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三山天庆观三首

题三山天庆观三首

宋代 白玉蟾

紫琼飞清都,翠云护绛阙。
不见有星辰,俯视但日月。
下世二千年,不敢向人说。
吾已成金丹,留下飞仙诀。

诗人白玉蟾的古诗

元旦在鹤林偶作

宋代 白玉蟾

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知足轩

宋代 白玉蟾

得陇还为望蜀谋,贪心来往似江潮。
谁知一死乃所欠,若曰四休渠不消。
田氏三千人食客,元家八百斛胡椒。
更烹侍妾充肴馔,何事贫颜但一瓢。

友人陈槱得杨补之三昧赏之以诗

宋代 白玉蟾

梅花不清是水清,最是一枝溪上横。
梅花不明是雪明,冻折老梢飘碎琼。
梅花不暗是雨暗,隔篱和雨粘珠糁。
梅花不淡是烟淡,烟锁江村烟惨惨。
梅花不枯是霜枯,霜后不俗霜前粗。
梅花不瘦是月瘦,月下徘徊孤影峭。
梅花不寒是风寒,落英飞上玉阑干。
梅花不湿是露湿,冷蕊含羞晓呜唈。
雪明偏见梅花魂,笔下六花堆烂银。
水清偏见梅花骨,笔下一溪寒浸月。
烟淡偏见梅花情,笔下一片黄昏晴。
雨晴偏见梅花貌,笔下娉婷向人笑。
月瘦偏见梅花真,笔下蟾蜍弄早春。
霜枯偏见梅花操,笔下飞霜送春耗。
露湿偏见梅花奇,笔下冷蕊垂百琲。
风寒偏见梅花意,笔下萧骚夺云气。
有人身心似梅花,写出清浅与横斜。
补之若见亦惊嗟,机杼迥然别一家。
繁处不繁简处简,雪迷晓色月迷晚。
更得一些香气浮,阳春总在君笔头。

招贤道士

宋代 白玉蟾

解鞍默默对斜晖,无限诗怀在翠微。
一句秋鸿来入耳,两行客泪下沾衣。

倚马观二鹤

宋代 白玉蟾

对舞鸣仍和,双飞去复回。
归家千载远,丹灶付苍苔。

清贫轩

宋代 白玉蟾

一味逍遥不管天,日高丈五尚闲眠。
溪鱼村酒别般味,野蔌山肴不用钱。
翁牖荜门关小迳,乾柴白米煮清泉。
有时拄杖青松畔,便是人间快活仙。

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一代讳秉字温甫

宋代 白玉蟾

火腹金龟梦正疑,琳房初诞谪仙儿。
丹传祖印百来岁,执笏归仙地震时。

许旌阳赞

宋代 白玉蟾

曾传谌母炼丹诀,夜夜西山採明月。
壶里满盛鸟兔精,剑尖尚带蛟龙血。
一自旌阳县归来,拔宅腾空入金阙。
但留仵道八百年,未教他喫东华雪。

过林灵素坟

宋代 白玉蟾

众僧莫怨赵归真,此是容成太玉君。
始末四年曾就日,相将五秩即腾云。
帝心俾立神霄教,州额由升应道军。
泉石依然冠剑冷,至今雷电御松坟。

倪敬父柯山

宋代 白玉蟾

暮云横翠夕阳斜,啼罢歌楼林外鸦。
绿竹弄摇风里影,碧桃开遍雨中花。
三杯淡酒邀明月,一局残棋惊落霞。
人在柯山山上咏,笑挥管笔走生蛇。

赞历代天师·第五代讳昭成字道融

宋代 白玉蟾

数千里外露阳神,丹灶灰寒结紫云。
两虎归林人不见,数枝茵草鹤穿坟。

怀仙吟

宋代 白玉蟾

我怀仙兮神仙侣,霞裾摇曳兮居何所。
见鹤长吟犹可覆,蓬莱果在半留许。
空留宝墨落人间,字句成行秋雁序。
正心诚意语犹奇,谁识忘形相尔汝。

七女峰

宋代 白玉蟾

宋时松竹晋时苔,路转山回洞户开。
流水也知尘世杂,依然流向此山来。

夜坐忆刘玉渊三首

宋代 白玉蟾

冰枯雪老尚天台,使我诗肠日九回。
归去来兮须岁暮,岁云暮矣不归来。

赠秦止斋

宋代 白玉蟾

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
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
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
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
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

暂别游德声监税

宋代 白玉蟾

风樯小舣水中央,接袖交肩话柄长。
贷粟庄周轻得失,倚楼杜甫重此藏。
情知此去无多远,未别一声先断肠。
排办新诗消遣酒,高吟大笑渡番阳。

赠徐钟头

宋代 白玉蟾

楼上疎钟撞月明,五云影里一声声。
九天星宿皆朝斗,人世晓鸡浑未鸣。

寄三山彭鹤林

宋代 白玉蟾

瞻彼鹤林,在彼无诸。
鼓山之下,螺江之隅。
瞻彼鹤林,在彼长乐。
嵩山之上,螺江之角。
一别鹤林,春聿云杪。
青山之外,落花啼鸟。
一望鹤林,回首千里。
斜阳之外,白云流水。
日复一日,思我鹤林。
雁断鱼沉,实伤我心。

李伯阳赞三首

宋代 白玉蟾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入众妙门,玄之又玄。

舟中遣兴二首

宋代 白玉蟾

暮树烟凝翠,秋花雨著黄。
万松罗谷口,一鹤点山阳。
霜叶梦零乱,云山望杳茫。
眼稍林下寺,髣髴数支郎。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4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