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陪韩魏公燕王氏园亭席上赋诗留题二首 其一

奉陪韩魏公燕王氏园亭席上赋诗留题二首 其一

宋代 强至

脱去尘官一屣轻,十年世网羡冥冥。幽花笑晚新诗就,好鸟啼冥宿酒醒。

辞客醉题红粉壁,相君高宴绿阴亭。邺人应怪三台畔,今夜光联处士星。

诗人强至的古诗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喜雨应祷

宋代 强至

合书时雨奏银台,润泽从今遍九垓。
应祷岂惟三日后,为霖曾是十年来。
已逃虐魃知何地,自起乖龙不待雷。
无数公堂森贺笏,尽同秋种荷陶坯。

张文通以诗觅小桃走笔依韵和答

宋代 强至

名园闻说洛阳春,金谷前无石季伦。
第一牡丹应惯见,怜君翻作觅花人。

贾麟自睦来杭复将如苏戏赠短句

宋代 强至

春风那解系狂游,朝醉桐江暮柳洲。
大手千篇随电扫,孤踪四海学云浮。
荣名不落闲宵梦,退筑聊为晚岁谋。
老橘残鲈犹有兴,片心还起洞庭舟。

依韵奉和经略司徒侍中寒食后池诗二首

宋代 强至

放怀吟笑艳阳天,谁似征西相国贤。
春酒丁宁终席满,风花点检几枝全。
柳间莺踏柔条软,池面鱼吹细浪圆。
东阁恨参宾客晚,五湖那暇忆渔船。

三月五日病中对雨作

宋代 强至

何术可留枝上锦,谁人能换鬓边丝。
不堪有限馀春日,更值无聊足病时。
久判浮名唯念酒,肯因閒事辄忘诗。
雨频未拂金明柳,空听蓬莱唱旧辞。

景山无思二大师垂和鄙诗复依前韵奉答

宋代 强至

西北尘游倦,东南野兴深。
帐空惭鹤怨,山暝忆猨吟。
大士真交臂,连篇契夙心。
会须携蜡屐,云峤陟千寻。

元夕观驾御端门诗

宋代 强至

仙韶楼底弄春和,帘额随风卷绣波。
午夜九霄开宝扇,一声万寿彻明河。
灯缠月影祥光动,酒入天颜喜气多。
侍从有班无籍去,花边空听太平歌。

依韵和镇叔送元宵之什

宋代 强至

一夜云衢火树空,照人唯有月华同。
却思广陌追游处,都似南华梦寐中。
未分园林辜乐事,况栽桃杏有春工。
可怜此景何时再,直待明年岁起东。

送江卿知徐州

宋代 强至

凫绎州山绣画开,东方重镇仗卿才。
过家喜气随行盖,入境欢卿接贺杯。
玉甃试寻彭祖宅,金羁看戏项王台。
都门送别无新句,尽属文通自赋来。

某承乏东阳周亲惠然顾访未几告别以诗饯之

宋代 强至

亲戚富贵合,贱贫宜见疏。
独君从远道,为我枉高车。
相得未逾月,薄言还故庐。
风霜正凄暮,临别尚踌躇。

送朱郎中得谢归淮南二首

宋代 强至

天香犹在入朝衣,早见都门解绶归。
晚岁高风增慷慨,今宵列宿动光辉。
谁供白酒开谈笑,自向沧洲洗是非。
从此淮禽相看喜,沙边不复背公飞。

贺吴枢府诗

宋代 强至

治声一月满长安,直上星枢耸具观。
空策危言惊主易,能施行事似公难。
诏辞浩荡留邦国,庙略纵横出肺肝。
拜庆亲闱双白首,更传盛事入衣冠。

送施野夫赴举

宋代 强至

胸中六籍收高谊,手抚辞章应礼闱。
不饮故人相别酒,恐沾寿母自缝衣。
吴河系棹开深冻,汴日迎鞭弄短晖。
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

正月三日郊外马上作

宋代 强至

长日牵人事,新年散马蹄。
和风吹冻柳,残雪点春泥。
意惬境自胜,兴来杯屡携。
徘徊羡飞鸟,晓逐野云低。

戏书保安院壁

宋代 强至

僧言此寺从唐建,冠盖无人一到来。
还似长官居僻邑,不逢使者枉行台。

某蒙太守卢公惠酒因作诗以谢公子仇香遽赐光

宋代 强至

予怀天地惠何悭,赖有仁侯念拙艰。
尘土未尝轻俗状,风霜多拙霁严颜。
兵厨美酿才嘉贶,子舍清吟繼宠颁。
诗酒而今谐素嗜,更兼春雪满群山。

再次韵和纯甫红叶之什

宋代 强至

徒密嗤翠幄,有文殊紫屏。
因霜变颜色,点树作丹青。
废苑扫还聚,疏林生易形。
秋风无别艳,祝尔莫飘零。

走笔送杨正臣先辈还吴

宋代 强至

客衣沾魏土,归马望吴云。
一纪困游宦,异乡愁送君。
骅骝行得路,鸿雁去成群。
何日江天酒,重论别后文。

闻马公节裴光世别头入试偶成

宋代 强至

忆昔丁年力战文,旁吞强敌若无人。
乡书果在诸生上,二子今谁蹑后尘。

依韵答公节

宋代 强至

长髯踏昏鼓,诗卷置予怀。
屡读销兰炬,幽眠废竹斋。
雷陈叨契销,李杜愧名偕。
明月惊双目,清风畅百骸。
旧游今历纪,新句老逾佳。
笔力支倾岳,词源泻倒淮。
觅官犹博奕,贱赋甚优徘。
夫子心虽壮,群儿口更排。
谤讥从尔类,事业属吾侪。
他日材须用,平时照莫埋。
相期空有道,欲荐反无阶。
足跌那伤骥,角争堪笑蜗。
醉乡逃得丧,俗调外淫哇。
纵酒时遗帻,逢人或懒鞋。
閒乘太湖棹,静系洞庭涯。
梅雨开新霁,江天敛宿霾。
苦吟邀郢客,妙唱听吴娃。
顾我千忧集,陪兄一笑乖。
此行情分厚,枉道愿言谐。
策马关城远,深愁日坠崖。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6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