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繗
使车遥下海边初,雾拥云腾壮气多。化日光中明主诏,薰风高处远人歌。
南山共仰周师尹,边土谁轻汉伏波。回首分茅山外过,金鳌铜柱看巍峨。
海天春晓十首 其四
特颁鸾诰到天涯,带得春阳着物华。曲径暖风医病草,满林香雨吐奇花。
七洲波静鳌山耸,五指天开鸟道斜。榆柳阴中烟雾曙,数声鸡犬野人家。
谢彭先生款礼并惠诗巾次韵 其二
再一观澜璧水间,风生高座接霏谈。堂前漫接南来雉,门下偏留北去骖。
乌帽笼头公发白,青衫满目我袍蓝。相逢相喜文明日,还仰休光照斗南。
哭丘一成三首 其一
海岳钟生命世英,浑然才质自天成。文章应使出头避,诗句传看满座惊。
回也眼前时立卓,鲤兮庭下正趋行。可怜造物无真宰,不与斯人假寿龄。
别南海何昌先生之南陵
同一年来差一月,先生偏让我先生。孤飞未许接鸾翅,共济也曾陪雁行。
璧水夜寒惭铎警,杏坛春暖听琴鸣。前程早晚都前定,何日重看聚德星。
赴试白鱼入舟
细鳞巨口亦奇哉,跳出龙门第几阶。周武渡江曾作兆,不知今日为谁来。
送交三首 其三
白雪歌成雪满街,送君遥出凤凰台。萍飘水面聚还散,梅抱春心舒未开。
马勒暂依庾岭表,骊珠难没海天涯。眼前钓得金鳌者,多自橘门跳出来。
哀朱先生
先生耳目最聪明,年少群中一俊英。学步儒门才得路,修文鬼录已登名。
丰城尘起龙泉暗,华表云归鹤梦惊。惆怅南窗勤苦处,凄凄夜雨吊寒檠。
都台黄门诸先生寄赠倡和严韵见示敢窃效颦并希呈正二首 其一
名公两地各停骖,越岭东头海峤南。君命远传皆不辱,夷心柔服总能堪。
吟间风月情如一,天上台星应兆三。共整峨冠登宰辅,唐虞治理日高谈。
云路春风
云路门头泮沼东,东君到处总春融。咏归曾点行边趣,煖入光庭座上风。
绕阁玲珑扬晓铎,满门桃李蔼芳丛。文衿济济闲来往,万里青云一路通。
和教习林先生韵
雅韵飘飘兴转赊,风流端合称诗家。春云影里生池草,夜雨香中吐何花。
美丽何殊辉旭日,清奇共赏绮天霞。愧将涓滴添沧海,万顷茫然岂有涯。
环翠参天
一林真趣一高堂,四面阴森四序苍。弹雨九□和泪鹤,凌霄千仞接飞凰。
分香易到兰阶上,有实虽遗李道傍。自是参天多雨露,向荣生意起春忙。
赴会试南都美人家三首 其三
薄施铅粉淡梳妆,小巧风流恁也强。矫欲比花还解语,艳将凝雪却生香。
轻轻笑个情偏重,短短歌儿趣自长。色胜当年游月府,眼前缥缈见霓裳。
琼台胜览送江右蒋举人还乡 其三
琼海南来欲尽头,壮哉奇绝在兹游。登山极目浑无地,观海回头总瘴流。
梅岭瘴开征路晓,鹅湖云尽故园秋。春风握手丹墀上,射策推君第一筹。
海天春晓十首 其十
地连沧海海连天,春日朝来得最先。千里山河开曙色,几家渔火起新烟。
槟榔树底无源水,布谷声中小熟田。读罢小窗犹不寐,寒襟顿觉暖如绵。
题吴氏流芳卷为魏韦作
根本栽培岁月深,君家种德已成林。满堂桥梓增和气,绕砌芝兰弄晓阴。
长养每从方寸地,荣华常奉九霄心。春风莫讶流芳远,根本栽培岁月深。
送林省祭还乡
乌纱才见一冠峨,画鹢俄闻两棹歌。淮水北来开冻早,越山南去受歧多。
不须歧路萦新柳,好向家林养旧柯。榱桷栋梁均有用,棆才未必计如何。
方池湛月
水底圆如天上圆,天婵娟映水婵娟。一双玉兔捣复捣,两个嫦娥颠倒颠。
水玉壶间蘋藻地,水晶宫里桂花天。分明照出源头阔,云影天光在眼前。
过邳州
邳州城外漏频催,星汉昭回曙色开。爆竹自惊残腊去,椒觞相贺早春来。
风光近迫名园杏,乡信遥传驿路梅。国有圣君家有母,深恩未报思悠哉。
上翁宪副
谁云琼岛古炎荒,环海于今到处霜。台上有人寒拥绣,郡中无掾暗怀裳。
槎枒怪木经风落,猗狔妖狐蓦地藏。自信小岩丹桂好,冬霜时也被春阳。
送解户部还乡
喜完公事出神京,也沐天边雨露荣。万里乾坤双眼阔,五湖风月一身轻。
葡萄莫惜他乡醉,瓜葛还牵故国情。归去北窗且高卧,柴门长掩白云横。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170篇诗文
题白雉
题吴氏义学田 其一
上太守二首 其二
响水桥
送友人赴试
送刘汝坚赴春闱
张家湾有感
封家书
永慕
挽友二首 其二
土舍王义官哀挽
又书梦
别王必辉
送司训陈秩满之京
送王汝学先生
和梁大尹重经赤水道中感怀
海天春晓十首 其一
文庙仰高
瞻玉堂
挽甥女死节
题画凤
送廷宾先生分教璚台
挽丘医官二首 其二
送冯叔贵注选还乡
奉和周至德不得志韵
计氏耕乐
题瞻云轩
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其一
榕阴对酌
送省祭官还乡 其二
端午代乡人会约
仪真江口舟阻风
舟中偶书所见
挽徵士三首 其三
上太守二首 其一
奉和都台忧水患诗即次原韵 其二
明伦集胜
送李廷玉
江口舟中元旦感怀而作
赠锦衣卫千户 其一
书灯继晷
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其三
海南风景
送梁大尹考绩之京二首 其一
杏坛别意
送交三首 其二
飞来寺二首 其二
为多情忆别
悼亡四首 其二
科甲登荣三首 其三
燕都偶成
题画翡翠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