋桑榆。

愚公志定山堪徙,秦帝威行石可驱。莫笑蒙庄多怪论,南鹏端的有良图。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931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