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繗
裁纸常忧短,修书不见长。写成一个字,断尽九回肠。
言语何亲切,缄封自谨防。几多心下事,都在个中藏。
海天春晓十首 其四
特颁鸾诰到天涯,带得春阳着物华。曲径暖风医病草,满林香雨吐奇花。
七洲波静鳌山耸,五指天开鸟道斜。榆柳阴中烟雾曙,数声鸡犬野人家。
奉使馈太常卿未会
有缘千里能相会,咫尺无由得见之。七科不中天留意,四□无闻我使知。
国史使非伯玉使,太常辞岂孺悲辞。不悄教中真教诲,退而脩省是吾师。
送会同徐先生待选南还
莫怨秋风归路迟,芙蓉江上未曾知。巨舟正到中流处,美玉方当善价时。
天际风云还有待,海门烟月暂相期。更无声寄唐廷佐,来看先生诵我诗。
上娄参议二首 其一
使车遥下海边初,雾拥云腾壮气多。化日光中明主诏,薰风高处远人歌。
南山共仰周师尹,边土谁轻汉伏波。回首分茅山外过,金鳌铜柱看巍峨。
赠梁大尹之京二首 其二
萧萧疋马去朝天,航海梯山路八千。清绩未陈双阙下,仁心先到五云边。
新莺细柳长安晓,丽日光风大比年。朝罢快看承宠处,锦袍香蔼御炉烟。
送交三首 其二
谁云矮屋负长材,才在儒林拔萃来。孔孟文章充肺腑,伊周事业满胚胎。
朝阳海上倾葵藿,霖雨天边被草莱。萍水有源沾丽泽,不妨诗酒共徘徊。
科甲登荣三首
脱却青衣换绿袍,鸟纱巾子出头高。表陈黼座承恩渥,名著玉堂灿彩毫。
鸾掖文章重声价,凤池出入尽英豪。书生一介如何幸,天上风云际有陶。
挽徵士三首 其三
昨夜蟾光触少微,九泉何事卜幽栖。半生豪气秋山外,一枕仙魂夕悠西。
放鹤悠悠云水阔,遗珠渺渺海山低。那堪樽酒联诗处,花落花开鸟自啼。
送友人赴试
昂昂志气欲凌云,年少人中几似君。正养池鱼资鲤队,争看野鹤在鸡群。
清门绍述诗书业,彩笔纵横绣锦文。椿府又沾新雨露,桂花早早继清芬。
上翁宪副
谁云琼岛古炎荒,环海于今到处霜。台上有人寒拥绣,郡中无掾暗怀裳。
槎枒怪木经风落,猗狔妖狐蓦地藏。自信小岩丹桂好,冬霜时也被春阳。
燕都偶成
乐育英才迈汉雍,独怜浮迹抗尘容。惊寒雁阵声初断,入夜鲈鱼味至浓。
吹透邻墙三弄笛,撞开窗户五更钟。晓来又向金台看,满目云山似梦中。
月夜乘舟
云净江还净,风清月更清。芦花两岸阔,莲叶一舟轻。
天影随波动,帆光带月行。流连闲兴尽,回棹已三更。
送司训陈秩满之京
久持教铎振琼州,文物熙然总遁游。山插半空黎婺晓,浪翻三汲禹门秋。
行当梅雨开离席,香滚荷风扑去舟。万里长堂沧海阔,想应从此上瀛洲。
海天春晓十首 其八
火轮初出照寒微,茅屋齐开白板扉。傍晓江山偏有色,向阳花木倍生辉。
游蜂课蜜纷纷去,乳燕离巢数数飞。愿得东君长自在,临风不用听催归。
泮池秋月
半璧池中月一天,波光月色两婵娟。兔穿云破冰壶泄,鱼跃萍开宝飘悬。
桂影飘飘侵赋笔,芹香采采照书毡。夜深想到观澜处,洙泗源头在眼前。
和周凤斋见寄
四灵七德独称良,周室岐山是故乡。文彩九苞震日焕,翱翔千仞海天长。
时明栖老梧枝冷,春暖餐馀竹实香。正是文明真瑞应,五云深处好飞扬。
海天春晓十首 其一
山外无山只有天,天光常在未明先。阳春到处增和气,瘴蔼开时起瑞烟。
绿树经年迟落叶,花村无雪早耕田。居民乐得东风暖,总把单衣换木棉。
上清理萧宪佥三首 其三
直道知公不世情,肯随贪鄙变平生。颓波江上愁皆浊,活水源头羡独清。
尺雾谩劳秋月障,寸云何损太阳明。愿言隐步从渠视,周道便便以砥平。
送解户部还乡
喜完公事出神京,也沐天边雨露荣。万里乾坤双眼阔,五湖风月一身轻。
葡萄莫惜他乡醉,瓜葛还牵故国情。归去北窗且高卧,柴门长掩白云横。
晓天见雪二首 其一
因陈柳絮湿还飞,脱却鹅毛乱点泥。只见乌鸦天外过,不知白鹭涧边栖。
谩增水气成冰骨,怕映阳光损玉肌。恨杀绵花飞满地,不堪收拾着寒衣。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170篇诗文
海天春晓十首 其九
瞻玉堂
早朝谢恩即事
赴荐留别诸乡友
海天春晓十首 其十
张家湾有感
上太守二首 其一
书灯继晷
寄曲江司训周廷重
赠锦衣卫千户 其二
贺友四十一寿
和知州问菊二首 其二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五
海南风景
送林绣衣还朝
明伦集胜
题画凤
题吴氏流芳卷为魏韦作
文庙仰高
挽友二首 其一
石井潜灵
春游柳陌
锦衣高户侯石兰
金陵有见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二
悼亡四首 其一
为多情忆别
赠梁大尹之京二首 其一
寓中元旦
忆亡妻及孩
别南海何昌先生之南陵
梦亡妻因感邵先生易数鸳帐情初洽鸾衾意已陈之句
观修道路有作
碧挑红杏
土舍王义官哀挽
送廷宾先生分教璚台
赴会试南都美人家三首 其三
度梅关
途次闻蝉
谢李侍御过访及惠书二首并序 其一
封家书
江口舟中元旦感怀而作
环翠参天
群山送青
送梁大尹考绩之京二首 其二
送友人还姑苏
奉和都台忧水患诗即次原韵 其二
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 其二
题白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