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刘氏幽香亭

题刘氏幽香亭

宋代 吴儆

雪后园林无限好,松间风月有余清。
见李桃李动归兴,想见梅花不胜情。

诗人吴儆的古诗

题陈仲礼四知轩且当折柳之意

宋代 吴儆

陈侯一世豪,笔力万人敌。
卧之百尺楼,平视刘玄德。
收敛湖海百,一室仅容膝。
平生不欺心,自护如拱璧。
客来问字细论文,旋糶官粱买酒樽。
夜深四壁冷彻骨,酒酣一笑温如春。
三年官满何所畜,满船稚乳收几束。
长安侯门高於天,束薪炊米桂炊玉。
问君持此将安归,君言岁收可百斛。
吾侪本无膏粱念,况今老矣其何欲。
宰相时来则为之,切莫倒行夸食肉。

还程彦举诗卷

宋代 吴儆

文采于菟见一斑,旧知句法有渊源。慇勤不废琢磨力,圆熟几无斧凿痕。

明日风烟空有梦,何时樽酒得重论。秋来景物皆佳句,写寄银钩莫厌烦。

和吕守环秀堂三首 其二

宋代 吴儆

一州如斗带溪山,空翠家家绕画栏。丘壑自非胸次有,云烟谁暇静中看。

衣冠共识家风在,闾里方知汉法宽。戴白垂髫相与语,今年有饭饱加餐。

浣溪沙(代作)

宋代 吴儆

已是青春欲暮天。酒愁离恨不禁添。尊前休说见郎难。别后要知还有意,生前莫道便无缘。雁来频寄小蛮笺。

答范石湖牡丹诗

宋代 吴儆

满城桃李已尘埃,丽日稠红次第开。
竹里柴扉掩春昼,坐看蜂蝶去还来。

清明阴雨呈南舍

宋代 吴儆

薄薄轻寒作许阴,村村花柳为谁新。
良辰欣见百五日,冠者仍余五六人。
冷雨凄风连午夜,飞花流水一年春。
窥园未阻江东兴,陌上应多翠黛颦。

减字木兰花·此身已老

宋代 吴儆

此身已老。三径都荒长却扫。面目尘昏。怕著朝章揖贵人。难瞒目眼。只有青山堪作伴。触事心凉。无病何劳更觅方。

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

宋代 吴儆

自甘颜巷传家学,敢比虞庠觌国光。
幸不北转求适楚,宁须挟策去游梁。
下承上覆期相庇,蒂固根深会益芳。
吾党未能冥一唯,为裁狂简斐然章。

次徐令韵

宋代 吴儆

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
贰车谩说半刺史,多稼惟欣大有年。
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
玉关人老知无用,庙算如今出万全。

浣溪沙(登镇远楼)

宋代 吴儆

寒日孤城特地红。瘦藤扶我上西风。一川平远画图中。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万里看归鸿。吴山应在白云东。

壬午二月桃方盛开雪积其上光辉红润不可形状

宋代 吴儆

夭桃先已醉春风,青女犹争造化功。
应与骚人嫌太赤,故将铅粉注深红。

浣溪沙(戏陈子长)

宋代 吴儆

汗褪香红雪莹肌。装馀静丽雾裁衣。晚凉新浴倚栏时。帘卷轻风斜虿发,杯深新月坠蛾眉。此时风味许谁知。

西江月·山色不随春老

宋代 吴儆

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桃蹊李径已成阴。深院莺啼人静。尘世白驹过隙,人情苍狗浮云。不须计较谩劳神。且恁随缘任运。

满庭芳(寄叶蔚宗)

宋代 吴儆

宿雨滋兰,轻风飐柳,新来随处和融。幽兰曲径,花气巧相通。燕和才飞又语,带芹泥、时点芳丛。微中酒,日长睡起,心事在眉峰。
年年,春好处,联镳荡桨,拾翠挼红。任金貂醉脱,不放杯空。谁信风流一别,当时事、已逐飞鸿。云山晚,阑干罢倚,烟寺起疏钟。

送洪史君赴阙移节会府

宋代 吴儆

史君文彩汉相如,暂向明时绾左符。
为郡似家身似客,视民如子吏如奴。
鲁公金石光千古,吏部文章妙两都。
戴白垂髫相与语,如公治行向来无。

题月岩

宋代 吴儆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化何。
安得短篷岩下濑,长看清影照寒波。

送吴令君

宋代 吴儆

吾欲赠君以彭泽江边之柳,不如赠君以傅岩野外之梅。
柳色但知管离别,梅花独首百花开。
花开虽托桃李径,成实终为廊庙材。
冰霜清冷溪桥侧,聊与人间作春色。

赠吴令君

宋代 吴儆

绿槐庭院锁薰风,双双乳燕穿帘栊。
石榴花蹙宫罗样,荔子枝翻蜀锦红。
海山秀色藏日色,衮作英豪仪上国。
鹏翼澜翻徙北溟,龙媒夭矫东西极。
高踪逸韵不容攀,家声世德以蝉联。
吏能精锐龚黄上,人物风流晋宋间。
海宁岩邑千山底,牛刀割鸡聊尔耳。
卷入河阳满县花,风行郑国垂街李。
往岁如今杅桐空,今年衣褐足虞冬。
往岁如今新陈腐,今年麰麦盈千钟。
田家宴喜歌时丰,咸知阴相有神功。
炰羔击豕趋城乐,金璧楼台烟霭中。
瞻彼南山遥举酒,插花起舞为君寿。
神人欢乐何其多,令君福禄如山河。

赵同叔开轩植竹以自娱乐诸公虽为赋诗而未尝

宋代 吴儆

手种琅玕翠竹行,幽窗一见自心凉。
君家有此扬州鹤,倦客无由对一觞。

代陈无已述怀

宋代 吴儆

胡马嘶北风,越鸟依南枝。
人生有气类,千里倾风期。
君看漆室女,中宵倚楹悲。
从君不惮远,秋露湿人衣。
南山白石烂,漫漫何时旦。
独立占少微,搔手空三叹。
吴儆

吴儆

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7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