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池上二绝

池上二绝

唐代 白居易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池上二绝译文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白居易池上二绝注释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下子:放下棋子。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居易池上二绝赏析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白居易池上二绝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诗人白居易的古诗

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唐代 白居易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

唐代 白居易

严郎置兹楼,立名曰清辉。未及署花榜,遽征还粉闱。
去来三四年,尘土登者稀。今春新太守,洒扫施帘帏。
院柳烟婀娜,檐花雪霏微。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
碧窗戛瑶瑟,朱栏飘舞衣。烧香卷幕坐,风燕双双飞。
君作不得住,我来幸因依。始知天地间,灵境有所归。

风雪中作

唐代 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蹋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郡斋

唐代 白居易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
虚教远岫列窗间。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
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

唐代 白居易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会昌春连宴即事

唐代 白居易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 ——白居易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 ——刘禹锡
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 ——王起
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 ——白居易
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 ——刘禹锡
圃香知种蕙,池暖忆开莲。怪石云疑触,夭桃火欲然。 ——王起
正欢唯恐散,虽醉未思眠。啸傲人间世,追随地上仙。 ——白居易
燕来双涎涎,雁去累翩翩。行乐真吾事,寻芳独我先。 ——刘禹锡
滞周惭太史,入洛继先贤。昔恨多分手,今欢谬比肩。 ——王起
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 ——白居易
遍尝珍馔后,许入画堂前。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 ——刘禹锡
断金多感激,倚玉贵迁延。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 ——王起
松筠寒不变,胶漆冷弥坚。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白居易
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实艺皆三捷,虚名愧六联。 ——刘禹锡
兴阑犹举白,话静每思玄。更说归时好,亭亭月正圆。 ——王起

卖炭翁

唐代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绡 一作:红纱)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唐代 白居易

湘竹初封植,卢生此考槃。久持霜节苦,新托露根难。
等度须当砌,疏稠要满阑。买怜分薄俸,栽称作闲官。
叶翦蓝罗碎,茎抽玉琯端。几声清淅沥,一簇绿檀栾。
买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拂肩摇翡翠,熨手弄琅玕.
韵透窗风起,阴铺砌月残。炎天闻觉冷,窄地见疑宽。
梢动胜摇扇,枝低好挂冠。碧笼烟幕幕,珠洒雨珊珊。
晚箨晴云展,阴芽蛰虺蟠。爱从抽马策,惜买截鱼竿。
松韵徒烦听,桃夭不足观。梁惭当家杏,台陋本司兰。
撑拨诗人兴,勾牵酒客欢。静连芦簟滑,凉拂葛衣单。
岂止消时暑,应能保岁寒。莫同凡草木,一种夏中看。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代 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杂曲歌辞。浩歌行

唐代 白居易

天长地久无终毕,昨夜今朝又明日。鬓发苍浪牙齿疏,
不觉身年四十七。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朱颜日渐不如故,
青史功名在何处。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贤愚贵贱同归尽,
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酣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我今所得亦已多。功名富贵须待命,
命若不来知奈何。

病中诗十五首。卖骆马

唐代 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寄江南兄弟

唐代 白居易

分散骨肉恋,趋驰名利牵。一奔尘埃马,一泛风波船。
忽忆分手时,悯默秋风前。别来朝复夕,积日成七年。
花落城中池,春深江上天。登楼东南望,鸟灭烟苍然。
别去复几许,道里近三千。平地犹难见,况乃隔山川。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

唐代 白居易

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

唐代 白居易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唐代 白居易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暮江吟

唐代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简简吟

唐代 白居易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唐代 白居易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璧知君入骨爱,
五弦一一为君调。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铁声杀,冰声寒。
杀声入耳肤血憯,寒气中人肌骨酸。曲终声尽欲半日,
四坐相对愁无言。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
自叹今朝初得闻,始知孤负平生耳。唯忧赵璧白发生,
老死人间无此声。远方士,尔听五弦信为美,
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
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澹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
听之不觉心平和。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
更从赵璧艺成来,二十五弦不如五。

池上二绝

唐代 白居易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

唐代 白居易

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
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4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