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宋代 吕本中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译文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记得去年的今夜,我们在月明花娇的万树丛中举杯欢饮,一同进入醉乡。而今年今夜,只有我一个停立江边,心情无比惆帐。月色朦胧,长堤昏昏暗暗,岸上垂柳摇曳的阴影遮住了停靠江边的小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远游的故人你现在何处?请江月把我的离愁带往江外我那好友居住的地方。预想来年百花吐艳的时节,我还会像今年这样,更加深情地追忆去年呢!

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注释

注释
月暗:昏暗,不明亮。
江外:指长江以南地区。因从中原看出来,江南地带地处长江以外。故称“江外”,亦作“江表”。
来岁:来年,下一年。

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以后。

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赏析二

  这首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读。表层的,亦即文本的层面,可以说是写怀念朋友、亦即词中所说的“故人”。“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一个月明之夜的花下,这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又幽静的环境。当时作者和友人都喝醉了,其情也是非常动人的。按照宋时的习惯,有酒宴,就一定有歌妓侍宴。大的背景是月下、花前,如此幽静。而具体到酒宴上,却又是红烛光摇,翠袖持觞。正如晏几道在他的《鹧鸪天》中说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那又是何等的旖旎。将灯红酒绿,轻歌妙舞,置于如此清丽幽雅的环境之下,真个可谓是人间天上,无怪他们都要喝醉了。接下来却是一跌:“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这个落差极大。今夜作者却独自在江边,月亮是昏暗的,所以照见长堤也是这般的昏暗。昏暗的长堤,可谓全无生气,别说歌筵酒宴,竟是连一个送行的朋友也没有。而船在这柳阴之下,更显出没一丝生气。因为船既是“暗”的,说明船中连孤灯也没有一盏。
  下片由自己的无聊,转向了他所思念的朋友:“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故人在哪里呢。说明他们之间,连信息也没有通过。这就更加令人挂念了。他不说自己思故人之愁,而偏说是故人“带我离愁”而去的,则虽不知故人现在何处,但作者的愁却是长伴着他的,他在什么地方,作者的愁也在什么地方。“江外去”,是虽不知处,但不是在长江之边,却是可以肯定的了。最后想结一个光明的尾巴:“来岁花前”,希望未来的岁月,像过去那样,能再次的醉倒在花前月下,只是恐怕“又是今年忆昔年”终是没有信心。
  吕本中的词,不像他的诗,现实感很强,贫富对立的社会矛盾在他的诗集中,比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表现得更为深刻。而在词中,则多写风花雪月,离思别情。这自然是与词作为“艳科”所决定的。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战士血管里流的总是血,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他写的词也会流露出他的这一遗恨。
  南宋的形势,大抵是战战和和,所以也有“月明花下”之时,这时主战派自是“同醉’的,因为形势喜人。然而多数的情况,却是“月暗长堤柳暗船”,正因为如此,所以主战派的人多数都被贬谪以去了,这就是“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的写照。而国势看来是无可恢复的,所以他不得哀叹;“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昔年”。这就是深层次的解读。正如在《宋史·吕本中传》的最后一段“论”所说:“传有之:‘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绍兴之世,吕颐浩、秦桧在相位,虽有君子,岂得尽其志,宋之不能图复中原,虽日天命,岂非人事乎?若常同……吕本中,其才猷皆可经邦,其风节皆可以厉世,然皆议论不合,奉祠去国,可为永慨矣。”
  另外,将三种不同时空意象叠映,借以烘托出别情之深切是此词突出的艺术特点。上片犹如两个蒙太奇镜头,对比中生出无限悲愁。同是月夜,去年月明花香,人聚同醉;今年却是月暗柳昏,人别船离。过片直写离别。结句写“来岁”思念,妙在“来岁”又包含“今年忆去年”之聚散忧乐。在时间的三维(过去、现在、未来)上表现出三种不同的事态情思,而又相融相生,用笔极简练而情思极丰富。

诗人吕本中的古诗

春日二首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春日纷纷一段奇,无言桃李任春欺。要须及热芦湾去,莫看风吹雨打时。

清隐及欧园赏梅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亭边竹外影疏疏,恼客清香半有无。不共东君苦交涉,只缘冰雪作肌肤。

闻南寇已平欢快之甚作诗五十韵

宋代 吕本中

日月开南极,山河拱上都。圣朝频决胜,贼党莫狂图。

驿道传烽燧,官军下舳舻。弄兵心已壮,渫血气犹粗。

腊月杭州破,驩声歙县屠。迹虽连劲越,势欲动全吴。

弄戟排空上,刍粮夹路输。予方在衰杖,意不保头颅。

岂谓除关传,都非验汉符。坐看前乘没,谁救左轮朱。

守将仍安枕,乡豪肯弃躯。百川归巨浸,一命仰洪炉。

抚事思同辈,低头失壮夫。风雷蛰龙卧,名字列仙臞。

遇寇来淮口,迎家傍海隅。未随霜雪死,甘伴甲裳趋。

每有妻孥问,宁知道里虞。荒城补泥土,旱水著菰蒲。

交友多流寓,人烟乍有无。相逢可恸哭,掩泪只长吁。

羽檄迹锋数,江船取路迂。艰难脱纷扰,润泽到焦枯。

屡辱分金送,兼容折简呼。同群见鸑鷟,猛兽伏于菟。

往往投僧饭,时时就客厨。苦留春骀荡,勤对色敷腴。

不有沟中断,其如屋上乌。身犹访安佚,意独离囚拘。

行李催归疾,生涯与旧殊。裹粮违战地,举足值穷途。

误厌韩城僻,虚随颍水纡。旧书犹酱瓿,破屋但绳枢。

蒋诩空三径,杨雄更一区。生平从学圃,老复厌为儒。

爱草骑驴稳,看云借杖扶。几年供坎廪,尽室付崎岖。

触热医频唤,倾囊酒漫酤。素冠穷偪仄,白发鬼揶揄。

侧转骥絷足,往还狼跋胡。众怜东郭困,自学北山愚。

取别方摇扇,成诗欲断壶。疏篱倒禾黍,骤雨落楸梧。

苦语终难好,清谈却未须。家犹近坟墓,晚或望桑榆。

今日祅氛涤,新秋暑气苏。如闻旧巢覆,尽伏逆臣诛。

遣卒宽平贾,令民内半租。文章元典则,刑赏旧规摹。

桀恶先函首,渠魁已献俘。书地问安否,尚足慰驰驱。

闲居 其三

宋代 吕本中

新添涨非碧天空,拄杖斜衣红蓼中。角瓮何须犹倔强,桔槔南陌正秋风。

本中将为海陵之行念当复与子之作别意殊愦愦偶得两诗上呈并告送与 ...

宋代 吕本中

斯人如玉雪,可爱不可忘。助以濯沧海,亦复閟馀光。

今兹困尘土,更伴众翼翔。时来唤我语,共此一榻凉。

风雨来颊舌,冰霜清肺肠。我老渐窘束,公才方颉颃。

春秋有体制,子盖能文章。要当纂微言,不以近故妨。

粲然东园花,不登葵藿场。

自祁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汴水夹榆柳,今留胡马踪。如何进贤路,只是见青松。

赠谢无逸

宋代 吕本中

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

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

题孙广伯主簿家壁

宋代 吕本中

古木轮囷老岁寒,好花无力便凋残。秋风只在盆池上,但见江湖万里看。

闲居感旧偶成十绝乘兴有作不复诠次 其五

宋代 吕本中

万里飘然不系舟,老来专忆旧交游。西风日落中原路,虚度江湖数十秋。

贾谊

宋代 吕本中

孔丘墨翟并称贤,始信先生学未坚。何事退之传此谬,亦将馀论点遗编。

静轩

宋代 吕本中

纷纷逐人行,扰扰与事竞。不知一世间,能得几人静。

公今默无语,种种以静胜。人来漫相接,事至聊复应。

开轩道院旁,足以补我病。日高公事散,转与静相称。

千载师盖公,此理久已證。炉烟袅晴窗,松声韵钟磬。

簿书勿勤来,公方在禅定。

庆尧侍者以诗相赠偶成绝句谢之

宋代 吕本中

满城车马杂尘埃,所至如云拨不开。只有西禅尧侍者,肯冲剧暑送诗来。

怀许子礼

宋代 吕本中

寒松厌庭院,老马倦维絷。翛然出尘去,粗免朝夕急。

我友隔湖岭,尚作一日葺。平生学道心,择善有固执。

岂不在行路,自远霜露湿。百川灌河来,砥柱乃中立。

何时一尊酒,更与交旧集。

次韵钱逊叔清江图后二首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作清江三两曲,胜大厦千万间。若保此中安坐,不必中原遽还。

嘲拄杖

宋代 吕本中

王郎赠我桄榔杖,三岁庵中伴我闲。只为懒行常靠壁,不能随我过嵩山。

会稽初秋四首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张侯问舍复何时,我亦留连去未期。便欲为君草堂客,几时先寄落成诗。

登太室绝顶

宋代 吕本中

生平仰嵩丘,今日上绝顶。苍天不能高,星斗閟光景。

风云乍起伏,雷雨半苏醒。下看飞鸟背,错乱松柏影。

神龙不深遁,偃蹇卧半岭。旧闻飞石斗,不受悬瀑梗。

大河东北流,渺渺黄数顷。五更看日出,平地涌金饼。

谁能啜其华,夜气初未冷。诸峰环而立,一一皆秀整。

中居此丈夫,众象不得骋。巍然万物表,独阅百代永。

同来有奇士,可得一笑领。不用贮微言,区区吊箕颍。

送张子直西归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君家兄弟各能文,季也风流又绝群。万里相逢又相别,落花时节却思君。

次韵木犀二首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折送幽花与做秋,溪头风物未重游。已怜多病逢三益,更喜诗成拟四愁。

寒食二绝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今年春物更匆匆,野杏山桃取次红。底事无钱作寒食,可无新语记车公。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75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