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雪夜宿楞伽寺 其一

雪夜宿楞伽寺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朝泛石湖雪,暮宿楞伽云。山空夜寒重,对酒不能醺。

三更山月高,起视皓无垠。水天相映射,气色凌氤氲。

增辉岩壑姿,灭没鸥鹭群。亦知光景殊,照灼难为分。

有如开玉府,圭璧罗缤纷。时于万木末,瞥见飘佩雰。

山僧事茗设,扫积供殷勤。勌来支石鼎,自束松枝焚。

龛灯落残烬,宝垆断馀熏。还怜江梅色,玉瘦冰肌皲。

诗人文徵明的古诗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十

明代 文徵明

明月照古堰,夜泊洪河滨。河流委以输,月亦如环循。

物理有荣悴,发育春风仁。如何慕古士,卒岁常苦辛。

事情从倒置,何但如积薪。风尘淹岁月,行路伤心神。

龟蒙不可即,东望空嶙峋。

与宜兴吴祖贻夜话有作就简李宗渊杭道卿吴克学

明代 文徵明

有客扁舟自阳羡,夜堂风雨对高眠。不辞谈笑成佳会,祗觉淹留有宿缘。

别后交游如梦里,意中山水落樽前。青灯酒醒还生恋,明日烟波更渺然。

金山寺待月

明代 文徵明

浮玉山前玉露凉,晚潮微上月洋洋。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

水国题诗酬一宿,中泠裹茗荐初尝。江风吹酒不能睡,起踏松阴自绕廊。

春日游晴硎天平诸山

明代 文徵明

麦陇风微燕子斜,雨晴云日丽江沙。遥寻晴遁烟中寺,初见天平道上花。

过眼溪山劳应接,方春草树发光华。夕阳半岭归舆急,惭愧城中自有家。

秋怀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零露瀼瀼陨玉柯,西风吹起洞庭波。江东菰米空愁绝,汾水楼船奈乐何。

万里边声鸿雁急,四檐金气候虫多。伤心最是邯郸道,忍听佳人倚瑟歌。

春日閒咏

明代 文徵明

时节烧灯近,羁穷独卧家。馀寒春挟纩,残困晚煎茶。

土润先滋草,梅晴薄试花。新年眠食好,随分足生涯。

柏子潭

明代 文徵明

绝壑溟沉古隧长,飞楼散尽柏苍苍。空山雨露曾沾溉,春水鱼龙已奋扬。

地脉何由关至治,野人犹解说先皇。只应坏碣奎文在,秋草难埋永夜光。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 ...

明代 文徵明

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是上沙。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

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

再与庆成

明代 文徵明

日射宫花淑景柔,春风重醉殿东头。嫚姗不厌倡优拙,宣劝亲承礼数稠。

天上露华恩湛湛,庭中和气鹿呦呦。一声响节惊禽散,锦服中官进御羞。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紫殿东头敞北扉,史臣都着上方衣。每悬玉佩听鸡入,曾戴宫方走马归。

此日香垆违伏枕,空吟高阁霭馀辉。三年归卧沧江上,犹记双龙傍辇飞。

金陵中秋

明代 文徵明

雨晴秋色满长安,月贯黄云百宝团。见说清光天下共,不图今夜客中看。

天垂紫禁星河淡,江绕金城风露寒。吹断碧箫丹桂发,玉人何处倚阑干。

虎丘登阁

明代 文徵明

老去渊明益羡闲,兴来高阁漫跻攀。
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
天际轻阴寒未散,日斜飞鸟倦知还。
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清泉白石间。

与邢丽文登葑门城楼

明代 文徵明

天风异制木蛇空,雉堞差差夕照中。百里山川形胜旧,万家烟火岁年丰。

迤南茂苑迷陈迹,直北荒原识故宫。会取千年兴废理,与君极目送飞鸿。

厓山大忠祠 其四

明代 文徵明

千载英雄馀恨在,怒涛惊浪日摏撞。有天肯与仇同戴,无面能看主再降。

烈士深悲甘蹈海,中原不复竟如江。君王莫罪风波恶,应是憸人解覆邦。

厓山大忠祠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鼎湖龙远野云阴,慷慨中流誓国心。臣力不支香气竭,忠䰟有限海波深。

百年仁义空澌尽,此日神州遂陆沉。峻节奇功磨不得,崖山突兀自千寻。

书昌国忆母诗后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音容杳渺梦中尘,游子空吟寸草春。莫怪掩篇双泪落,就中吾是有心人。

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平山堂上草芊绵,学士风流五百年。往事难追嘉祐迹,閒情聊试大明泉。

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

崇义院杂题

明代 文徵明

六月门前暑似炊,殿堂深处未曾知。
晚凉浴罢思归去,更为松风伫少时。

秦茂功出按江右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大江西下号繁雄,宣察遥烦绣斧公。斥壤须怜新喋血,远人应斧旧乘骢。

一时风节埋轮上,千里江山揽辔中。珍重咨询臣子事,愿将民隐达宸聪。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三

明代 文徵明

小试閒官便乞身,素衣曾不染缁尘。诸君亦自多情致,不送官人送散人。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