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蔡戡
水栀
爱闲堂
游归来园追想主人高风恨不及见因赋二诗 其二
几年奔走困尘埃,愧仰高风得得来。乔木参天应手种,好花夹路为谁开。
芳辰不惜终朝醉,晚色何堪恶雨催。极目青林无限意,归鞍欲去更徘徊。
再成二诗录呈诸公 其二
为嫌桃李太粗生,晚殿群芳不自盈。冷艳坐消三伏暑,高标独占九拟清。
簪花拟欲酬佳节,落帽从教笑众英。最有诗翁被花恼,从今唤作友于兄。
筇竹杖歌
奉祠东归
舟过池阳许仓蔡守留饮不果赴以诗谢之
小泊池阳暮霭中,故人留我一尊同。归心已逐东流相,快意仍逢下相风。
自念相逢非草草,也知别去太匆匆。归来独酌寒江上,空想宾筵蜡炬红。
子真新篇愈出愈工压倒元白三叹不已勉强再次前韵
独守寒窗文昏黑,怪底打门声摵摵。呼童秉烛诵新诗,箧笥珠玑喜盈积。
君家文焰万丈长,愧我才悭真退尺。往来政自足风流,唱酬聊可供閒隙。
剧谈快饮文生春,一笑相看眼俱碧。晓来百鸟报新晴,渐喜门前多辙迹。
眼明顿觉有春意,耳冷况闻开乐籍。何劳空泛剡溪舟,不如沉醉高阳宅。
楼迥吹残玉笛寒,杯乾笑指银瓶索。遥知塞上积雪深,千里关山同一色。
夕烽罢警铁衣閒,聘币星驰交两国。使华不用吞旃毛,边吏何忧取温麦。
祇怜鱼贯挽舟人,堕指裂肤声苦剧。东风吹作一尺泥,山鸟却愁行不得。
三孤山
胡端约挽诗
水调歌头(南徐秋阅宴诸将,代老人作)
病中书
用前韵成二首一以谢宪使和章一以述怀 其一
五岭何烦汉节临,暂来南国种棠阴。诗亲老杜真无敌,迹访涪翁尚可寻。
登览漫穷千里目,衰迟唯有五湖心。江山弹压归诗伯,诗赋梅花雪片深。
王东卿惠墨戏副之以诗因次韵谢之
李粹伯侍御挽诗 其二
犹记当年玉笋班,凛然风采动朝端。壮怀漫拟麒麟阁,直气曾缨獬豸冠。
太白风姿图像见,卫公英爽梦魂寒。四州巷哭多遗爱,留取甘棠勿剪残。
刘公实母夫人董氏挽诗
陪宪使登榕溪阁
送介卿之官金台
送蒋子立赴河南试
南昌大阅
蔡戡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再用观雪韵
剡溪
岁暮有感
十月十六日发南昌下半月过建康便风顺流日
和李子真八月十四日夜赏月之什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 其二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 其六
盱眙
介卿送方竹杖以诗谢之
雁荡
齐子余侍郎挽诗
登岸山观用前韵
王季立安抚挽诗
王东卿惠墨戏副之以诗因次韵谢之 其一
和胡秉彝敷文岩桂四首
丐祠得请喜而有作示介卿
再用韵呈薛士昭提举
送胡季玉还毗陵
重九日陪诸公游花田 其三
过鄱阳湖适遇便风湖面如镜喜而有作
送莫子漳还朝
即席和端约韵
奉酬介卿惜春之什
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
先人尝宰贵池今二十五年矣舟行经此不胜黯然
齐子馀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其二
用前韵简赵薛二丈 其三
淳熙戊戌将命广东侍亲携孥十一月至安仁留
提壶
舟行有感
自咏 其二
新居偶成二诗洋邻人李子真
偶得兄字再成一诗
齐子余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元夕出游
同顾广文游西湖
游金山
金坛灯市甚盛介卿见招不能往以诗谢之
王季立安抚挽诗 其二
水调歌头·拥节出闽峤
题端约喜神诗
再用前韵 其二
李粹伯侍御挽诗
次蔡介卿雪中风寄
为赵氏题三桂堂
康素居士邵君挽诗
刘公实以淮白为饷喜而作诗
提举中奉程公挽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