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碧桃手卷

题碧桃手卷

宋代 陆文圭

料枝空有色,飞羽本无情。
独立春风裹,如闻三两声。

诗人陆文圭的古诗

挽朱南伯

宋代 陆文圭

爵齿不踰德,天乎夺此君。官才称主簿,郎已转修文。

玉质埋黄壤,葩辞散彩云。从今书带草,不独郑公坟。

井竭

宋代 陆文圭

坎蛙晓渴上苔栏,石甃泥浑底欲乾。
焦稼不为简食计,一瓢饮水亦良难。

送道成北游

宋代 陆文圭

从游十载前,总角君尚少。
相逢十载后,我宾雪争曜。
修鳞从巨壑,倦羽落荒峤。
盛衰各自异,巧拙更相诮。
义理浩无涯,经纶孰知要。
立身如处女,被服善窈窕。
止令公子慕,莫博千金笑。

念奴娇 洛阳耆英会二首 其一

宋代 陆文圭

戴花刘监,算耆英会上,与吾同岁。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几番兴废。

梦枕初残,黄粱未熟,已换人间世。箪瓢钟鼎,看来一等滋味。

天上赤白双凡,东来西往,出没真儿戏。惟有神仙长年诀,长似功名富贵。

欲捣玄霜,难寻玉杵,何日蓝桥遇。裴郎老矣,云英那肯随去。

和蒋公秉思归韵

宋代 陆文圭

不愁世路太行难,自叹行藏愧孔颜。
借榻寺中分两寺,思乡山上又重山。
凄然碧草天连远,轮与白云僧对间。
我亦天涯流落客,何时同赋大刀还。

癸卯二月仲实诸人游野外饮花下得家字

宋代 陆文圭

散步逐芳草,小酌慰残花。
土锉野人居,茜裙蚕妇家。
汲流润水浑,挽树花桃斜。
园童贡新蔬,复邀啜杯茶。
我兴偶然尽,汝意良可嘉。

挽赵石居

宋代 陆文圭

地望抡魁重,冰术博士清。
弃官为隐计,因谤得计名。
水竹方成趣,松楸忽怆情。
乡中耆旧尽,老沪渍铭旌。

挽李宣慰

宋代 陆文圭

公骑箕尾上秋旻,忍见龟趺对石麟。盛德固应祠百世,阴功何石活千人。

壮图落落心空在,华发萧萧事转新。耆老凋零关世运,可能知己独沾巾。

舟中追和逊卿早春即事十首

宋代 陆文圭

柳色鹅黄蘸碧沙,隔溪遥指四娘家。
故园春事如今晚,可见东栏芍药花。

四时佳兴题徐景阳园堂五首 其三

宋代 陆文圭

穷秋破屋檐头雨,残腊征夫陌上霜。公子閒居无一事,可能忧乐两相忘。

浙西道院并题双桧诗

宋代 陆文圭

黄堂曾著宰官身,彷第见时记不真。
图志虽存千载旧,栋梁安有百年新。
敏华开落无三日,双桧轮困经岁春。
应比首阳高节士,采薇不食为求仁。

送汪太无道人

宋代 陆文圭

面带青山色,道人何处来。
一台县日月,两袖裹风雷。
铅鼎养活火,寒炉拨死灰。
出寻方外友,不语又空回。

夜宿何庄唐主事宅

宋代 陆文圭

扶风豪士不知名,樽酒相逢意便倾。
争似何庄今夜宿,梅花烛影照三更。

送北禅释天泉长老入燕

宋代 陆文圭

金身梦觉白马东,西来禅教各一宗。
西师高据狮子座,缁素群集惊盲聋。
天华咫尺飞隧地,夜烛神光满室红。
远师道林嗣宗风,专谈义学离禅锋。
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
不泥筌蹄求解脱,不执文字迷本空。
黄梅四月上虞龙,骑驴不下莫相逢。
徐州麦饭足可饱,青州布衫谁与缝。
虏沟桥边石头滑,飞锡径入明光宫。
手挥玉尘天颜喜,身被红绡帝渥浓。
回头谷笑虎丘石,夜半不忆寒山钟。
君不见懒残昔往衡山峰,使者召之终不从,
天寒垂涕石窟中。

己巳新春 其二

宋代 陆文圭

年年春色先催柳,万紫千红次第开。零落墙阴人不问,可怜残雪一株梅。

夜得二绝寄子华 其二

宋代 陆文圭

鸡鸣风雨思君子,雁过潇湘忆故人。别去情怀浑欲醉,梦回诗笔已如神。

亭下玉兰花开

宋代 陆文圭

初如春笋露织妖,拆似式莲白羽摇。
亭下吟翁步明月,玉人虚度可娄膏。

送长苄穆生归乡来别

宋代 陆文圭

闻君返桑梓,老我屏丘攀。
命驾轻千里,临岐赠一言。
为山方进篑,有水必观润。
颜孟千年在,遗经得尽繙。

赠松窗

宋代 陆文圭

故交皆疏柳子厚,新贵不识王元之。
袖中剌字已漫尽,一童独负囊中诗。

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周南翁待制诸公三绝句 其一

宋代 陆文圭

待诏明廷百有馀,一人释褐向江都。诸生对策无奇语,田窦何曾不喜儒。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50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