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宋代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译文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注释

元:同“原”。
寒更:寒夜的更声。
江左:江东,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
  上片为旅途即景。开头两句,写早行时沿途的风景。天上还挂着斜月,就动身上路了。驿路上映照着斜月的寒光溪桥上尚凝结着一层晓霜。两句中写词人自己动作的词只一“度”字,但第一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两句意境接近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但温诗前面直接点出“客行悲故乡”,吕词则情含景中,只于“驿路”、“晓霜”中稍透羁旅之意。此外“晓霜”兼点时令,为的是下面提出“残菊”不突然。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这两句说的是路旁农舍外词人看到矮篱围成的小园中,一枝残菊正寂寞地开着黄花。看到此景,词人想起当天是应该饮酒赏菊的重阳佳节,又感慨到这年这节日,竟乱山深处的旅途中度过了。上句是旅途所见,下句是由此触发的联想与感慨。佳节思亲怀乡,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对于有家难归(吕本中是寿州人)的词人来说,由此引起的家国沦亡之痛便更为深沉了。但词人这里并未点破这种痛苦,只是用“乱山深处过重阳”一语轻轻带过,留待下片集中抒发感慨。两句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想到眼前的处境和沦亡的故乡。词人思绪曲折感慨万千,而出语却自然爽利。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下片的头两句,由早行所见所感想到夜间他乡客宿情景。旅途中住宿,词人因为心事重重,老是睡不着觉,所以说“元无梦”;正因为深夜不能入睡,就更加感到秋夜的漫长,所以说“寒更每自长”。句中着一“每”字,可见这种情形已非一日,而是羁旅中常有的。“元”、“每”二字,着意而不着力,言外更令人凄然。
  一般的羁旅之行,特别是佳节独处的时候,固然也会令人有这种难掩的寂寞和忧伤,但词人之所以有此感,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心头。“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江左即是江东,这里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河山。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词人此时身在江东了,却并未感到喜悦。原因是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两句用“只言”虚提,以“不道”与“转”反接,抑扬顿挫之间,正蕴含无穷忧伤时事的感叹。词写到这里,感情达到高潮,主题也就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它和一般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也自然流露出来了。
  这首词着力表现词人的中原归思,同时感情又有一个由隐至显的过程。词人结合特定的景物、时令、旅途状况,层层转进,如剥茧抽丝般地来抒发感情,最后凄然归思,这样抒情便显得很自然。词的感情基调虽比较凄凉伤感,但格调却清新流畅。这种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美,使人读来虽觉凄伤却无压抑之感。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创作背景

  吕本中在宋高宗时做过中书舍人,因主张政治清明,收复失地,得罪秦桧被免职,这首词就是他被免职后在流徙途中写成的。

诗人吕本中的古诗

首夏二首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空庭下疏箔,乐此树荫美。鸟声相续来,百种皆可喜。

日长少文字,俗事不到耳。开窗略须夜,月露欣瀰瀰。

颇念闲居乐,感叹投笔起。吾家老清源,爱我入骨髓。

开家治场圃,唤我共料理。会同江海去,更欲附船尾。

平生跨款段,不敢废鞭箠。谁云马中龙,一日有万里。

卜邻吾所知,江晁老兄弟。

庆大悲阁成

宋代 吕本中

自离闽岭罢参禅,疾病深藏不计年。尚得闲人相印可,隔门惟有白衣仙。

赠人四首 其四

宋代 吕本中

三江古路更深居,白首穷经一丈夫。借问新年入城市,亦曾频到虎丘无。

观宁子仪朝奉山堂诸石三绝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向人怀抱终何有,过眼峥嵘得暂醒。更唤秦髯与湔祓,为公题作小南屏。

送曾季直下第归临川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曾子不愁归路泥,临行索我送行诗。头童齿豁衰颓甚,不似京城相别时。

初离建康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纷纷车马未言还,我独支离便得闲。尚有同门二三子,肯同今夜宿钟山。

登太室绝顶

宋代 吕本中

生平仰嵩丘,今日上绝顶。苍天不能高,星斗閟光景。

风云乍起伏,雷雨半苏醒。下看飞鸟背,错乱松柏影。

神龙不深遁,偃蹇卧半岭。旧闻飞石斗,不受悬瀑梗。

大河东北流,渺渺黄数顷。五更看日出,平地涌金饼。

谁能啜其华,夜气初未冷。诸峰环而立,一一皆秀整。

中居此丈夫,众象不得骋。巍然万物表,独阅百代永。

同来有奇士,可得一笑领。不用贮微言,区区吊箕颍。

春日纪事寄内外诸弟三首 其三

宋代 吕本中

长闲渐化读书癖,远道聊因避地行。安得薄田了饘粥,便相依倚过平生。

赠汪莘叔野

宋代 吕本中

汪子宦不达,四海漫声名。有弟极磊落,气宇和而清。

三冬文史足,十年书剑成。出言见瑰颖,府库森五兵。

于身则已拙,泛如池中萍。轻肥置度外,辛苦抱遗经。

乃知佳子弟,必由贤父兄。念子初来时,我方疾病撄。

相从四寒暑,所历不可听。昏昏醉梦里,得君时一醒。

拥炉共残火,软语当杯铛。君亦不我厌,为我双眼青。

勿云躯干小,气吞横海鲸。悬榻念文举,开径忆渊明。

二子风流远,感君兄弟情。穷通有时节,此士尔勿轻。

冬日访朱深明博士二首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北风迎马入裘茸,来访残炉半日红。败屋数间书百箧,无人知是陆龟蒙。

送范子仪将漕湖北五首 其四

宋代 吕本中

令兄守家学,曰自文正始。惟不卑小官,至死而后已。

其间有富贵,乃是偶然尔。人欲学古人,岂不识此理。

奈何厌贫贱,乃不退就已。君今又蹈之,可为吾党喜。

秋窗遣兴 其八

宋代 吕本中

智者尚明察,不为物理宥。吾儒任学术,精力事研究。

至人邈难继,得亦瞠乎后。庸盲终溟漠,全天亦自厚。

大化无殊途,何事朴与秀。

香山观壁间诗因次其韵

宋代 吕本中

抗志欲学仙,自恨无仙骨。去国将六年,避地欠三窟。

禅房翳翠阴,竹本可制笏。谁持大君前,指顾收回鹘。

教授郑国材挽词

宋代 吕本中

松桂在荆棘,所趋故不同。虽云被剪伐,所至仰清风。

念子行古道,箪瓢生屡空。我来则已病,不复能从容。

平生务躬行,圣处久收功。坚坐想颜子,欲往吾其从。

丹旐忽已远,暮霭千万重。论文一尊酒,坚坐更谁逢。

秋日即事四首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瓦炉香烬欲凝尘,小槛黄花更一新。络纬戒寒鸠唤雨,世间那有自由人。

潘义荣惠木犀二首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年年无酒对新秋,辜负凉天懒出游。想得故人怜我病,故分岩桂洗穷愁。

题焦寺丞诗册三绝 其三

宋代 吕本中

河朔家人堕渺茫,江南风日正舒长。已知原上鹡鸰处,更入云间鸿雁行。

和汪教授

宋代 吕本中

羡君须作缘坡竹,饱饭我诗声彻屋。闭门不出冰经旬,坐看禅房花柳簇。

却记冰霜冰地时,半夜小园风折木。一尊相对任浊清,三径闲行漫松菊。

长篇短句冰盈轴,想像清香有馀馥。问君何以得此妙,未润只缘山有玉。

我穷犹敢和君诗,不留和气满脐腹。搜寻险韵少工夫,敢与诸公斗迟速。

严州春晓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是月足阴晦,暮春常苦寒。闭门犹疾病,春物岂相干。

坚坐客已少,长贫心自安。幽兰有花在,尚肯结馀欢。

二月七日与群从游陈氏园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平居羸病每相妨,今日寻春有底忙。何以至人常不出,看人冲雨度浮航。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75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