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中秋前偶题

中秋前偶题

宋代 陈宓

雨过云衣已半除,深渊绚烂剖骊珠。
阴晴明日犹难料,未必中秋此夜如。

诗人陈宓的古诗

南园新舟成呈同游诸友 其二

宋代 陈宓

暑汗俄沾背,山云已半腰。雷轰舟不动,电划岸将摇。

历乱笑谭杂,空蒙只尺遥。浓阴难蔽月,清兴得中宵。

读先君新第落成诗有感因韵书示蒙孙

宋代 陈宓

信矣贤愚共一初,都缘勤怠遂殊居。
渊源有本天同健,潢潦无根夕易除。
何事不为尘所梁,平生须有善堪书。
要从陋巷甘勤苦,始得声名满观渠。

赠寒谷道人

宋代 陈宓

我昔过君门,心闲懒问君。
君今来深谷,无心似孤云。
淋浪身上衣,磊落袖中文。
相违复相别,去宿白鸥群。

初到延平会四邑宰 其一

宋代 陈宓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民职业合何如。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和赵仲白

宋代 陈宓

寤寐曹刘不解忘,双眸炯炯月中霜。
高吟出轴茧丝富,雅思萦春柳絮香。
后进推排唯我拙,前人准拟觉君长。
只今天下多名士,深谢新篇掷夜光。

白山茶杂花

宋代 陈宓

奇葩冬后蕊,羞涩见东风。
不变冰霜操,从他百卉红。
芍药包红锦,橘花烂明珠。
不复忆海棠,飘零烟雨中。

重九与刘学录

宋代 陈宓

休暇常难值,招邀愧已频。
暂辞霜际菊,终作雨来人。
适意能迂访,秋芳正错陈。
桂兰供俯仰,况有拒霜新。

延平郡学有小阁予名之曰穹林云壑和叶教韵

宋代 陈宓

炎空长学两冥冥,况是清风足底生。
赖有诗人解模写,丹静端的貌难成。

挽王侍郎

宋代 陈宓

天台雄秀萃方岩,仙骨童时已不凡。
才杰少魁金榜第,年高犹带侍臣衔。
蚤因名节成闲退,晚等薰莸谢谤谗。
衰老滥称门下客,有怀无复寄书函。

怀郑文山

宋代 陈宓

早遂山林志,于今一代豪。
平生唯质实,四海仰孤高。
久欲问奇字,先令饷浊醪。
相望廿里近,可笑自尘劳。

和徐绍奕昭君图

宋代 陈宓

汉家无计饵单于,掖庭为出千金铢。
秀色妍姿玉不如,天子一见先嗟吁。
三千粉黛尔殊绝,谋身独拙何蠢愚。
梨花带雨辞殿隅,遗恨画工犹可诛。
世人重色多欷歔,不思婉娈同戈殳。
君王蚤识应耽娱,皇天为遣投穹庐。
乃知汉计自不疏,画工忧国非奸谀。
君不见后世佳人号太真,坐令九鼎污胡尘。
当时早解挥妖丽,长作开元一圣郡。

闻延平水沴

宋代 陈宓

延平山水东南冠,连岁何辜致许灾。
积雨堤防宜有素,后时悔懊谩兴哀。

南唐喜雪

宋代 陈宓

万里乾坤一玉山,新春都作腊前寒。
满园柳眼未曾破,何处梅花如许残。
蔌蔌每惊穿屋至,疏疏偏称隔帘看。
自惭老守无恩惠,空叹编氓出户难。

晓抵埔头就陈氏食

宋代 陈宓

幸有安闲日,那无自在身。
人如年易老,诗与事长新。
雨霁还佳境,途穷得主人。
驰驱四十里,盘礴县成闉。

有赠鹿忽生麛承刘学录惠诗以韵谢之

宋代 陈宓

{上鹿下仑}鹿方辞赠,秋来忽有麛。
暂能娱市隐,终遣傍云栖。
幽事渔樵诧,佳篇李杜齐。
行看双挺角,未羡骇群鸡。

南园杂咏·山光

宋代 陈宓

朝晴翠方浓,日夕色更玭。
何时最鲜明,一雨自天洗。

贺权郡雨应祷

宋代 陈宓

衡山开霁雨回风,正直心期自感通。
顿使沾濡千里足,都由精白寸忧中。
谁知忧国丹心在,不与农夫喜色同。
四海正须膏泽润,岂容别驾最民功。

赋梅堂闲吟

宋代 陈宓

只知风骨清于玉,敢把精神看作花。
一阵异香明月下,定知来自玉皇家。

五月六日雨

宋代 陈宓

山云乍展青油幕,檐雨齐白玉簪。
多谢天公办丰岁,野人先拟粟盈甔。

和陈中行校书

宋代 陈宓

老梅抱奇姿,寂寞山之阳。
风月已为友,云水环其乡。
蜂蝶不能到,林深自扬扬。
萧疏谢公墅,淡静午桥庄。
门前有游子,跨马服牛箱。
冲冲自朋往,衮衮不可量。
谁趋雪霜地,竞媚桃李场。
唯夸颜色好,岂寤道德凉。
伟此岁寒值,千载有耿光。
罙高万物表,耻并群花芳。
刚肠逾铁石,劲气侵颜行。
况有至佳实,未熟世已望。
负以黄金鼎,登之白玉堂。
调胹谐众口,隽永讵可志。
致君高舜禹,美俗归轩唐。
药石神圣主,岂但尉黔苍。
功名满蛮貊,誉处还括囊。
终始不少玷,圭璋更顒昂。
我实爱君厚,祷颂无以将。
所愿进退节,皋夔与疏杨。
遂使见慕徒,夙志惬以偿。
翩翩赠行诗,满袖鸣玕琅。
词翰两清绝,山阴咏壶觞。
么微顾曷称,皦皦在中肠。
持用娱霸旅,籍手拜含香。
陈宓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4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