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拟苏李别诗二首 其二

拟苏李别诗二首 其二

明代 陈良珍

晨风暮栗烈,游子戒行役。烟云蔽四野,停车惨不发。

临河送将归,恋恋难为别。飙尘倏聚散,日月递盈缺。

与君万里外,恩情中道绝。明发不相待,展步即胡越。

飙力树令名,庶以慰蕴结。

诗人陈良珍的古诗

浦田观秋稼

明代 陈良珍

解组萧条返故园。时来秋稼满江村。郊原瑟瑟金风动,禾黍离离玉露繁。

白发盘餐供野老,清时箫管荐曾孙。江天一曲升平乐,击壤重歌圣主恩。

山居秋夕

明代 陈良珍

大火倏西流,樵岩风力紧。林空蟋蟀喧,霜高百草陨。

寒泉冽清涧,禾黍被秋畛。游人恋深栖,历览胜颇尽。

冉冉孤云飞,悠悠凡虑轸。坐久月临关,夜静松飙隐。

居人惜流光,相期保玄鬓。

过熊飞岭

明代 陈良珍

曲径千回转,盘云叠岭重。马疲愁峻版,日夕下高舂。

断堑流衰草,崩崖遏古松。十年曾到此,石上有行踪。

拟苏李别诗二首 其二

明代 陈良珍

晨风暮栗烈,游子戒行役。烟云蔽四野,停车惨不发。

临河送将归,恋恋难为别。飙尘倏聚散,日月递盈缺。

与君万里外,恩情中道绝。明发不相待,展步即胡越。

飙力树令名,庶以慰蕴结。

拟苏李别诗二首 其一

明代 陈良珍

双鸟辞南枝,翩翩投北林。缱绻长相依,岁月日以深。

一鸟浩南飞,相顾怀悲吟。徘徊不忍别,望望独伤心。

伤心云如何,道远力不任。相从惮罗网,相失沾衣襟。

关河限南北,渺渺烟霜沉。如逢北归翼,毋忘汉上音。

题曾储桥西别野

明代 陈良珍

萧萧蓬户隐蒿莱,仲蔚柴门郁不开。邻栅低连穿曲径,石桥西断隔纤埃。

乘閒竹下题诗入,薄暮花间载酒回。莫道幽栖终寂寞,问奇长有故人来。

飞来寺 其二

明代 陈良珍

遥空飞构倚长堤,瑶草金光路欲迷。刹影洞开三峡里,江流萦绕万山西。

香残象座僧初定,花落龙宫鸟自啼。金锁玉环休更问,碧云回首隔丹梯。

卜居南桠

明代 陈良珍

卜居邻绿野,凿沼面青蘋。垂钓风生槛,窥帘月近人。

百年知己少,万事酒杯亲。未遣樊笼累,应惭野鹤身。

寄吕巾石先生

明代 陈良珍

银鱼焚却碧山中,家住周郎旧宅东。高阁著书藜照夜,小山招隐桂成丛。

楚天木落霜初到,湘水潮来信不通。几度临高重延伫,夕阳楼上送飞鸿。

游海珠寺 其二

明代 陈良珍

隐映双林出,微茫绀殿浮。梵灯笼海雾,法鼓动江流。

倚槛风云入,登台天地秋。尘缨如可濯,来伴四禅游。

芦洲渔艇

明代 陈良珍

列郡曾追鹓鹭群,早从湖海乞閒身。风生杜若云随棹,歌罢蒹葭月满轮。

万顷河山双鹤鬓,百年烟雨一蓑人。逢时好逐磻溪叟,拟把长竿钓渭滨。

柬江佥宪少峰昔以符卿谪官

明代 陈良珍

归卧芗溪日,相逢鬓已斑。留宾开北海,凿牖对南山。

畎亩丹心在,图书白日閒。当年思用旧,休厌紫宸班。

落花次汪山人韵

明代 陈良珍

敛艳斜依薜荔墙,华林瑶圃斗芬芳。凌风欲解飞仙佩,带雨疑颓坠马妆。

芳草一帘开罨画,游丝千尺绾垂杨。朅来醉讶春何处,片片红霞入酒觞。

厓山吊古 其三

明代 陈良珍

神州回首尽飘蓬,万叠楼船血战红。银海有灵悲帝子,铜驼无路访草宫。

烽连草树氛尘暗,云掩河山杀气浓。万代忠魂多积愤,杜鹃啼恨哭春风。

厓山吊古 其二

明代 陈良珍

倒海排山力不任,赵家遗址独泣襟。悲风蓄恨江涛恶,苦雾含凄岛树阴。

百二雄图归草莽,三千王气尽销沈。野鸟叫断荒山月,厓上凄凉自古今。

厓山吊古 其一

明代 陈良珍

南来无复帝王州,航海频年事已休。铁马扬尘纷羯鼓,江豚吹浪覆龙舟。

三人尚殚回天力,一旅焉能为国谋。寂寞厓山终古恨,断烟衰草至今愁。

城南秋感 其一

明代 陈良珍

朝台云树晚幽幽,霜老千林木叶稠。南国秋风吹客鬓,野人归梦落未洲。

疏慵未赴公车召,放浪仍耽杞国忧。廊庙江湖俱寂寞,有怀空倚粤江楼。

寄台州太守张少邻

明代 陈良珍

十载鸣珂入帝州,缁尘应满鹔鹴裘。青绫暂辍诸郎直,画戟新乘五早游。

入计早徵朱北海,分符原属汉东瓯。追趋未得随平子,何日天台访阮刘。

圜中夜别友人

明代 陈良珍

南园惜分襟,商声夜未歇。池草澹微霜,风林堕纤月。

殷勤尽霞觞,华舟戒明发。去矣增离忧,关河正脩越。

登见日台

明代 陈良珍

共倚层崖百尺巅,红轮如在掌中悬。光摇紫翠千峰外,明动苍茫万国前。

赤鸟乍看飞粤海,烛龙徐觉转钧天。彤云东望扶桑近,拟欲掺觚挂日边。

陈良珍

陈良珍

陈良珍,初名便殿,字在璞。南海人。明世宗嘉靖风十八年(一五四九)举人。官永州丞。著有《在璞文稿》、《在璞诗稿》。清黄登辑《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风六有传。► 3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