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雪 其二

雪 其二

宋代 徐积

君看飞雪竞翩翩,云将争驱正著鞭。人望已酬残腊后,物华兼值早梅天。

招沽北掾输平日,走马西州忆少年。漏屋旋消濡弊褐,破窗穿过湿馀笺。

蹄涔易见真洼满,粪土难辞伪色鲜。席户冷灰人削迹,朱门热炙客摩肩。

纷纷万事还如此,寂寂幽怀尽舍旃。流水明中争趁月,断鸿深处独藏仙。

谁家渔棹空闻笛,何处樵村只见烟。最好耕农相贺了,牛衣醉卧夕阳田。

诗人徐积的古诗

杏花 其一

宋代 徐积

窗外花开红满枝,董生正下读书帷。东风到晚殊无定,今夜清香属阿谁。

送江倅

宋代 徐积

昔之别驾,则民王祥。其民歌之,海隅称焉。今亦民人,能绍厥后。

民之悦之,称不容口。庶民所见,乃其皮肤。见察情伪,见敏簿书。

见法平恕,见狱空虚。事见无留,才见民馀。己不敢肆,人安厥居。

其所见者,止于君子。良士大夫,谓其所性。得之刚毅,所以能断。

所以无蔽,所以敢为,所以勇义。决遣簿书,是其馀事。

汉之朱博,赵张龚尹。抚恤大众,何独古人。王祥虽贤,失在宝刀。

正而平者,心则不摇。人或赠之,则弗受之。借曰受之,何佩民之。

弗佩曰正,曰平维平,宜于朝廷。用之一方,一方之纲。

在我者正,是谓为政。

堪画看

宋代 徐积

讨得渔竿买得船。归休何必待高年。深浪里,乱云边。只有逍遥是水仙。

劝君

宋代 徐积

劝君莫折杨柳枝,枝无根本任风吹。劝君莫爱水中萍,萍随流水何时停。

莫爱春风山上草,才到秋风便吹了。更有篱边红槿花,朝来锦绣暮泥洼。

不似茅庵水上家,碧芦门径白汀沙。两眼仅分鸥与鸦,口无巧语心无邪。

不但无邪兼寡欲,钓得一鱼心便足。渔衣便是岸头莎,钓竿自种篱边竹。

悟仙

宋代 徐积

昔日闻人说上清,如今高步太元庭。有时却忆红尘事,恰似梦回并酒醒。

酬李道源弹琴之句 其二

宋代 徐积

漫翁来索诗千首,须与古人沽美酒。近来声调太寻常,不知得似阳春否。

漫翁教我歌云何,水远山长春思多。安得桓伊吹短笛,共君慷慨一时歌。

忘忧仙

宋代 徐积

鸟不曾喧兽不争,鸾歌凤舞碧瑶城。群童尽唱忘忧曲,也似人閒乐太平。

二老寄朱广微 其二

宋代 徐积

寄声切问朱监利,对面勤询刘贵池。或见广东程使者,为言收得寄来诗。

送王潜圣 其二

宋代 徐积

一自渡江津,茫然不记春。船谙淮上月,马惯洛阳尘。

可去问唐举,未须惭买臣。终令旧关吏,还似弃繻人。

示诸君

宋代 徐积

古俗今时不用分,只将虚实判浇淳。养心有要先除伪,入德无难只用真。

此道若从为得路,他歧如往是迷津。我曹好尚虽迂阔,最爱山夫共野人。

忧仙

宋代 徐积

我是真人何所忧,所忧世俗好多求。相谋相诈何时了,一笑一啼无日休。

谢永城令陈德任举

宋代 徐积

县令有馀义,以碣表孤坟。昔尝致酒脯,两手披荆榛。

今乃重加惠,使与群冢辨。数十百年后,名亦附公传。

和路朝奉新居 其六

宋代 徐积

坐想堂前弄白须,蒲茵笋席正高居。綵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高自教书。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更吟整斗论头句,胜却西庵诗一车。

力仙 其二

宋代 徐积

挟虎搏蛟良有力,扼断鲸咽批豹额。虎豹虽狞却易防,蝼蚁口中藏剑戟。

感秋和张文潜 其一

宋代 徐积

汎汎河中舟,莫系河上柳。君看道傍叶,行人一挥手。

枝条旦旦空,颜色何可久。坐恐霜霰繁,诸媚归一朽。

我有千丈松,亭亭不可揉。生在孤峰上,独与云霞偶。

群形靡且纷,不与较妍丑。群动日夜驰,而以静为守。

守松者为谁,白发无憾叟。蓬蒿可蔽身,糟糠可糊口。

言者寓于诗,默者寓于酒。谁知杯酌閒,便是无何有。

念子于我深,我于子亦厚。记我守松篇,行行重回首。

和李闳中

宋代 徐积

幕官真有道,野叟是何人。被此新诗赠,兼之古意醇。

若论今古事,前是老农身。谁谓芙蓉客,能来相顾频。

代书寄次翁

宋代 徐积

病叟虽迂阔,交情自不疏。喜逢归去客,为谢寄来书。

入幕评文后,临川视事馀。携壶吟两柳,还梦野人居。

谪仙 其二

宋代 徐积

自脱霓裳辞玉关,玉符金字谪人閒。人閒虽与烟霞隔,醉梦吟魂自往还。

赠袁评事

宋代 徐积

今年七十岁,岁岁增康宁。人閒有寿鹤,天上有寿星。

更若欲齐椿,但看南华经。

武仙

宋代 徐积

冠佩严严坐绛云,环兵列仗是何人。诸仙禀命群灵肃,玉册金符尽在身。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60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