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孙原湘
折得天台顶上枝,争开已近十分时。祇缘来自倾城处,顿觉生成绝世姿。
物但关情皆可爱,事真入手不嫌迟。人间多少娇红色,不种伊家不耐思。
释猜
休猜青鸟浪传书,久畏仙鞭亵念除。岂料悬弓疑未释,便携团扇计原疏。
星盟那忍抛中道,云气何曾累太虚。一朵琼花天上影,定无人采似芙蕖。
荡舟小秦淮
幽溪曲折荡兰桡,夹岸花深路一条。秀麦岸光犹拥背,及瓜年纪正垂髫。
半松云鬓眠初起,屡受星眸意欲消。忽忆真人天际影,此心已恐负丹霄。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二十二
左手除来右手环,珠胎盈满月轮间。柳经眠后蛮腰重,果到垂时蝶影閒。
喜搯茶膏津化液,怕拈花样汗生斑。刘桢莫恨难平视,伫看娇儿似母颜。
可恨辞八首 其七
破除才尽又萦牵,如此相思命在天。趣入形骸能解脱,欲关情性最缠绵。
蚕丝自缚重重茧,蜡烛空熬寸寸煎。回忆未成欢爱日,一泓清澈在山泉。
双红豆辞 其六
双珠托出水晶盘,欲定高低两字难。论岁参差原姊妹,比花先后似梅兰。
泥中尔我应三分,林下神情祇一般。对面看来形与影,切休分作尹邢看。
雨阻 其三
闭户沉沉长绿莎,隔条街巷抵银河。一宵两处芭蕉上,不敌相思泪点多。
次韵再答
聚锦秋生玉砌苔,瑶缄湘帙对香开。吟成检点无邪思,曲罢倾输有善才。
抱石自盟心不转,买丝非绣佛如来。绿窗一树孤桐影,知是琴材是瑟材。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六
晶帘不隔洞如环,浅淡眉峰隐约间。自读郎诗书尽废,翻邀姊约线都閒。
镜奁圆浸蟾蜍影,砚匣香生翡翠斑。周防描摹应未到,才人风格美人颜。
隔水楼高
思君不见且寻君,隔水楼高未夕曛。正欲与言三夜梦,只馀迎面一窗云。
竹阴深护湘帘碧,兰气微沾茗盌芬。手拂银墙留句在,好教惆怅到宵分。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二十三
栀子银墙面面环,依稀仿佛玉楼间。通融恰许行相近,分别仍楼坐各閒。
薤叶双钩新墨拓,菱花七出古铜斑。梦中历历分明记,难记偏生绝世颜。
谢雪卿挽辞钱子霞姬人 其四
我有伤心不可言,年年肠断木犀天。借他湿翠啼红恨,自證幽兰院里禅。
乳香
幽香一缕透罗襦,亲乳桐花小凤雏。密室喜无樊嫟侍,潜身悔凤阮郎俱。
良期每被惊心误,坚坐还防妒口诬。却忆独来时节好,同群又碍阮咸姑。
记言 其二
今生也算宿缘深,花纵分枝却一心。脩作人间真伉俪,相怜转恐不如今。
双艳词
一树垂杨一画船,绮罗丛里斗婵娟。香虽异种闻皆醉,莺有回声啭各圆。
比作花枝应姊妹,脱离烟火便神仙。心头不是天人影,如此倾城亦可怜。
有两美人见小影而相爱者
松欢柏悦总前因,心自相亲迹未亲。我见犹怜何况汝,卿如欲下定疑神。
湘云湘水原同梦,秋月秋河是比邻。认得邢家真国色,从来只有尹夫人。
蕊宫花史图并序 其四
蕊珠宫殿月茫茫,我道分明即故乡。花里便为仙世界,云边堪想古衣裳。
众香国暖春常笑,群玉山高夜放光。愿得画中人不老,年年只作画中妆。
叠韵五答
绿窗间闭锦纹苔,落尽春灯销未开。怕听子规添旧恨,偶翻花样见新才。
玉屏罢算围棋劫,瑶札偏期斗草来。偶抱雪猧犹胆怯,当熊终竟是粗材。
重来 其一
重来碧玉旧情人,认取灯前窈窕身。百媚生成无若秀,七情流露莫如真。
眼波能剪魂摇水,肌雪全消酒入春。应笑桃花未开日,何曾洞口见刘晨。
晓露
湘帘窣地绿云裁,寂寂鹦哥几遍催。侍女偷摇团扇去,小郎私泥解围来。
梦中唤起星眸滟,背后惊回秀靥开。最是残妆难得见,暂停梳洗向妆台。
兰舫纪游 其四
画舫潜移傍曲池,烟波何处觅西施。玉清纵使重追著,错过良缘已片时。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627篇诗文
温梦
三妇艳 其一
无题和萧百堂 其二
九铁僧寮与兼山秋语 其一
曲意
咏美人屧上絮
玉恙新起
阳羡寒辞和张椒卿六首 其五
双红豆辞 其九
沪城花事绝句十二首 其九
曲房
病起书寄个人
金凤曲为周生菘畴作 其二
病耗
林下 其六
潇湘楼杂忆 其五
寒况
个人 其六
游仙辞 其一
重来 其二
夏词 其四
书愤寄所思 其一
朝来
瑶窗
仙踪二首 其一
惆怅 其二
林下 其一
委曲辞 其八
兰舫纪游 其二
天台图
玉问 其一
题谢娘秋影照 其三
赠秀卿 其二
和美人扇头韵
潇湘楼杂忆 其十三
双红豆辞 其八
玉楼供花辞和楼中人韵 其一
新凉
重次前韵
书愤寄所思 其二
横霞仙馆杂事 其六
意中人 其二
记忆即书 其六
戏赠罗仙 其一
潇湘楼杂忆 其一
雨中同菘畴小霞泛舟至罗仙家送春
秋词 其一
横霞仙馆杂事 其十一
深恩四首 其二
横霞仙馆杂事 其四
天生
问讯
秋词 其三
美人初度
闺人养疴辞 其四
层城 其二
皈依
阿阁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