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孙原湘
染翰朝朝侍镜台,簪花仿格许亲开。郑家枉诵葩经熟,未带温柔福分来。
潇湘楼杂忆 其九
郎来红日已衔山,采伴兜留苦不閒。终日相思能几见,累他一度又空还。
九铁僧寮与兼山秋语 其一
豪丝哀竹近中年,过眼春痕水上烟。一窖黄金先铸佛,半床青史小游仙。
引人入梦偏胡蝶,劝客归田有蜀鹃。畅好尚湖秋万顷,几时同上钓鱼船。
记忆即书 其二
一闪横波抵万金,乍掀帘已见芳心。瓜犀赠自掺掺手,情比当年掷果深。
闺人养疴辞 其三
南窗置榻北窗宽,一曲书廊镜槛安。那有红尘飞得到,绿芭蕉映雪阑干。
闺人养疴辞 其五
刺铜清影拂帘长,鼎沸松风药透香。亲把银匙调一过,同心甘苦愿分尝。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十八
一曲明河列宿环,佩声遥在碧云间。生逢独立人难得,除却相思事总閒。
仙字早凭心勒印,神光翻逼眼成斑。直须亵念都消尽,才许亲承水月颜。
护萱
书阁沉沉闭寂寥,药炉烟影伴昏朝。潜来外院金钱卜,暂撤中厨玉膳调。
围带已随秋月减,芳心休逐夜香焦。仙人手护忘忧草,历尽冰霜定不凋。
晚妆
轻雷隐隐过池塘,珠押风开换晚妆。碧玉奁梳清彻水,紫荆钗股暗通香。
烛边元发光堪鉴,浴后冰肌近自凉。日对远山眉一角,未妨四壁自清狂。
携眷属游山
鱼朵轻云覆綵軿,佩环声到半空停。幽香自杂松花落,细语难兼瀑布听。
樵客尽疑仙眷属,侍儿都带佛精灵。艳情證取西来意,螺髻蛾眉一样青。
赠初蓉 其二
玉梅花下写朝云,更比梅花瘦几分。尽许眉间传月彩,难从骨里绘兰芬。
高情未称金泥屋,真色惟应雪浣裙。俗眼但知浓艳好,相如羞对卓文君。
双红豆辞 其九
閒里寻思太认真,最痴情却最伤身。挽车陌上谁迎汝,取冷庭中自有人。
弱体枉禁风五夜,柔肠偏转日双轮。汉皋明月天台树,不是今生是夙因。
纪遇 其五
一折回阑亚字雕,绿荷风引见云翘。半遮蜥蜴金跳脱,小立蜻蜓玉步摇。
不为聪明争解怨,绝无羞涩是真娇。持裙尚恐终仙去,更倩红鸾系紫绡。
指爪
粉印脂痕尚宛然,温柔如捧手兜绵。调兰雪藕曾消受,握雨携云未结缘。
聊当搯肤成密誓,尽堪搔背遗清眠。麻姑鸟爪亲声寄,不怕方平浪下鞭。
叠韵四答
楼中凤屧不沾苔,楼上珠帘飏日开。无目亦应知绝色,有情方许得兼才。
衣翔轻影愁仙去,镜迸圆光讶佛来。朔雪梅花春月柳,是卿身分是身材。
可恨辞八首 其五
宜男小像供难真,供个维摩示疾身。萧女精诚惟绣佛,灵芸指疾是针神。
巧凭翻译传情事,频属诗词避熟人。心似水沉香一缕,随风委曲几时伸。
誓约
宝鸭添香彻底温,思量一遍尽消魂。金针刺绣连诗赠,瑶札焚灰和酒吞。
年与水波看渐长,事如花影过无痕。鸳鸯只誓来生约,拚负深情不负恩。
双红豆辞 其一
称出双株红豆红,暗将心事卜东风。意中人病朝朝减,梦里欢归夜夜同。
翡翠楼高天共远,鸳鸯湖判水难通。春愁化作杨花点,半入清波半碧空。
牡丹下宴集 其二
斜背花枝坐绿纱,恐花羞见面如霞。反教夺尽花颜色,人对花来不看花。
三妇艳 其一
佩环宛转下瑶京,五百仙中第一名。大地寒消春艳冶,中天云净月空明。
欲求髣髴还形影,爱读离骚见性情。除却潇湘烟水上,人间何处着卿卿。
叠韵简顾虹桥秀才
一纸瑶章奏绿天,花台诗史早分传。虎头笔果工添颊,蟾影图真合比肩。
清福自来关智慧,奇才方许赋神仙。眉山叠韵还能否,更博群芳一冁然。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627篇诗文
题扇 其一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十一
密绪 其二
小楼
戏集唐句
病悰
花烛辞调张子和比部纳姬姬静海人 其一
窄径
萼绿
寒悰 其二
长恨辞 其二
步虚辞
借得
拜梅
杂事 其二
叠韵再寄
纪遇 其四
并船纪事
悼词 其三
题周防背面美人图 其六
折桂寄人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二十二
玉楼 其四
新年词 其一
可恨辞八首 其三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十三
虹桥叠韵见示以不得见图中人为辞余请以莲花代之
荡舟小秦淮
画舫四首 其二
个人 其三
可恨辞八首 其六
可恨辞八首 其一
金凤曲为周生菘畴作 其三
松陵有旧家子卖笑以养亲孙子悯其志为成四诗 其一
咏协兰阁茉莉
潇湘楼杂忆 其五
心香
林下 其六
感蝶
青粉墙头
新妆 其二
冬日由昭明台取径登辛峰亭观落日 其三
怜才 其二
密札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六
咏美人所制杨妃舌用海汁捣糖霜里玫瑰瓣为之取其形似也 其二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十七
屏山
新年纪别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二十
娇瞋 其二
懊侬
松陵有旧家子卖笑以养亲孙子悯其志为成四诗 其三
泣别 其四
背影
病讯
兰舫纪游 其六
自持 其二
重次前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