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先君新第落成诗有感因韵书示蒙孙

读先君新第落成诗有感因韵书示蒙孙

宋代 陈宓

信矣贤愚共一初,都缘勤怠遂殊居。
渊源有本天同健,潢潦无根夕易除。
何事不为尘所梁,平生须有善堪书。
要从陋巷甘勤苦,始得声名满观渠。

诗人陈宓的古诗

得水苍佩

宋代 陈宓

被褐磊落怀,白日凝光采。
初疑东君佩,掷地今犹在。
工倕巧得之,刻画探真宰。
饥蛟出潜渊,怒势吁可骇。
凭谁缚致斯,百勇不可解。
常恐毫发间,捷出风云会。
今我隐几看,咫尺临沧海。
平生冰雪心,至心无由改。
情亲金石交,佩重韦弦戒。
持身有不如,顾諟能无愧。

同林潘二先生登舟

宋代 陈宓

暇日衣襟嬾自船,扁舟不击任风缘。
人间避暑疑无地,湖上乘凉别不天。
鱼静不惊香饵下,花红偏称夕阳边。
从今日日须来看,才隔秋风便数年。

初到延平会四邑宰

宋代 陈宓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子职业合何如。
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题妙寂僧无碍端砚

宋代 陈宓

紫润携来惬性情,蓝田空负价连城。
挥残老兔犹能健,研尽轻螺未取声。
渊底取归龙想睡,岩心凿破地须惊。
我无才思长怀抱,元气何年结得成。

题妙寂僧无碍明碧轩

宋代 陈宓

何处便宜养性情,禅床更着玉纵横。
应是高人幽隐地,开轩远月迥双明。

添筑横玉再赋

宋代 陈宓

台成草草怕花残,趁得香浓一凭栏。
忽见四围澄碧绕,懒将双眼向花看。

挽外舅

宋代 陈宓

孝友生来闾里推,外家双阙蚤知师。
历官惠爱今龚遂,律己廉隅古伯夷。
四郡声称如昨日,十年闲退未衰时。
老成德望嗟难继,笳鼓原头泪满颐。

初到延平会四邑宰 其一

宋代 陈宓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民职业合何如。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和东海题云松岭书堂

宋代 陈宓

百尺长松带碧萝,杜溪深锁蒋洋坡。
一堂来作群山主,四牖分盛好景多。
书卷不须扃户读,诗翁频许杖藜过。
一生心事何难足,更与前湾月半簑。

西桥玩月

宋代 陈宓

西桥小小似垂虹,十里薰风胯下通。
万盖红妆都不看,壶公立在月明中。

和林堂长第一溪山韵

宋代 陈宓

伊谁排比此溪山,只与高人倚徒看。
不是三秋足风露,从来六月亦清寒。
双锋未用平残虏,巨刃先将剸险滩。
我亦形容最佳处,崔诗在上句成难。

东湖有双莲之瑞赓潘瓜山韵

宋代 陈宓

积雨东湖久不游,清风忽送瑞香浮。
初疑并咮鸾窥镜,元是同心友聚头。
我已收身栖畎亩,君看盛事擅闽瓯。
从今有月皆佳夕,旋办轻舠遡碧流。

寿傅忠简

宋代 陈宓

一阳初起黄钟宫,红日出海光曈曨。
天高地下气久雺,万物闭塞如惛懵。
造化环复极则通,天于此时生我公。
公之累世载孝忠,受天问气和冲融。
聚为文章发鸿蒙,一门二季继乃翁。
平生济民愿力洪,要令飞走毋置笼。
出殿大邦眷弥隆,富沙千里无疲癃。
京口移镇事益丛,流离满目罗羁穷。
公为不食摩其躬,沟壑百万俱恩蒙。
刻身节用财自丰,所至露积民力充。
民方慕公如阜螽,上章力去横飞鸿。
公以止足厉颓风,其如夏夷望肤功。
晚作一第方帘栊,头白丹心尚宸枫。
愿公之寿等华嵩,我宋社稷长尊雄。
嗟予小子最倥侗,公安取此不言鬷。
知己之恩大穹窿,当期报效如纖塳。
吟诗劝侑酒一中,愧我才浅难为工。

谢东庵方处士惠荔枝并诗

宋代 陈宓

肺热仍当六月间,文园多病正求安。
何人乞与黄金掌,玉屑清秋露作团。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种杏

宋代 陈宓

夭桃太繁媚,清瘦却怜梅。
酌此二妙质,为君出奇开。
酿作千日酒,高仙下崔嵬。

与杨信斋

宋代 陈宓

半春积雨逗浓寒,陇亩都翻宿藁残。
要得三秋□成熟,直须千里绝高乾。
瘵疲愁振惭无力,租赋频蠲觉更难。
赖有诗人知中意,佳篇时遗鄙怀宽。

送师道弟调选

宋代 陈宓

人生重五马,亦须在中州。
若弟虚慕名,不惮南荒陬。
何如贰近郡,责轻俸仍优。
亲老可近侍,取廉不嫌求。
忽信他人语,只足企前修。
我衰又多病,卧家将四秋。
小池有芰荷,迟子来共游。
作诗送行李,勇返勿悠悠。

暮宿化成庵

宋代 陈宓

雨近只从檐角起,云浓不蔽月华明。
佛灯一点冰同冷,酒盏三行茗漾清。
僮仆倦羸闻鼻息,友朋笑语惬衷情。
斋厨夜半无留火,不待晨鸡接淅行。

挽乡守楼宗簿

宋代 陈宓

汉代推循吏,周邦重鲁儒。
庭中无滞讼,身后有遗书。
生为忘家窘,形因治郡癯。
天人同一理,好恶不应殊。

谢何茂才惠诗

宋代 陈宓

雅思追期正始音,若将掷地定成金。
年来尘土双侵鬓,赖有清诗时一吟。
陈宓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4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