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依韵和仲灵禅师喜贾丞相赵翰林见称辅教编之

依韵和仲灵禅师喜贾丞相赵翰林见称辅教编之

宋代 强至

浩荡藤州老,雄文鼓大编。
声名元自重,述作许谁传。
成诵惭空久,相逢偶未缘。
承明内外相,交口誉师贤。

诗人强至的古诗

送传宣李子范供奉归阙

宋代 强至

曾共征西幕府来,相逢今日魏王台。
相情重把论交袂,感泪频添话旧杯。
此别情怀无限恶,他时谈笑尚容陪。
马蹄归趁春风急,应有花先禁苑开。

依韵和镇叔送元宵之什

宋代 强至

一夜云衢火树空,照人唯有月华同。
却思广陌追游处,都似南华梦寐中。
未分园林辜乐事,况栽桃杏有春工。
可怜此景何时再,直待明年岁起东。

和登金铜门

宋代 强至

高门缔构自何年,朱栱金铺丽目前。
楼上台光临暇日,座间凉气失炎天。
草涵宿雨浓如染,林曝晴曦燥欲然。
早晚定归黄合去,剩移夏榻就风眠。

奉陪韩魏公燕王氏园亭席上赋诗留题二首 其一

宋代 强至

脱去尘官一屣轻,十年世网羡冥冥。幽花笑晚新诗就,好鸟啼冥宿酒醒。

辞客醉题红粉壁,相君高宴绿阴亭。邺人应怪三台畔,今夜光联处士星。

依韵和栽花二阕

宋代 强至

前后殷勤选众芳,名园移植总成行。
要须花笑春风里,次第迎公入醉乡。

别林仁祖御史

宋代 强至

论交乡里各儿童,三纪相看两鬓蓬。
孤宦无资元附骥,故人得鬓近乘骢。
秦仪面激殊今日,管鲍心知有古风。
归兴严程何太急,片时车马复西东。

勾院偶书

宋代 强至

一坐閒窗百虑清,门前宠利自营营。
官书既少人喧息,唯有严风戛竹声。

石太保挽词

宋代 强至

许国三朝老,传家万石君。
乞骸章未报,没齿讣先闻。
挽铎摇秋露,铭旌卷暮云。
龙冈逢吉壤,马鬣寄高坟。

次韵梅守著作喜守粹冬杪祈雪春初获应之什

宋代 强至

郡境时虽泰,江乡腊已深。
群情忧雪晚,精意喜天忱。
夙驾才分祷,春空倏变阴。
银成佛氏界,琼掩帝家林。
始向风前舞,还逢水面沉。
乾坤方一色,埃滓莫相侵。
薄畏晨光铄,清宜夜魄临。
撒监矜巧喻,授简喜知音。
月窟埋仙兔,霜毛碎猎禽。
验深儿植杖,听落女停针。
扃户人安卧,乘舟客访寻。
长铺吴地练,竞贡禹邦琳。
润未沾农亩,威先到旅衾。
马蹄行见迹,鹤发此羞簪。
爱洁慵施帚,思烹预涤鬵。
难收俱碎璧,漫想辟寒金。
飞瀑倾台岭,惊涛过越浔。
兆年能作瑞,泽物岂无心。
气象符神设,阴阳顺斗斟。
护梅偏拂拂,欺柳故森森。
樵坞如迷失,渔蓑重不禁。
积迟唯濬壑,白早是高岑。
炉饮聊堪御,楼观恐不任。
当今平坎亚,免使有崎嵚。
第止尘心渴,谁开冻口吟。
梅州才素逸,藻思众尝钦。
高唱俄摅发,终篇绝丽淫。
更兼和密霰,并好爽烦襟。
属和仍鸿笔,珍藏胜楚琛。
正声都欲写,抽曲入瑶琴。

河北送洪景之进士如荆南

宋代 强至

十年肝胆照交情,朔漠相逢意转倾。
苍鬓飘飖予薄宦,青云蹭转子诸生。
更同樽俎知何地,漫与诗篇送子行。
南北倦游那得定,扁舟江外欲之荆。

泛湖有作

宋代 强至

不比危湍急濑船,平湖慢桨恰相便。
蓬飘萍泛真吾事,舞袖歌鬟付少年。

辛卯七夕悼往

宋代 强至

忆共佳人曝绣衣,馀香如昨旧欢非。
鹊桥虽别年年在,犹胜娇魂去不归。

依韵和粹中早春

宋代 强至

寒威犹压晓,淑气已回春。
不道朱颜旧,刚怜华岁新。
震雷将出地,蛰户莫存身。
渐报莺花信,眉头日渐伸。

答章传道二首

宋代 强至

旋刻辞章就礼闱,禁园花在遂空归。
客愁春雪杯间释,诗句青云纸上飞。
从祖近持丞相印,旧交半著侍臣衣。
扬雄未老犹堪荐,忍听沧洲买钓矶。

正月三日郊外马上作

宋代 强至

长日牵人事,新年散马蹄。
和风吹冻柳,残雪点春泥。
意惬境自胜,兴来杯屡携。
徘徊羡飞鸟,晓逐野云低。

立之临别连以佳篇见贶依韵和酬

宋代 强至

建溪夫子惠新诗,雅道深惭未得知。
曲享鶢鶋真过矣,吟成款段复何之。
日斜留煮山家茗,烟重愁燃客舍萁。
我系一官君四海,可怜出处不同时。

过洺州

宋代 强至

朔野风烟古,临洺气象存。
魏风沿土性,漳水抱城根。
故垒盘荒草,残碑落近村。
太平民产富,桑柘半郊原。

即席再赋

宋代 强至

乐事遥追戏马台,高吟节物纵天才。
三朝致主诚心竭,九日携宾笑口开。
白酒似随秋露滴,清歌疑唤晓云回。
放怀不有公台贵,惯得萸枝首赐来。

送同年周涛赴吉幕

宋代 强至

庐陵风物素称繁,幕府雄夸列郡间。
从事有才诗笔健,平时无警檄书闲。
清吟良足偿风月,曲宴应频醉髻鬟。
行矣功名及年少,未宜留意属江山。

依韵和彭九及之归养之什

宋代 强至

江南春自好,蜀客亦思归。
泪与花俱落,心随燕共飞。
露章还子舍,孝理副宸闱。
禁署风流后,谋渔未有矶。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6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