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琵琶妓

赠琵琶妓

唐代 李群玉

我见鸳鸯飞水上,君还望月苦相思。
一双裙带同心结,早寄黄鹂孤雁儿。

诗人李群玉的古诗

赠琵琶妓

唐代 李群玉

我见鸳鸯飞水上,君还望月苦相思。
一双裙带同心结,早寄黄鹂孤雁儿。

寄长沙许侍御

唐代 李群玉

三年文会许追随,和遍南朝杂体诗。未把彩毫还郭璞,
乞留残锦与丘迟。竹斋琴酒欢成梦,水寺烟霞赏对谁。
今日秋风满湘浦,只应搔首咏琼枝。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唐代 李群玉

哑轧暮江上,橹声摇落心。宛陵三千里,路指吴云深。
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南浮龙川月,东下敬亭岑。
多君咏逍遥,结萝碧溪阴。高笼华表鹤,静对幽兰琴。
汗漫江海思,傲然抽冠簪。归屿未云寂,还家应追寻。
二陆文苑秀,岧峣怀所钦。惜我入洛晚,不睹双南金。
江左风流尽,名贤成古今。送君无限意,别酒但加斟。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唐代 李群玉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唐代 李群玉

春月三改兔,花枝成绿阴。年光东流水,浩叹伤羁心。
酌桂烟屿东,鴂鸣江草深。良图一超忽,万恨空相寻。
上国刈翘楚,才微甘陆沉。无灯假贫女,有泪沾牛衾。
衡岳三麒麟,各振黄钟音。卿云被文彩,芳价摇词林。
夫子芸阁英,养鳞湘水浔。晴沙踏兰菊,隐几当青岑。
明月洞庭上,悠扬挂离襟。停觞一摇笔,聊寄生刍吟。

升仙操

唐代 李群玉

嬴女去秦宫,琼笙飞碧空。凤台闭烟雾,鸾吹飘天风。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丛簧发天弄,轻举紫霞中。
浊世不久驻,清都路何穷。一去霄汉上,世人那得逢。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唐代 李群玉

五仙骑五羊,何代降兹乡。涧有尧年韭,山馀禹日粮。
楼台笼海尧,草树发天香。浩啸波光里,浮溟兴甚长。
行尽崎岖路,惊从汗漫游。青天豁眼快,碧海醒心秋。
便欲寻河汉,因之犯斗牛。九霄身自致,何必遇浮丘。
南溟吞越绝,极望碧鸿濛。龙渡潮声里,雷喧雨气中。
赵佗丘垄灭,马援鼓鼙空。遐想鱼鹏化,开襟九万风。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唐代 李群玉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朗吟无渌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酬魏三十七

唐代 李群玉

静里寒香触思初,开缄忽见二琼琚。
一吟丽可风流极,没得弘文李校书。

索曲送酒

唐代 李群玉

帘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
烦君玉指轻拢撚,慢拨鸳鸯送一杯。

客愁二首

唐代 李群玉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荡漾春风起,谁知历乱心。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凭送湘流水,绵绵入帝乡。

峡山寺上方

唐代 李群玉

满院泉声水殿凉,疏帘微雨野松香。
东峰下视南溟月,笑踏金波看海光。

寄友二首

唐代 李群玉

野水晴山雪后时,独行村落更相思。
无因一向溪头醉,处处寒梅映酒旗。
花落轻寒酒熟迟,醉眠不及落花期。
愁人相忆春山暮,烟树苍苍播谷时。

南庄春晚二首

唐代 李群玉

连云草映一条陂,鸂鶒双双带水飞。
南村小路桃花落,细雨斜风独自归。
草暖沙长望去舟,微茫烟浪向巴丘。
沅江寂寂春归尽,水绿蘋香人自愁。

伤友

唐代 李群玉

玉棺来九天,凫舄掩穷泉。芜没池塘屿,凄凉翰墨筵。
短期存大梦,旧好委浮烟。我有幽兰曲,因君遂绝弦。

东湖二首

唐代 李群玉

晚景微雨歇,逍遥湖上亭。波闲鱼弄饵,树静鸟遗翎。
性野难依鱼,诗玄自入冥。何繇遂潇洒,高枕对云汀。
雨气消残暑,苍苍月欲升。林间风卷簟,栏下水摇灯。
迥野垂银镜,层峦挂玉绳。重期浮小楫,来摘半湖菱。

薛侍御处乞靴

唐代 李群玉

越客南来夸桂麖,良工用意巧缝成。看时共说茱萸皱,
著处嫌无鸲鹆鸣。百里奚身悲甚似,五羊皮价敢全轻。
日于文苑陪高步,赢得芳尘接武名。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唐代 李群玉

月华临霁雪,皓彩射貂裘。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
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竟夕吟琼树,川途恨阻修。

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唐代 李群玉

片石长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见高情。
世人只爱凡花鸟,无处不知梁广名。

嘲卖药翁

唐代 李群玉

劚尽春山土,辛勤卖药翁。莫抛破笠子,留作败天公。
李群玉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20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