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酬宋湜贾黄中二学士菊花之什兼呈诸厅学士

酬宋湜贾黄中二学士菊花之什兼呈诸厅学士

宋代 田锡

靖节先生曾赏菊,东篱遥霜花正开。
翰林主人共赏菊,北门吟咏有余才。
一唱再和才力健,兼金酬以瑛琼瑰。
善歌使人继其志,远寄淮阳知郡吏。
淮阳郡中方燕居,跪读重缄尺素书。
中有五章章八句,复有三章同一处。
五章千叶菊花词,一章副翰学士诗,
一章酬和季左司。人前再读与三复,
人从日边初到时。斂手先问诸学士,
骇目乍闚文字奇。两制别来今已久,
朝寄宛丘权太守。眼底唯嫌簿领繁,
耳冷不闻骚雅言。重阳锡宴不得与,
湛露空思奉至尊。忽捧新诗若为意,
闻诗胜得千金赐。受知益感恩顾深,
吟赏请言清丽致。清如玉树生天风,
丽若露花开锦宫。水精盘中置明月,
绛火珊瑚枝叶红。珍则难酬青玉案,
文律词锋并化工。因事喻怀堪自惜,
神化丹青与刀尺。丹青晕淡刀尺裁,
先春雪中生早梅。春饶桃李及时发,
牡丹占断芳菲来。芍药羞人娇且妒,
玫瑰倚栏笑欲语。帝里春从何处归,
巫山雨散朝云飞。遗红堕翠归天下,
不失年年三月期。天生百卉各有时,
彼何太盛此何迟。兼葭苍苍凝白露,
西风萧萧向秋暮。月华篱落有霜华,
映篱丛薄生黄花。花寒叶冷无蜂蝶,
固无宝马与香车。每因九月当重九,
暂时采撷浮樽酒。金钿浮动万岁杯,
为君庆祝南山寿。菊不能言为作歌,
金壶酒体倾绿波。重台千叶若堪赏,
栽培好近金銮坡。

诗人田锡的古诗

春洲谣

宋代 田锡

衣鲛绡兮美人,采白蘋兮水滨。袅翠翘兮为饰,步罗袜兮生尘。

兮远道,萋萋兮芳草,远山眉兮澹扫。

倚楼

宋代 田锡

西楼吟倚若为情,情似浮云处处生。翠叠乱山千里阔,红翻晴叶一川明。

散分野色渔村小,斜衬秋光雁阵横。回望帝乡归未得,芦花如雪绕江城。

樽前吟呈宋白小著

宋代 田锡

三年多谢主人翁,杯酒相宽礼数丰。
唯惜时光如走马,懒询天道似张弓。
秋深街巷槐花雨,夜静厅堂苇箔风。
尽是无憀肠断处,都将分付醉乡中。

夜宴词

宋代 田锡

天如瑟瑟盘,恢廓忆万里。古称天倾西北半在地,夜转繁星磨海水。

逡巡转上星彩高,北半未定光飘飘。楚王夜入章华宴,红绡烛笼满宫殿。

美人歌舞云雨迷,不知寒漏催银箭。

和宋太玄腊日

宋代 田锡

逢腊欣酬吟咏才,已知春色向人来。
口脂润逐银罌赐,面药香人钿合开。
梁苑辞臣堪赋雪,寿阳公主好妆梅。
更怜罢猎归侵夜,重对歌筵红烛台。

拟古 其十三

宋代 田锡

余闻灵凤胶,可以续继弦。又闻返魂香,招魂以其烟。

因念三季时,人为世态迁。迁之不自觉,纯信成险艰。

中含妒与忌,外即怡温颜。覆人如覆舟,先示其甘言。

中夜蹈虎尾,雾海生波澜。投彼机会时,倾亡果忽然。

愿得灵凤胶,续之于仁贤。愿得返魂香,返其淳化源。

免令古乐府,高歌行路难。

寄江南诸相知

宋代 田锡

诗成奏入冕旒前,小谏官资骤转迁。带职喜为仙馆吏,立班常近御炉烟。

清华拜命知深忝,謇谔非才愧昔贤。多谢宣城旧知己,寄来新句满花笺。

晚雲曲

宋代 田锡

高唐晚峰欲生雨,空山啼猿风啸虎。
春云数片留南浦,自与鸳鸯共飞舞。

华清宫词

宋代 田锡

绣岭葱茏浮瑞气,云楼霭阙明珠翠。
禁城缘岭连九天,一片笙歌如鼎沸。
我恐紫麟丹凤洲,移於近甸资宸游。
东将太华为城雉,北以渭川为御沟。
又疑西王开月圃,白云仙都紫云府。
碧瑶新宫初搆成,借与明皇自为主。
开元之末天宝初,天下太平方晏如。
万几多暇频游宴,青门道上驰銮舆。
长乐岐头霸陵岸,新丰市井骊山畔。
百里烟波锦绣明,宝马香车若珠贯。
宫中汤泉瑟瑟文,潺湲长以兰麝薰。
白玉莲花蹙飞浪,珠堂绣殿温如春。
贵妃承恩貌倾国,三千宫女朝霞饰。
谢家有女名阿蛮,歌舞织柔柳无力。
频唤入宫恩宠厚,金粟臂钚颁赐得。
秋来岭上霜月明,光照组练金吾兵。
槐烟柳露咽宫漏,玉笛一轰岩壑惊。
春来岭下春波绿,夜听琵琶将理曲。
幽因轻拢慢撚声,鸾皇引雏啄珠玉。
尝记乘舆避暑时,御衣轻似红蕖丝。
翠辇将游石渠寺,探得姚崇乘小驷。
往来绿树影中行,清凉适称逍遥意。
荔支颜色燕脂红,生於南海烟瘴中。
南海地遥一万里,使臣日贡华清宫。
六宫每从鸾舆到,遗珠落翠长安道。
百司既奉玉乘归,汤宫横锁黄金扉。
门戈陛戟皆绣衣,朝钟暮鼓含清辉,
参差天上朝元阁,往往紫烟飞皓鹤。
至今碧落星宿繁,犹似当时挂珠箔。

暮雪

宋代 田锡

北风惨惨生微雪,微雪片片皆横飞。梅花柳絮随人归,黄云千横凝无辉。

唯念蓬蒿何处客,缊袍不暖饥且羸。

赠别琅邪评事兼寄两制旧交

宋代 田锡

醴泉少府王评事,秀气神清好奇异。
读书气剑善弹琴,仲容信是青云器。
我从蜀国来咸秦,长安久客多风尘。
因此移居清渭北,与君在彼初相识。
相识经今二十年,支离契阔长相忆。
去年罢直西掖垣,君亦醴泉方解官。
关中路遥宛丘道,不远千里来相看。
我忝淮阳知郡事,郡斋喜闻嘉客至。
槐花黄时初到来,菊花开时言欲回。
主人苦留留不住,为君采菊登高台。
高台临古道,北走邯郸道。
还京秋已老。白日远长安,
西归出关天已寒。
神仙作尉道虽在,骨肉为累心且宽。
与君俱年五十一,老去时光转堪惜。
况今秋暮冬欲残,七十唯余十八年。
未知十八年之间,悲欢得丧与险艰。
到得七十即为幸,此外浮生何足言。
明日正逢重九日,未忍与君张祖席。
樽前新菊含露滋,茱萸丹实星离离。
茱萸撷芳菊延寿,寿酒满满莫固辞。
淮阳郡吏若早替,帝乡即有相见期。
两制交朋若相问,为我勤勤多谢之。

拟古 其七

宋代 田锡

祢衡鹦鹉词,挥翰无停缀。狂甚于接舆,才不容当世。

身居桴鼓下,心在云天际。黄祖悁忿来,殒之如虎噬。

浅水游巨鱼,宜失纵横势。

风筝歌

宋代 田锡

白蘋洲暖春风生,画楼槛上银筝鸣。铿锵节奏急复慢,空中一部天乐声。

三十六宫深窈窕,绣楣藻井光相照。十三弦上千般声,朝霭微吟暮烟啸。

夜来亲向月中闻,繁音错节何纷纭。碎如鸾铃与珂佩,巫山队仗迎湘君。

晚来金屋愁微雨,风细筝声不全举。依希嫔妾怕人知,啾啾切切私相语。

洪纤断续何所拘,凤凰著对飞鸾孤。梧桐枝边泊未稳,琅玕岛上鸣相呼。

有时主奏俄中绝,宫商斗顿如刀截。杏花露重鸳鸯寒,空见如霜满庭月。

有时半日全无风,一一暮天楼阁红。唯闻鸟雀啄弦上,暖珠寒玉何玲珑。

清音朝朝与暮暮,误声不管周郎顾。祗嫌雅郑交奏时,宝铎丁冬闇相妒。

送韩援赴阙

宋代 田锡

逢君南浦落花时,送君南浦草离离。
离魂自与白云断,两桨去时乘夕晖。
昔时汉家称八使,登车便有澄清意。
吾皇宵旰念黎民,歌咏皇华遣使臣。
昭文馆殿选学士,巡抚使名名号新。
二人分得淮南道,人自日边来既早。
敷宣朝旨达君恩,淮阳父老私有言。
言逢太平歌且舞,利病达聪皆悉闻。
我昔南宫与西掖,后来谪宦为迁客。
庆泽量移往单州,长淮涂次泊孤舟。
昌黎工部未相识,一见怡然如旧游。
诗酒论交各相许,何如李白杜工部。
海上往来将月余,烟波寄诗兼寄书。
书里情深若江汉,诗中意重若琼琚。
今说归京忍轻别,别夜波光荡明月。
若到朝迁话鄙夫,为说子牟心恋阙。
阙下交游忆者谁,翰林苏毕韩损之。
凭君与达相思意,梦向金銮欵北扉。

览韩渥郑谷诗因呈太素

宋代 田锡

风骚夐古少知音,本色诗人百种心。顺熟合依元白体,清新堪拟郑韩吟。

搜来健比孤生竹,得处精于百鍊金。唯我与君相唱和,天机自见不劳寻。

御试二仪合德诗

宋代 田锡

圣主承祧兑泽深,乾坤玄化合尧心。
黄舆坤厚施生植,白日齐明远照临。
周变至仁符积载,滂流睿渥若春霖。
游鳞在藻方谐性,犷俗乘桴自献琛。
和悦感人生瑞霭,穆清流咏在薰琴。
小臣幸与观光试,敢效祈招颂德音。

寄宋白拾遗

宋代 田锡

醉中别大梁,西归渭水阳。
飘然何所似,浮云辞帝乡。
归来惊岁归晏,怅然增浩叹。
景短倏云暝,夜寒难至旦。
拂酒雪花飞,早梅思南枝。
碧落周星纪,青阳换岁时。
双鱼忽得书,云已外华籍。
金骨俄轻举,玉霄仍近密。
小谏官职清,大才文翰逸。
献纳有嘉谋,英豪伸壮图。
万乘是知己,三公骇奇士。
严吾侍从臣,元白才名子。
挥毫烂彩霞,逸性飞湍水。
不日縯丝纶,鳌宫承帝旨。
伊余重交结,白日贯精诚。
黄金一诺重,鸿毛万事轻。
微尘弹余冠,清泉涤吾缨。
思佩朝天籙,相将升太清。

寄梁周翰补阙杨徽之宋白二拾遗

宋代 田锡

飘零踪迹尚堪悲,唯向三贤最受知。
少俊有名输贾谊,宦游多受比张仪。
诗中老格何人爱,酒后佯狂识者嗤。
北省郎官应见峭,明时犹尚进身迟。

拟古 其十六

宋代 田锡

峄阳生孤桐,擢斡八尺高。风雨萌枝叶,鸾皇栖羽毛。

天质自含响,众木非其曹。斲为绿绮琴,古人贞金刀。

所制有法象,不敢差釐毫。重详旧谱录,试抚观均调。

其声清以廉,闻者不贪饕。其音安以乐,令人消郁陶。

弹宫听于君,君德如轩尧。弹商听于臣,臣道如夔皋。

不觉起蹈舞,形逸同翔翱。愿以七宝妆,荐之于天朝。

玉轸朱丝弦,辉华近赭袍。一弹南薰曲,解愠成歌谣。

三月二十八日书怀

宋代 田锡

惜春将尽自徘徊,巷馆残阳户半开。
芳树更无莺舌语,故巢空菜燕妲来,
音书杜绝家千里,愁愤消磨酒一杯。
地狭长沙何所适,行谣方忆摘杨梅。
田锡

田锡

田锡(940~1004),字表圣,田锡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 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9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