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廖刚
根尘积习亘须弥,好事从来总未知。蒲柳已惊秋向晚,膏肓长恐病难医。
静扃玉户应无漏,密注金轮会有期。感激至言惭复喜,会当铭镂绝邪思。
和逸道春雪
春雪未发春工浅,春雪濛溶翳日华。晓户玉楼迷旧燕,晓村琼树点寒鸦。
笼金不碍莺穿柳,覆锦犹妨蝶恋花。凭仗东风吹更暖,桃源端欲访仙家。
丙申春贴子八首 其五
碧波楼下银塘晚,丽日亭前瑶草新。和气满城催燕乐,风流太守最宜春。
冒暑借壁间韵
白汗交肤不可衫,濯缨空羡水如蓝。林泉学道平生志,末路嗟谁与指南。
题知漳州李伯安判院父祠堂陆惇礼韵堂在福唐城中所居之背山巅
澄江一昔鲸翻玉,春水年年空自绿。长思岂但襦裤□,社祭千家绕山足。
华堂香火煖生春,月槛风棂清楚魂。遗踪孝慕几时尽,时见孤飞当日云。
题双泉堂
叠翠倚峥嵘,森然众木荣。两条寒玉迸,一槛暑风清。
幽意凭分泻,微澜更合成。谁知阛阓里,扃户小蓬瀛。
题诸宫 其二
画桥红去卷蛾眉,台榭遗踪草树迷。犹有天然无限意,一池春水浴凫鹥。
代祖父次韵酬罗君宝见赠
萧条门巷陋于颜,老去青春仅得闲。心画传家无计策,手谈留客谩机关。
静思往事千年上,俯叹劳生一梦间。多谢光临无别意,为闻流水与高山。
丙申春贴子八首 其三
令节年光换,和风春令行。野塘初变柳,幽谷未迁莺。
再和 天竺寺
好山堆翠拥金莲,花屋笼云傍石泉。秋沼英蕖半开谢,直须饶占一壶天。
和孙逸道供奉除夜作
流光如转毂,诘旦又新年。律换铜壶漏,春回斗柄天。
守灯须彻曙,分酒莫论钱。雪分琼瑶化,花看锦绣鲜。
暗惊双鬓改,傍羡九官迁。俗礼还慵讲,从朝好昼眠。
秋日牡丹
金风淅沥叶飞黄,独倚殊姿逞艳阳。谁道化工无鉴别,故应奇特属花王。
招康朝小饮不至以诗来谢次韵戏答
谁遣声名速置邮,不才如我自休休。知君只惯红裙饮,可是官身不自由。
朱藏一除校书作别竹诗次其韵与藏一直舍切邻实共此竹
晚窗帘捲雨初残,一点无尘碧玉寒。霜节留公化龙杖,烟梢忆玉钓鱼竿。
坐令烦暑消馀烈,解遣穷愁释百端。他日茅檐隐疏翠,悬知无梦到长安。
再和 尘外亭
林远浑无鸟雀喧,山青那觅烧霆痕。三千眼界云霄上,十万人家草树根。
题丁乐道分翠轩
十亩清阴隔短墙,幽香端许借馀光。脩篁戛玉乱垂影,佳木屯云巧著行。
隐几助成春草梦,卷帘饶占比窗凉。谁知靖节心源冷,独眄庭柯兴味长。
引伴致语口号
蓼萧均泽九夷同,万里将迎礼同隆。属国未瞻都护节,列城先仰使华风。
清谈会觉襟无暑,痛饮何辞盏屡空。早晚回辕天上去,已应声价落辽东。
次韵当时官长院中三绝句 其三
画舸便春涨,骄骢惜障泥。归欤何所惬,烟柳子陵溪。
知点寄示入荆州学四绝句次其韵 其一
吾属生涯事事迟,规营端与世间违。等闲庠序消寒暑,准拟三年看一飞。
寄赠清凉院医僧勤师
道勤三昧起膏肓,甘露醍醐散满堂。况有星郎碧云句,坐令西域识清凉。
舟次严子陵钓台当时出舟中所作一篇依韵和之
弥月锁萧寺,百念损心曲。开门春山青,舟备春涨绿。
回首戏事空,白黑扫枰局。却怜剔银灯,手纤腰素束。
劝我金屈卮,阳春词非俗。归心千里驰,客饮一笑足。
况我富朋簪,连樯泛寒玉。夜泊子陵滩,清辉耿相烛。
廖刚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顺昌谟武人。少时从学理学家杨时,成就了廖刚“道南高弟,绍兴名臣”的美名。廖刚一生亲历两朝荣辱兴衰,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他持身立朝,忧国爱民,对外力主抗敌御侮、对内全力慰抚百姓;他刚正不阿,忠直抗言,令蔡京、秦桧等奸邪沮气。廖刚的精神和品格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 165篇诗文
别妙湛
次韵望阙台作
次韵彦平叔见赠
次韵向伯恭发句同游西宫见寄
次韵林吉夫朝奉共乐台即事
新知明州周龙图知兴化黄府判特排致语口号
郑彦敏以诗惠小女作红黄雪牡丹次韵答之
中秋夜宿光州陈寨驿
抚州试院次韵王元衷上元作
次韵答张德夫二首 其一
丙申春贴子八首 其七
次韵萧昭甫同游江东四绝句 其二 马祖岩
次韵萧昭甫同游江东四绝句 其三 尘外亭
次韵张必志秋怀三绝 其二
次韵敏叔郁孤台作
次韵张必志秋怀三绝 其三
贺王通判生辰
次韵刘天常赴郡会有作 其二
次韵张必志秋怀三绝 其一
戏谢万花翁
题贤女铺
抚州
次韵李全甫惠荼蘼五首 其二
道源朝奉重阳后以诗招赏菊走笔答之
赠圆照
丙申春贴子八首 其六
题沈宗师双凫轩
高丽画副特排致语口号
次韵萧昭甫同游江东四绝句 其四 天竺寺
燕待知滁州郭舍人致语口号
题耕园铺
衢州试院次韵盛当时官长宠示二绝句 其一
题张延之觉寺亭
忆陈氏旧寓
次韵陈知点瑞木一首
蓦山溪(次韵知点)
送别城西有感简元显
逆旅憩店茆轩
廖传道示旅中述怀借韵奉酬且相慰勉云
燕待知泉州郑司业致语
望江南二首(送黄冕仲知福唐)
再和 马祖岩
丙申春贴子八首 其八
题朱池驿
送崔浩然主簿
廖常山人惠珠副以诗文戏谢之
发仪真投宿山寺壁间见向伯恭留题因和其韵
次韵刘天常赴郡会有作 其一
次韵李全甫惠荼蘼五首 其四
题龙归院一绝借壁间韵
次韵卢骏给事试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