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钱澄之
吾乡吴季子,猿臂喜弯弓。空有捐家志,莫抒报国忠!
泪沾三诏湿,梦拟七闽通。莫笑龙眠弱,孙、吴算两雄!
宫词六首 其二
光禄虚闻进八珍,君王蔬食已多春。黄门小竖閒锄地,御苑时供菜甲新。
广州杂诗 其五
使客投閒卧海滨,轓车相过半交亲。故乡归去衣皆绣,南粤游回橐不贫。
受职莫忘明主赐,衔恩况是历朝身!汉廷吏道兼文武,岂畏兜鍪势逼人!
宫词六首 其五
外廷章奏晚犹通,侍史开封五夜同。传道君王看不及,黄罗亲裹送中宫。
端州杂诗 其十一
李公雅负中兴略,再出庾关功未成。猛气岂徒援与国,锐师何故挫坚城?
降书狎至谋难测,战鼓相闻敌莫经!整暇不教防燕饮,底须沈醉虐儒生!
哭同年杨庶常三首 其一
之子黔阳彦,同门最少年。主恩伤贾谊,吾道失颜渊!
纱帐频联坐,花砖亦比肩。修文宁不足,夺我玉堂仙!
古诗 其二
苍苍长安陌,郁郁罗青槐。曜灵生东隅,明堂旦正开。
钟鼓天子生,冠盖公卿来。子侯何少年,次第相追陪!
红颜映紫绶,金貂立玉阶。朝罢骑马还,道旁尽称佳。
昭江三首 其二
艰辛海外远趋庭,咫尺音容痛未聆。匍匐祗拚收骨去,却衔哀恨滞幽囹!
到梧州界,闻乱道梗
咫尺梧州路,孤臣去住愁。烽烟迷日暮,旗帜塞江流。
扈从纷相失,乘舆何处求?惊闻鲁司马,无故自焚舟!
梧州杂诗 其二十五
学士逃荣久,三年不押班。坚辞李泌相,敢恋谢安山?
蛮峒家初寄,中书诏且颁。倘徼开史局,予岂望投閒!
行路难 其二十四
转眼佣奴便作威,解骖属望故人非。同乡好友输金足,惭愧全家尽赎归!
端州杂诗 其七
圣度遥从仗外瞻,天颜春蔼正尊严。中兴政赖言官直,跋扈情销相国廉。
最喜文华勤讲幄,早传慈寿罢垂帘。瞿公念主箴规切,握扇书成也不嫌。
行路难 其三十五
寄去家书到未曾,烦君口信字难凭!故园兄弟休痴望,头白归来是老僧。
从军口号 其一
已闻骠骑援兵至,髵䰄遥见探马还。夜半火行营尽动,一时移帐过西山。
田园杂诗 其一
仲春遘时雨,既雨旋亦晴。百草吐生意,众鸟喧新声。
纷纷群动出,各各有其营。孰是形骸具,而怀安居情。
秉耒赴田皋,叱牛出柴荆。耒耜非素习,用力多不精。
老农悯我拙,解轭为我耕。教以驾驭法,使我牛肯行。
置酒谢老农,愿言俟秋成。
行路难 其二十三
吾乡幕客老天隅,为拟东还结伴趋。难后赤身行不得,重怜觅渡向苍梧!
端州杂诗又十一首 其三
霜严宪府凛难攀,大谏风裁更领班。便殿连朝求召对,敕书昨夜又封还。
朝廷纵小名犹在,方镇徒强主未孱。底事髯公辞太戆,五千铁骑动龙颜!
临轩曲 其七
内臣黄帕捧书来,香案从容信手开。遥见阁臣承旨起,御题拟就圣人裁。
临轩曲 其十九
敕使凌晨候谢恩,口传天语浃春温。榜中怕有冯唐老,为报青年慰至尊!
临轩曲 其二十
新恩初许禁中行,为谒先师阁吏迎。再拜中堂前致谢,共称天子让门生。
全阳松,和留守相公韵 其一
全阳官路万株松,蔽芾千年不受封。为驻元戎休汗马,遥瞻大旆杂交龙。
阴森夹道风堪御,屈曲临关幰不容。见说相公曾揽辔,自云常护至今浓。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472篇诗文
侯家行乐词
翠云峰初度
喜闻吴鉴在御史持斧粤西
临轩曲 其十
鄞江怨词 其二
哀江南 其十一
漓江泛舟行,为杨武陵赋
续哀 其五
饮陈道掌留别
梧州杂诗 其七
从军口号 其五
南京六君咏 其六
侯家行乐词 其二
雨边老人行
八月十七日哭仲驭 其一
初度岭,与张太羹谈虔州事
桂林杂诗 其五
曼公娶妾得同乡女,戏赠
宫词六首 其六
桂林杂诗 其六
哭峡江曾二云老师 其四
吊忠诗 其三
哀江南 其十四
月夜过沈氏江楼
熊村被掠
为金道隐给谏请改戍得允
行路难 其八
江城感事 其四
临轩曲 其十二
谒谢山阴师,值五十初度,窃睹御赐斐叠,敬呈二首 其二
从军口号 其二
临轩曲 其十五
酬方蕴修
梧州杂诗 其二十
端州杂诗又十一首 其一
到端州得儿法祖志慰 其二
行路难 其六十一
伤心诗 其三
读黄海岸先生「明夷集」
永安舟次
酬汪辰初
续哀 其三
吊忠诗 其五
刘客生詹尹直经筵讲官
送别宪幕林树本之桂林
空船行,为身道隐赋
同远生中丞入虔道上杂作 其一
哭峡江曾二云老师 其三
行路难 其四十一
到端州得儿法祖志慰 其一
吊忠诗 其二
江城感事 其二
端州杂诗又十一首 其十
田园杂诗 其四
续哀 其六
哀江南 其五
予既别永安山中,间道走汀州,路阻不前。诸友有招予还者,兼和鄙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