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荥阳怀古

荥阳怀古

明代 李昌祺

广武城边古战场,汉高曾此割封疆。若无纪信乘黄屋,纵有萧韩事叵量。

诗人李昌祺的古诗

罗郎生子歌

明代 李昌祺

罗郎通家良子弟,长在豪门偏意气。衣纫藕丝绩缕轻,扇写蝇头字形细。

才华磊落识时宜,早有芳名闾里知。不学寒酸腐儒辈,肯随浮薄市廛儿。

仗义疏财迈流俗,终年只把遗编读。问学渊源推豫章,一脉书香要令续。

昨日惊闻忽捧珠,天上麒麟骨格殊。美锦斓斑裁襁褓,高闳窈窕挂桑弧。

桑弧由来表奇瑞,清尊绮席犀钱会。何人还解听啼声,先卜异时儿富贵。

秋塘鹡鸰图二首 其一

明代 李昌祺

斜日轻烟水渺茫,鹡鸰相对立莲房。吴侬只爱吴中好,彭越蝤蛑使斗量。

赏牡丹听琵琶歌

明代 李昌祺

槽圆项细中空洞,翠索金环妥肩重。泛商流徵断仍连,愁怨欢娱杂悲痛。

弹来弹去音和平,满座回颜带笑听。转到天香牡丹品,玉笙宝瑟一时停。

小莺学语泉出窦,湖面跳珠飞雨骤。两弦刚劲两弦柔,促急舒徐自先后。

谩说开元贺老名,梁园别有擅场声。花前众乐才收响,一匹缠头锦先赏。

徐州

明代 李昌祺

膴膴平原四望通,周遭官树覆崇墉。浮桥小市东西岸,乱石奔流上下洪。

白鸟微茫疏雨外,青山明灭断云中。黄楼制作皆名笔,惟有滦城赋最工。

留鲁山县

明代 李昌祺

黎庶凋残甚,惟馀朴俭风。名因元子重,地本鲁王封。

抚恤无贤令,流移有惰农。谁将于蔿曲,歌向五云中。

宋处士挽诗

明代 李昌祺

漫浪江湖酒与诗,玉箫明月好襟期。老逢昭代承平日,生在元朝丧乱时。

健翮不随黄鹄举,闲心惟有白鸥知。全归地下如公少,迢递南州重我思。

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 其一

明代 李昌祺

潇洒茅堂水石边,青青草色满帘前。经旬不出缘何事,写就黄庭内景篇。

形答影

明代 李昌祺

有形斯有影,物理固其常。我行尔必偕,我息尔乃藏。

岂但相依附,实此同存亡。学仙非无术,却老亦有方。

古称彭聃辈,其寿邈难量。于今竟安在,孰是长生乡。

多君为余劝,兹道终杳茫。参苓且当止,莫若衔杯觞。

谢惠牡丹

明代 李昌祺

不将华屋荐金盘,钿合盛来露未乾。丽色秾香都负却,空斋镇日寂寥看。

和秋景韵二十首 其十四 秋雨

明代 李昌祺

滴沥空阶不断鸣,淋漓彻夜到天明。残荷只送萧萧韵,落木仍兼飒飒声。

竹榻寒惊僧梦醒,松窗凉助客吟清。杜陵屋漏无乾处,喜见晨霜早放晴。

忆故园山庄

明代 李昌祺

病身长是恋家乡,短发那堪著六梁。只忆山庄松树下,鸟啼清昼午阴凉。

郭外野寺

明代 李昌祺

野寺远人烟,觚棱殿兀然。瓦垆双足折,土偶半身全。

鸟去阶留篆,蜗藏壁带涎。阎浮俱苦海,何处可安禅。

送龙生岁贡之北京

明代 李昌祺

淡云疏雨弄微和,北去金台路几多。地控中州连朔漠,天回北极拱星河。

陶山过雨青浮黛,沂水惊风白涌波。年少未应怜远别,临分不用唱离歌。

喜钱进士习礼除翰林检讨赋此寄之

明代 李昌祺

清才玉署正相宜,锦字华椷慰所思。霄汉几回劳梦想,酒杯何许共襟期。

小窗残烛怀人夜,斜月疏钟听漏时。知在词垣吟更好,便鸿莫遣寄来迟。

重唁山中牡丹

明代 李昌祺

不烦浇灌不烦栽,长过清明谷雨开。为问洛阳豪贵客,几家还有旧亭台。

柳梢青 题秋塘图

明代 李昌祺

落尽芙蓉,收残菱芡,晚色凄迷。断荇随流,枯荷折柄,秋满苏堤。

沙禽自在幽栖。极浦外、天连水低。粉坠莲房,波漂菰米,烟暝湖西。

晚至叶县

明代 李昌祺

扰扰道途间,埃尘两鬓斑。清风牛背笛,斜日马头山。

荷盖擎残绿,榴房破嫩殷。蘋花秋水岸,空羡白鸥閒。

临江仙 题墨菊送陈知府行

明代 李昌祺

一段秋光新写就,盛开不待重阳。枝梢花叶互低昂。

巧将篱下艳,幻作画中芳。

为问渊明何独爱,爱他晚节寒香。从今移种上林旁。

时时承雨露,岁岁傲风霜。

晚登汴城

明代 李昌祺

休骑上荒城,斜阳万感并。岁怜频有旱,雷怪久无声。

芳树鸠巢废,香泥燕垒成。缅怀前宋士,人艳道乡名。

神释

明代 李昌祺

人生斯世间,于物亦岂殊。二仪妙参赞,政由我中居。

与子虽三妙,其实本一躯。出处既弗异,如何乖所趋。

老氏贵不死,长生出贪愚。神仙果何物,天地尚或渝。

饮酒固所好,悲愁赖其驱。从古戒沈湎,先王有遗书。

学仙非吾事,痛饮岂我图。但当委大运,俟命宁忧虞。

既来谅必去,此理端不诬。逍遥以乘化,荷锸徒区区。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6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