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宋褧
春来几度送华辀,芳草多情柳亦愁。不惜裁诗写离恨,道傍只恐鬼揶揄。
送章生还江陵 其三
南国相知音信疏,暮云春树渺愁予。东风解办含情句,代作长江双鲤鱼。
行香子 暮抵应城宿县斋后园
槲叶风乾,桕叶霜殷。浅坡坨路径回环。喜投公馆,暂卸征鞍。
对竹萧森,松夭矫,菊斓斑。
岁晏天寒,谁共清欢,过黄昏愁恨多端。烛花渐暗,炉火将残。
更雁声哀,砧声急,雨声繁。
登第诗五首 其五 上表谢恩
瑞日鲜明射玉题,华袍綷䌨近罘罳。舍人宣赞瞻丹阙,新进趋跄诣赤墀。
黄屋云行天杳邈,绿章风送路逶迤。湛恩岂许须臾报,要见他年献纳辞。
送存初宣慰湖南十首 其十
科名自愧忝君恩,未省何曹著此身。遥想莲花门外路,几时湘水共行春。
调吴正传博士吴方为柳道传撰墓志
词苑老臣遗世,成均故友知音。陈寿何尝得米,刘乂且欲分金。
赠墨工魏元得
煤麝捣鱼胞,居然品格高。剂传龙髓记,香出豹囊韬。
讵可饰昭应,唯将录楚骚。多君远持赠,诗句少酬劳。
寄张仲容
縠窗昨日君辞妇,白驹今朝我别家。马御仆夫都见惯,莫教闺梦到天涯。
闰十二月二十七日喜雪四首 其二
昨夜鸱鸮出凤池,同云如水际天垂。谁知六出丰登瑞,不在黄扉燮理时。
六日雨中闻诏赦将至复次韵
一札飞来宽大书,潞阳归骑踏菅蒲。九天雨露开元化,列宿光芒拱北枢。
时近春盘传饼餤,云昏午枕卧
菩萨蛮 偃师道中
北邙古冢纷无数。崔嵬罗列成山阜。何处断碑横。无人知姓名。
今坟如蚁垤。回首成磨灭。今古两堪哀。停骖酹绿苔。
均州顺流之光化县舟中作
岸阔渐无山,波平顿少滩。鱼来晨艇集,谷熟夜庐看。
野处民生遂,江行旅思欢。仍闻囹圄静,尤觉老怀宽。
寄张仲容 其四
有情谁解不相思,罗幌风乾叶落时。莫问离愁有多少,君归犹趁菊花期。
送谢德润还澧州 其二
征鞍远过孙王渡,稚子迎门喜气多。烟水云山一杯酒,拂衣归去兴如何。
送曹义省亲新淦
亲在江南子在都,担簦戏綵事难俱。宁馨学业今如此,郎罢还教食肉无。
沛中
未央宫阙锦辉煌,隆准何心恋故乡。直到中兴守家法,年年供顿幸南阳。
送赵伯常淮西宪副 其六
寒食拜扫盘桓南城亲友家书所闻见俚歌十首 其五
街头父老发垂肩,拄杖支颐话可怜。粔籹不甜寒具小,风光那似十年前。
少陵春游图
山崦楼台花树枝,杜陵韦曲恣遨嬉。画图省识春风面,应是开元未乱时。
冬日杂诗
暗尘驽马夕阳酣,冻路凌兢思不堪。徥侣徒行知捷径,踏冰时过象坊南。
晚泊维扬驿 其二
朱轩翠馆郁岧峣,几处笙歌几处桥。怪得隔江人望见,夜深灯火似元宵。
宋褧
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620篇诗文
宜都朝京亭四首 其四
李重山都司号梅庭
望海潮 海子岸暮归金城坊
寄贺徐复初江浙检校
章台寺留题
赠僧别传 其三
水调歌头 寄诚夫兄在江南作时兄在史馆校雠先朝实录
台州韩诚之入京赴调教授松江及归取道彰德展省宋丞相魏公之墓绝句 ...
杨柳枝六首 其三 通州道中作至元四年春
宜都朝京亭四首 其三
暇日酒集项鍊师丹房
奎章阁学士院照磨林彦广代祀岳镇海渎以诗送之
闰三月七日城西访友不遇马上口占
金陈州同知孙德政妻高氏贞节
清苑张节妇
台州郡治后山亭留饮席上走笔
赠相士西湖
杨柳枝六首 其一 通州道中作至元四年春
姑苏即事
送哈必齐文苑佥宪浙西
宿错桥
送朱仁卿盱江觐省
群蔬写生图
送李文清之官八番宣慰司幕府 其二
太学生刘君定挽诗二首 其二
马伯诚
送张实夫觐省回漳州
送存初宣慰湖南十首 其三
对月和谷城县尹杨文载壁间韵
竹枝歌三首 其一 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
橹港夜泊
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 其三
乞巧辞二章 其二
马伯庸淮南别业号石田山房指韵求诗仍依次用
诚夫兄寄都下杂诗五首 其五
复回下外朝山行白浪道中二首 其二
福建道中
竹枝歌六首 其四 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
先兄正献公坟所寒食五首 其一
春从天上来 寿张惟健五月十六日
李文愿自号寓盘
次韵诚夫兄丽正门外晚归
次前韵寄苏伯脩韩大雅
访僧不遇题壁
游虎丘回宴舟中
寒食拜扫盘桓南城亲友家书所闻见俚歌十首 其六
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 其二
寄题涔河石桥
台州应翁八十号希有斋
次韵王伯循御史
都城杂咏 其四
送范悦古赴江西宪掾
过马嘶山留题寺中
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 其一
送汪臣良编修出知馀姚州题得石鼓
阳明楼
送王君实西台御史 其四
送校官萧性渊赴上丰城山市巡徼官二首 其二
四月晦日早自石桥北度安济桥入史局马上口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