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韩愈
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
山石
感春四首
赠河阳李大夫(李芃,河阳节度使)
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剥啄行
答柳柳州食虾蟆
烽火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送王含秀才序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湜时为陆浑尉)
岐山下二首
短灯檠歌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枯树
醉赠张秘书
晚菊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董,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赠张徐州莫辞酒
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
会合联句
汴州乱二首
峡石西泉(一作寒泉)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戏题牡丹
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祭十二郎文
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
镇州初归
记梦
河南令舍池台
张中丞传后叙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卢汀也)
贞女峡
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卢汀、李逢吉也)
赠译经僧
琴曲歌辞。龟山操
和归工部送僧约(工部,归登也,约,荆州人)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与于襄阳书
过南阳
送穷文
杂说一·龙说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张籍、周况也)
送陆歙州傪
题西白涧
秋怀诗十一首
同冠峡(贞元十九年贬阳山后作)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寄随州周员外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与陈给事书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送郑尚书赴南海
独钓四首
纳凉联句
寄皇甫湜(湜,睦州新安人)
雉带箭
花岛
琴曲歌辞。履霜操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径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花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月蚀诗效
幽怀
游城南十六首。把酒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南海神庙碑附诗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别盈上人
寒食日出游
次潼关上都统相公(韩弘也)
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