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唐子华

送唐子华

宋代 陆文圭

海内多英俊,交情得似君。
阜勒别后语,鸣咽病中闻。
吟棹秋溪月,归帆晚浦云。
可怜江树隔,何日更论文。

诗人陆文圭的古诗

危金仙示容斋清晖堂诗求跋洪景庐乃骊塘之座

宋代 陆文圭

清晖何处有园堂,消得先生句发扬。
百世空留遗墨在,后生并不识骊君。

送长苄穆生归乡来别

宋代 陆文圭

闻君返桑梓,老我屏丘攀。
命驾轻千里,临岐赠一言。
为山方进篑,有水必观润。
颜孟千年在,遗经得尽繙。

舟中追和逊卿早春即事十首

宋代 陆文圭

柳色鹅黄蘸碧沙,隔溪遥指四娘家。
故园春事如今晚,可见东栏芍药花。

念奴娇·延年有术

宋代 陆文圭

延年有术,餐古松根下,茯苓千岁。纵是延年如何益,命也道之将废。思古之人,词章节行,杲杲行当世。遗风流韵,渊然尚有余味。无奈先哲凋零,后生坦率,多以儒为戏。每笑唐人书不读,直把黄金买贵。山泽奇才,云林真隐,没齿何曾遇。人生如梦,江流日夜东去。

送周子华南归二首 其一

宋代 陆文圭

江城少公事,幕府得诗人。乍见颜如旧,相思意转亲。

不堪时事改,赢得鬓毛新。后夜孤舟别,西风漾月轮。

十月下旬骤寒小雪

宋代 陆文圭

朔风翻屋浪喧包,泼墨浓阴扫不开。
天下撒来云母粉,人间唤作豆秕灰。
细民共喜宜新麦,老子先须探早梅。
为怕玉容禁不得,数枝和注折将来。

诸生和韵复吟三绝 其三

宋代 陆文圭

地炉无分爇香沉,画尽残灰夜正深。窗外梅花消息动,要知子半是天心。

送李义夫出游二首

宋代 陆文圭

少年有志东山卧,晚岁方图北海游。
铕口饥守甘半菽,拄胸气海食全牛。
间唐元振今谁在,欲赵平原何处求。
赤日洪崖两相危,不妨诗句各风流。

送叶敏卿提领

宋代 陆文圭

墙东老桧屋三间,几案亭亭背远山。
时事浮云苍狗变,机心沧远白欧间。
归与乍出红莲幕,行矣催归玉徇班。
老子婆娑今得计,底须坐客唱阳亲。

三月一日偕善之无逸游南山桃园分韵复源字

宋代 陆文圭

白云起南山,随我度溪园。
园丁荷锄去,季女出应门。
汲泉供香荷,扫石闲清樽。
人静禽声乐,春深花事繁。
蛾眉映修竹,掩袂娇欲言。
吾亲白云外,未敢访桃源。

题牡丹梨花手卷

宋代 陆文圭

沉香宴罢索入扶,重向银屏睹雪虏。
一知不偿千古恨,玉环当日倚兰图。

四月八日偕张菊花村邓匪石洪乐闲游城西诸寺

宋代 陆文圭

门外清山寺,西行半里强。
童分泉茗洁,僧供饭蔬香。
地僻红尘静,心闲白日长。
少年馀气习,棋酒愧疏狂。

西苑

宋代 陆文圭

雪花剪白忘安蒂,霜叶雕红不变枝。
争似随家宫树上,四时锦彩不曾离。

挽郑友梅

宋代 陆文圭

萧鼓何阗阗,西风提客船。
主人辞华屋,请屋落荒阡。
芙蓉一片古,千古怀人贤。
唤醒梅花魂,芳之秋菊泉。

己巳新春

宋代 陆文圭

年年春色先摧柳,万紫千红次第开。
零落墙阴人不问,只怜残雪一株梅。

游崇禧观南坞真人置酒索诗

宋代 陆文圭

粉墙缭而曲,转入宝珠林。
卷帘炉香出,竹日净沉沉。
天人一代师,功行夙所钦。
掀髯顾我笑,呼酒得细斟。
云厨荐黄独,饱慰饥虫吟。
相携鉴正室,试听玉泉琴。

孟德孔明

宋代 陆文圭

孔明孟德两驰驱,三国人才信有馀。
未肯草庐终此世,不知精舍读何书。
木牛古不傅遗法,铜雀今成一废墟。
毕竟忠邪天不识,当年成败复何如。

诸生和韵复吟三绝

宋代 陆文圭

荒城苇卒打残更,道上无人天未明。
一似术枚蔡州去,只无鹅鸭混军声。

送刘中斋孙归三衢

宋代 陆文圭

百花头上和闰手,乃祖声名似孝先。
太息北朝开府老,真成故里烂柯仙。
庆流家嗣承先泽,学到孙枝又一傅。
野叟临岐无别语,勒修世业复青氈。

送经之偕义斋两舍人入燕并呈善之待制

宋代 陆文圭

君马三渡白沟河,沟水东流青草多。
踞鞍顾盼聊试耳,伏枥悲歌奈老何。
古人千金重然诺,把臂况受生列讬。
肯先申白独辞楚,且伴机云双入洛。
道远始知离别苦,地僻应思宦游乐。
荣名日久当日厌,浮生花开又花落。
平世应无战国材,选贤何日到金台。
寄声玉堂老仙伯,桂树秋风归去来。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50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