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清胜轩夜话

清胜轩夜话

宋代 白玉蟾

残灯结花满堂红,酒兴未已诗兴浓。
寒云蠹星锁翠空,一林幽竹夜呼风。
逸士倚楼啸玉龙,秋声泣露落梧桐。
把酒论文开心胸,墨甜相催话未终。
香篆飞蛇倚帘栊,邻鸡唤晓何处钟。
摩挲醉眼栏干东,茶铛无火召玉童。

诗人白玉蟾的古诗

七仙寺石履二首

宋代 白玉蟾

古人参罢祖师禅,已证如如不动尊。
想见脚根坚似铁,履鞋化石俨然存。

赠蓬壶丁高士琴

宋代 白玉蟾

瓠巴骑鲸上天去,伯牙成连亦千古。
浅世断无钟子期,弦中妙意为谁举。
春风春雨满潇湘,人在蓬窗闭竹房。
竹里鹃啼喉舌冷,花间莺宿梦魂香。
客从漓沅春衡岳,满怀诗愁无处着。
请君拂去水晶尘,瀹茗一了抚然作。
道人问予若为情,伊弦凄兮余莫听。
一春十病九困酒,三月都无二日晴。
俛首沉吟声一曲,吟扭一罢撚拨续。
初如雪泉嗽鸣玉,已转忽如雨簌簌。
於中亦有蟏蛸鸣,倏忽变作冷猿声。
始疑荆轲渡易水,乃是湘妃夜涕零。
昔从抚断南风了,羑里幽人始能晓。
可叹坛中苦杏花,山高水寒即声杳。
道人此意非人间,笑咏洞章锵佩环。
能令风舞春丹汉,云里大地垂头看。
世间鸡虫互得失,只好牧羊坐花石。
何为儿女谩昵昵,候虫时鸣徒戚戚。
输君朝朝在翠微,鹤已睡去人不知。
笑思古今一俯仰,弹到千山月落时。
君知否,梧桐枝上双燕语,
尽将万事等风絮。琴中日月何翛闲,
肯使事逐孤鸿度。

倚马观二鹤

宋代 白玉蟾

对舞鸣仍和,双飞去复回。
归家千载远,丹灶付苍苔。

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七代讳象中字拱辰

宋代 白玉蟾

仁皇恩赐紫衣时,方是宁馨七岁儿。
闲把洞章歌一阕,不知鸾鹤满天飞。

题黄庭经后

宋代 白玉蟾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子能得之可长年,黄素镇赝完且坚。
横理如发约两边,从有赤道如朱弦。
文居其间走玄蚁,飞云相与为终始。
大道甚夷非力使,无为自然有至理。
谁能精专换骨髓,扫去俗尘不瑕秽。
目中有神乃识真,白玉为轵装车轮,
里以天上翠织成。仙人楼居俨长生,
鸾鹤翔舞猿猱轻。子能宝之慎勿轻,
室宫之中夜自明。上清真人杨与许,
焚香清斋接神女。手作此书留下土,
千年流传子为主。东方苍龙右白虎,
四神严诃孰予侮。

夜船与盘云联句回文

宋代 白玉蟾

烟山暮滴翠,露叶秋翻红。
川急回斜岸,草枯凋薄霜。
蝉寒嘶月淡,雁过唳天长。
船泊宜沙浦,夜深同咏觞。

题舒氏难老亭二首

宋代 白玉蟾

三十三天第一天,玉皇殿下袅轻烟。
不知劫数今何代,方是延康第二年。
弱水无船归似箭,华胥有梦且游仙。
携筇难老亭前坐,且结焚香瀹茗缘。

古别离五首·臞菴李侍郎

宋代 白玉蟾

有婉孤山梅,香根寄霜雪。
早被东皇知,占断西湖月。
天风何狼籍,吹付寿阳人。
骑箕弃鼎鼐,百花空自春。

凝翠

宋代 白玉蟾

香穟飞紫烟,茗花涌白雪。
坐对松竹林,已换尘俗骨。
前山多翠色,凝然暮欲滴。
凭栏拍掌呼,天外鹤来一。

赞历代天师·第九代讳符字德信

宋代 白玉蟾

上饶山水甲江南,一锡横飞欲结庵。
忽遇至人烟霭外,归来无语隐松岩。

赠陈孔目

宋代 白玉蟾

制锦堂前万事闲,掉头来入武夷山。
当年种放如能学,白鹤青云也不难。

陶弓手弃役入道

宋代 白玉蟾

青黑文身志气豪,生擒六贼脱尘劳。
当年尚有弯弓手,射杀三尸入大罗。

三月芙蓉

宋代 白玉蟾

岂论春夏及秋冬,事事皆由造化工。
谁道一生无好运,何缘三月见芙蓉。
骚人犹恐东风误,醉眼真疑芍药红。
便是重阳开未晚,且传好意取欢容。

赠雷怡真

宋代 白玉蟾

地魄天魂日月精,夺来鼎内及时烹。
只行龟斗蛇争法,早是龙吟虎啸声。
神水华池初匹配,黄芽白雪便分明。
这些是饮刀圭处,渐渐抽添渐渐成。

送黄心大师

宋代 白玉蟾

如今无用绣香囊,已入空王选佛场。
生铁脊梁三事衲,冷灰心绪一炉香。
庭前竹长真如翠,槛外花开般若香。
万事到头都是梦,天倾三峡洗高唐。

题郑通妙方丈

宋代 白玉蟾

无争之棋两三局,自劝之酒一二杯。
但且任么随俗过,丹成云霭自然来。

山菴晓色

宋代 白玉蟾

烛影夺明月,钟声撞晓云。
甆盘余柏子,倾作一炉焚。

水(左米右团)

宋代 白玉蟾

火宅煎熬不自由,就中涝漉几沉浮。
翻身得入清凉国,也合甘心喫水休。

张楼

宋代 白玉蟾

前度相逢一似曾,瘦宽金镯可怜生。
绿窗朱户如无恙,酌我百杯秋月明。

契妙

宋代 白玉蟾

契妙堂中静养神,神凝气聚一壶春。
青山绿水无非道,翠竹黄花有几人。
世外不知千百世,身中还更两三身。
一从契得虚无妙,明月清风是我邻。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4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