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贝琼
天界归来亦已迟,庭松此日定回枝。山中结社无灵运,海上留衣有云之。
鹤去云霄随锡杖,龙收风雨入军持。西湖若见方舟老,为说三生梦里诗。
题马文壁画二首 其二
小桥危跨壑,破屋幸依山。避地人相过,朝天客未还。
麝眠春草外,猿挂古松间。寂寞南窗月,残书亦久閒。
题尚北海听雨轩
海门飞雨集,高栋有馀清。斜侵虚壁过,远逗大江平。
檐花朝乱滴,庭叶夜俱鸣。凉知苏道暍,润喜濯园英。
微茫空暝色,萧瑟自繁声。飞盖阻来客,独坐轸深情。
寄林叔大
湖州别驾三年别,文采风流想见之。水晶宫里无传箭,浮玉山前多赋诗。
海燕空归寻旧宅,具蚕未老卖新丝。金闺学士临池处,还与何人话昔时。
送迮士霖归天台
次韵邵筼谷暮春三首 其二
一枕槐根午梦长,不知梦里别春光。禽工唱和偏能熟,蜂苦经营也自忙。
古意三首 其一
春风天上来,蒲城红与紫。如何朝暮间,飘落随流水。
堂前两冬青,霜雪犹不死。向来三月时,谁言及桃李。
送张思广归平阳
十月天地闭,北风河已澌。送子千里道,太行极崔嵬。
日暮归鸟疾,雪深苍兕饥。酌以一卮酒,为浣身上衣。
伐木还重赋,白驹不可维。悠悠南北歧,恻恻劳我思。
临平道中
三月六日好天气,临平湖上酒船开。青山如凿自高下,白云不收时去来。
道上看花多踯躅,林间伐木到杨梅。如何也趁西风燕,远过钱塘又一回。
送盛孔赴淄川丞二首 其二
魏有径寸珠,守境无檀子。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
世乏威王贤,孰知天下士。所以饭牛儿,商歌中夜起。
徒求南海产,半触蛟龙死。异才何代无,纠纷今可理。
读史五首 其三
东汉多逸民,山栖久怀璧。法真亦逃名,讵屑三公职。
求蝉在明火,求士当务德。此道今何如,其人安可识。
赠医者徐仲纯
我爱南州士,风流今尚存。读书通鲁史,卖药向吴门。
拟乞丹砂裹,同倾绿酒樽。茯苓应己长,夜雨斸松根。
寄翰古清 其一
一苇三江度,人皆识道林。龙公来听法,狐女试观心。
雨散空花乱,风生万竹深。我惭牵世务,白发谩盈簪。
题周伯昂水村图
爱尔读书阳羡里,乔林古木五湖东。山如城郭铜棺并,水落田畴罨昼通。
野老犹能说周处,仙人何许觅张公。园收橡栗霜初重,饭煮桃花岁屡丰。
马队岂堪延祖企,草堂今复见卢鸿。已知贡赋随时给,还笑衣冠与俗同。
一艇微茫在烟浪,采菱歌断夕阳中。
魏塘夜泊
风帆如健马,一日过嘉兴。水鸟时相唤,秋蚊尚可憎。
照人明月近,接地白河澄。耿耿浑无寐,中宵对玉绳。
一月一日病中口号
皂林驿
朝发白水村,夕次皂林驿。水腥无饮马,林墨有归翮。
昔时兵交地,白骨如山积。万灶今已夷,风亭焕新饰。
居人尚星散,父老悲故迹。团团关山月,夜逐南征客。
送朱伯良赴陇西县丞
巩昌风俗今犹古,城郭弦歌足几家。渭水北来同穴近,陇山西过武功赊。
天连苜蓿荒秋雨,地种葡萄压紫霞。更喜清官有朱邑,明年新政万人誇。
城南绝句 其一
祗树园荒客不来,金银犹指旧楼台。风林日落鸟争噪,雪岸春迟花未开。
赠王廷威
江南文物三槐后,倾坐郎君有阿戎。酌酒初逢李盛宅,说诗频过杜陵翁。
麒麟騕袅归天育,结绿县黎待国工。插架书多须可读,日长山院杏花红。
浙江亭观潮
山摧岸坼昼冥冥,动地西风带蜃腥。沧海倒流吞日月,青天中裂走雷霆。
欲抬白马今无迹,莫信神鱼尚有灵。一气虚空自升降,乾坤与我亦浮萍。
贝琼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327篇诗文
旧宅
归东郊偶成 其二
庚戌九日是日闻蝉
五月三日登阁子望青溪白莲粲然如雪倚久之为赋
题夏颐贞西畴草堂
二月十六日雨中遣兴
梅泉处士长卿挽诗
寺居
题云深处
送医师张仁齐
十一月廿三日夜集次韵卢廷举
题凌波仙
杂诗七首 其二
辛亥七夕五首 其五
真真曲
赋小瀛洲 其二
过竹冈
和张思广九月韵时王景行有约阻雨不赴
次韵张希载雨中书怀
雨中漫成寄九龙山人
醉芙蓉叹
食糟蟛蚏
送吴浚仲
送莫彦英赴宾州上林丞
灵鹫十景 其八 理公岩
十月廿九日过永昌寺访照觉原
团扇词
次韵杨秉哲录事见寄二首 其一
苕溪陆文宝挟笔过云间持卷求余言而一时缙绅
立夏日
次韵方文敏秋兴五首 其四
题材上人遐观楼
以韵邵筼谷千山夜泊
读史五首 其五
澄林冬日
杨鸣鹤顾留宿殳山有诗相示用韵荅之
云卧
题王显宗巡历图
题虞鲁瞻山水
题金德俊葵轩
次韵张师广助教登雨花台 其一
冬夜(三首)
饮酒 其二
灵鹫十景 其九 题名塔
读书堆
送曹季材赴京师因寄刘子宪助教 其一
题玉士亨看山处
寒夜忆梅拟西昆
过无锡
漫成 其三
怀夏士文
题空翠轩
寄陈文举四首 其三
孤松
仲冬秋泾客舍
登云间驿楼次李颜韵
题叶经历水北山居
辛亥七夕五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