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平寇二首为聂分巡赋 其二

平寇二首为聂分巡赋 其二

明代 陈琛

法司兵法信如何,曾拜当年马伏波。铜柱嵯峨凌石塔,瘴江明净出老萝。

归田老叟无称颂,入树秋声当凯歌。我在沧洲闻信息,也携樽酒舞渔蓑。

诗人陈琛的古诗

赠高抑斋太守 其一

明代 陈琛

松柏挺涧幽,果有二千尺。古貌阅岁年,何曾改今昔。

逍遥陶隐居,杖履散踪迹。闻风爱厥声,不说堪柱石。

平寇二首为聂分巡赋 其二

明代 陈琛

法司兵法信如何,曾拜当年马伏波。铜柱嵯峨凌石塔,瘴江明净出老萝。

归田老叟无称颂,入树秋声当凯歌。我在沧洲闻信息,也携樽酒舞渔蓑。

庚辰季夏南都即事

明代 陈琛

谁将大有卜今年,春种初苗旱可怜。受暑苦焚唯问马,从公弗息几有田。

流离有态堪图画,恸哭无声到管弦。万顷烟波舟一叶,何人正在白鸥边。

一峰亭为乡同年方世元尊甫侍御作

明代 陈琛

松竹交青远映空,梅花时见白重重。小车花外开三径,高枕亭前见一峰。

独乐人应识司马,上床我已厌元龙。登临剩有平生屐,留与仙郎蹑旧踪。

赠高抑斋太守 其二

明代 陈琛

人生在世间,谈笑无百年。百年亦瞬息,生理忽茫然。

惟有桐乡爱,庙食自绵绵。天地同悠久,讵肯称神仙。

晚步玉河桥有怀

明代 陈琛

芳草萋萋万里同,远游谁敢恨东风。得官更觉贫中味,经事方知静好功。

城外好山来紫翠,河边细水入玲珑。美人胸次无沾染,颜色犹应似旧红。

元夕僧房独坐

明代 陈琛

轻风入树晚萧萧,僧院松关坐寂寥。野外无人堪笑语,静中随地足逍遥。

残编漫对皆灯火,清韵微吟当管箫。此是元宵真乐事,楼台争得羡岧峣。

送潘东崖助教

明代 陈琛

古道蓁芜今几秋,飞花尽逐水东流。王门莫笑徒工瑟,野渡行看欲地舟。

方寸地中收汗马,五车书里破全牛。平生我爱真豪杰,不数文章谁最优。

燕歌卷为祝秀才题

明代 陈琛

忆昔少年胆气粗,羞为弱女具眉须。张拳直欲撄猛虎,开眼何曾见俗夫。

年来英气消磨尽,事不能平唯有忍。时逢徭僚肆撞突,和颜温词谢不敏。

男儿胸中富甲兵,善藏其用用斯精。动在九天藏九地,机缄谁会测沈冥。

素冠白衣易水上,周身先已失屏障。好勇由来笑匹夫,北风萧萧空悲壮。

越人来燕作燕歌,慷慨激烈恨何多。有疾未必非君福,美玉正应山石磨。

与君美酒博君笑,丁宁莫学我年少。燕歌为我转和平,高筇从此生清妙。

赠高抑斋太守 其五

明代 陈琛

东溪通黄河,万里自天上。饮流寻其源,月掬光在掌。

九曲来棹歌,静夜得清响。光霁正无边,劳我驰梦想。

赠高抑斋太守 其四

明代 陈琛

凤阳中都地,山水秀而平。赤气光腾后,犹能生俊英。

五马亦高贵,一笑澹无荣。乃知天下士,但欲乞身轻。

思过亭

明代 陈琛

林野生来失佩韦,回头四十九年非。故乡寸地堪思想,莫恋并州不肯归。

寓金陵感秋

明代 陈琛

俯仰周旋强作颜,将心能得几时安。读书尽说居官易,得路方知涉世难。

三径西风黄菊瘦,一天秋水白鸥寒。易图元有真消息,姤复中间子细看。

次韵题小丹丘

明代 陈琛

白云缥渺四时留,青壁回环尽自幽。露竹珠涵沧海月,风松波撼洞庭秋。

窝中巳足逍遥乐,顶上还堪汗漫游。待看羽翰生白日,人间始信有丹丘。

与郭长洲年兄

明代 陈琛

清淮去岁忆同舟,枫落吴江又一秋。莫怪道人情亦冷,曾随孤月到长洲。

乙酉元日一中试笔寄田南山王一臞

明代 陈琛

昨夜东风入敝庐,晓来门外见新符。山茶映水回春色,樽酒招人起一夫。

破戒一斟将兴发,从渠三劝觅愁无。意中我了南山老,应有杯盘对老癯。

甲戌下第三月二十四日出张家湾

明代 陈琛

闻说春归已有期,可人春色亦应稀。客思远道催行急,舟绕长湾故去迟。

江上一樽忘独老,天涯何处觅相知。怀中多少平生梦,说向痴人恐未宜。

丁亥元旦试笔

明代 陈琛

艳艳灯花发,霏霏江雨匀。柳从梅作色,人与物俱春。

拜起勤双膝,欢呼动四邻。酒杯三百后,静坐养吾真。

寓金台遣怀

明代 陈琛

销除旧恨出新篇,转觉情多不入禅。望远可堪云隔水,思归正有日如年。

生憎不饮花浑醉,偏爱无愁柳欲眠。风雨也应知客意,晓来收拾作晴天。

春晴对酒简王閒斋

明代 陈琛

积雨伤春半,忽晴欣日迟。江山皆景色,花草自天时。

独饮吾难醉,有怀君未知。何时同旧榻,清语破前疑。

陈琛

陈琛

(1477—1545)明福建晋江人,字思献。从蔡清游,与王宣、易时冲、林同、赵逯、蔡烈均有名,琛为最著,学者称紫峰先生。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考功主事,乞终养归。嘉靖中起江西提学佥事,辞不赴。有《四书浅说》、《正学编》、《紫峰集》等。► 4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