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孙

寄孙

宋代 王安石

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新年尤觉此语悲,恨无羽翼超惚恍。

肺肝欲绝形骸外,涕洟自落衣巾上。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

诗人王安石的古诗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宋代 王安石

若木昏昏末有鸦,冻雷深闭阿香车。
抟云忽散簁为屑,翦水如分缀作花。
拥帚尚怜南北巷,持杯能喜两三家。
戏挼弄掬输儿女,羔袖龙锺手独叉。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

宋代 王安石

城郭名王据两陲,军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
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

谢安墩二首

宋代 王安石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祗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送耿天骘至渡口

宋代 王安石

雪云江上语依依,不比寻常恨有违。
四十余年心莫逆,故人如我与君稀。

徐秀才园亭

宋代 王安石

茂松修竹翠纷纷,正得山阿与水濆。
笑傲一生虽自乐,有司还欲选方闻。

望淮口

宋代 王安石

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
有似钱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见平沙。

州桥

宋代 王安石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赠彭器资

宋代 王安石

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锺贤可慕。
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中江秋浸两崖间,逆洄与我相往还。
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於波澜。
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
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

游杭州圣果寺

宋代 王安石

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送梅龙图

宋代 王安石

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只耕桑。

扬雄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子云平生人莫知,知者乃独称其辞。
今尊子云者皆是,得子云心亦无几。
圣贤树立自有师,人知不知无以为。
俗人贱今常贵古,子云今存谁女数。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元韵

宋代 王安石

秋来闲兴每登临,因叩精蓝望碧岑。
强策羸骖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同时览物悲欢异,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归我手,静看云意学无心。

送赞善张轩民西归

宋代 王安石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
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
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

清凉寺白云庵

宋代 王安石

庵云作顶峭无邻,衣月为衿静称身。
木落冈峦因自献,水归洲渚得横陈。

学士院燕侍郎画图

宋代 王安石

六幅生绡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
去年今日长干里,遥望锺山与此同。

送王郎中知江阴

宋代 王安石

持归霄汉青绫被,去看吴都白马潮。
叠鼓渡江寒浪伏,鸣铙入境野云飘。
鱼穿杨柳夸鲸脍,人采芙蓉学细腰。
家有三槐为太守,弟兄谁似李文饶。

垂虹亭

宋代 王安石

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
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
谁投此虹蜺,欲济两间厄。
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
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
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
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
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
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
中家不虑始,助我皆豪殖。
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
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宋代 王安石

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
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
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於此亦同坚。

三月十日韩子华招饮归城

宋代 王安石

清明晓赴韩侯家,自买白杏丁香花。
雀眼涂金银篾笼,贮在当庭呼舞娃。
舞娃聊捧笑向客,不顾插坏新乌纱。
朝来我舍报生子,贺劝大白浮红霞。
酒狂有持梧桐板,暴谑一似渔阳挝。
袒惕击鼓祢处士,当时偶脱猛虎牙。
褊衷不容又何益,鹦鹉洲上空蒹葭。

戏赠段约之

宋代 王安石

竹柏相望数十楹,藕花多处复开亭。
如何更欲通南埭,割我锺山一半青。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