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项羽庙

项羽庙

元代 艾性夫

容心绝少忌心多,背楚疑增自倒戈。
羞渡乌江依故老,竟乘乌骓泣娇娥。
一生负气止如此,大义亏人争奈何。
莫唱送迎山下曲,恐渠惊是汉军歌。

诗人艾性夫的古诗

雪尽

元代 艾性夫

雪尽孤峰瘦,家仇老梦寒。
春鞭双影动,岁节五更残。
努力三餐饭,滋身九转丹。
时危从道丧,不敢弃儒冠。

书东坡诗案

元代 艾性夫

风刺成章昔有之,奸人捃拾欲何为。
先生定以名招祸,自古何曾狱勘诗。
下石几令无地死,诬金独幸有天知。
明朝谪向黄州去,又是东坡觅句时。

秋屏阁

元代 艾性夫

西山和影浸空江,落木无烟带夕阳。
立尽阑干秋思远,风鸦云雁两三行。

拜五世祖妣墓

元代 艾性夫

敬脉人人似饮泉,扫松罗拜喜争先。
颂琴不朽终流庆,石仲相看莫桑年。
沧海桑田谁料此,秋风宰树幸依然。
五陵莫说骊山下,愁绝求羊一穗烟。

晞发

元代 艾性夫

射透秋林晓日红,谩晞衰发竹篱东。
旧曾过膝今垂耳,老已成翁反似童。
辛苦一生多沐雨,萧颾几缕易梳风。
岁寒万绿凋零尽,春在梅花白雪中。

赠后山僧谦自牧游

元代 艾性夫

为僧不游醯瓮鸡,游不名山沮泽龟。
见山无诗僧亦俗,诗不高古犹无诗。
吾谦年少钟老气,发根甫断拨云去。
归来笠雪两肩寒,已觉囊中有佳句。
一枝瘦杖万里心,策策尚欲穷幽寻。
湖光山绿上下竺,谷花溪月东西林。
我亦爱山行不得,把酒高歌壮行色。
为语春风九里松,题诗野客今头白。

哭林止庵

元代 艾性夫

止庵诸老行,今日九原人。
头为谈经白,家因好客贫。
欲铭贞曜墓,来哭广成真。
俯仰南湖月,瑶琴锁碧尘。

谢惠楮衾

元代 艾性夫

厚於布被拥公孙,清似荷衣伴屈原。
卷送春云香入梦,剪成秋水淡无痕。
五更葭琯嘘寒谷,一榻梅花近雪村。
直作黄紬纹锦看,日高睡稳不开门。

谢了心聪上人以恶诗入逡巡碑

元代 艾性夫

茧纸铅华字字新,不须刀笔勒坚珉。
分明能守玄中白,仿佛难知赝草真。
怀素草书争媚妩,韩湘奇术斗逡巡。
正惭野语多流落,幻作横碑更累人。

用言客谈奉谢

元代 艾性夫

倦游太史牛马走,作赋先生亦乌有。
杞国天摧只自惊,梁国瓠落知谁要。
青津碧荻寒不枯,园丘紫柰天下无。
嵩南少华梦可到,仙人鸿宝今无书。
霜煎雪逼梅花少,不向春风怨枯槁。
万古乾坤苍狗云,一天风雨黄鸡晓。

丫头岩诗载墙壁间无虑数十百首形容盖有尽

元代 艾性夫

色盛人自怜,色衰人见弃。
人心不可凭,女色焉足恃。
未笄化为石,不愿从夫婿。
厌华喜质如梁鸿,布衣操臼当相从。
君不见汉家天子刘文叔,郭后容衰亦遭逐。
何如山头化石不嫁老亦足。

莲花市

元代 艾性夫

春风十里莲花市,红烛三更桃叶歌。
侯馆羇人眠不熟,梧桐窗下雨声多。

移家寄诸丈

元代 艾性夫

十弓荒圃百弓山,缚草编茅屋两间。
鸡瓮不知天广大,鹤巢已觉地宽閒。
胜心扰扰双蜗角,畏路岩岩九虎关。
退一步行差得计,野云深处即商颜。

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

元代 艾性夫

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
衣粗布衣齕藜苋。去耕原上田,
往种陌上桑。穫云秋穗重,
缲雪春丝长。汝温汝饱官征忙,
翁出校书为汝偿。

撚髭

元代 艾性夫

细撚寒髭缕霜,未须惆怅惜流光。
近山归鹭分明白,过雨斜阳浅淡黄。
春入桑榆花影瘦,门无车马草长心。
暮年一卷参同契,觅得安神不老方。

示子良异

元代 艾性夫

霜雪林头又绿稠,乾坤生意几时休。
人情葵扇炎凉态,世路瞿塘上未舟。
鳖跛未输蚿百足,茅封不敌橘千头。
细看不似吾儒业,一片书田或有秋。

题洪崖仙坛

元代 艾性夫

树精不死卧松关,呵护仙翁旧禁坛。
天阔难寻骑去鹤,井香疑有炼成丹。
山如辟谷秋逾瘦,屋尚凌虚夏亦寒。
行遍苍崖无石髓,空和凉月倚阑干。

雁塔

元代 艾性夫

君不见春初淮白鱼,秋深黄雀儿。
川潜山泊谁得知,灾身不幸甘且肥。
官饕弗渠赦,竟作一网打。
头颅千百奉苞苴,猩红熊白风斯下。
吾生亦何好,独坐味颇厚。
急符星火督虞人,覆巢空类无遗噍。
宁逢江南射生手,莫遇雁门馋太守。

玄都韩植兰楚香

元代 艾性夫

玄都旧日神仙宅,种桃羞杀刘宾客。
只今仙子韩家湘,不遣牡丹开顷刻。
春风九畹花绕屋,冶紫妖红失颜色。
盲风怪雨三千年,湘水芳魂招不得。
翩然散入碧虚寒,乾坤万里离骚国。

酬杨簿正父子和诗

元代 艾性夫

落落冥鸿惜羽毛,黄尘不把涴青袍。
关西夫子经犹在,水北山人价不高。
吾道不昌该气数,密林虽寂少风涛。
半园花木能招隐,早晚相从问种桃。
艾性夫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17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