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古邺城

登古邺城

唐代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风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岑参登古邺城译文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下马走到邺城上面,城池空空有何所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阵阵东风吹起野火,日幕飘入昔日金殿。
城隅风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城角与那望陵合遥遥相对,漳水滔滔东流一去不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宫殿成废墟人已去尽,年年度废春色来又是为谁?

岑参登古邺城注释

邺(yè)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风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野火:此指焚烧枯草的火。一说为磷火,也称鬼火。
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
城隅(yú):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
漳(zhāng)水:即漳河,流经邺城。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风流至河北、河风两省边境,合为漳河,今皆湮没。
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岑参登古邺城赏析

首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此“空”,既是对邺都故址败落凄清环境的概括,又是诗人身临其境所产生的茫然无着心情的流露,悲戚怀古之情寓于其中。“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如李煜《虞美人》“小春风吹醒万物,百花欣欣向荣。楼昨夜又东风”等等,暗示出春天已到来,呼应结句“春色”。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这样一个暮春的傍晚,却只有东风薛阵,野火飘飘,通过凄凉景象,写出“人去尽’。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
以下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望陵台,为曹操当年钦酒作乐的地方,曾为曹操事业兴盛的标志,而如今漳水依然东流,高台却只与曹操陵墓空对,如诗人《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风楼》中所写:“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角的高台与城北的流水这种种形象之间的对照和映衬,便透露出事业付流水之意。上文说“城空”,本不该再有所见,但实际上,这四句所见更突出了“城空”,并且使“空”的内容更具体化。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顶四句,再度强调“空”,回应诗的开头,使“空”字成为首尾贯串的线索。春色依然,人事惧非,这两句又是对春色的感叹,实际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迢迢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全诗语言素淡自然,朴茂浑涵,颇有汉魏古诗的悲凉慷慨的风格。诗篇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五、七言并用,不拘一格,依物事的描写、感情的起伏而选择变化,使诗歌既有潇洒明快的格调,很适于表现怀古的主题并具饱满深厚的力度,为岑参早期诗歌代表作之一。

岑参登古邺城创作背景

此诗为岑参开元二十七年(739)春天自长安往游河朔途径邺城时所作。诗人登临邺城,唯见荒草野火,昔日英雄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埃中。诗人吊古兴怀,情之所至,感而成咏。

诗人岑参的古诗

范公丛竹歌

唐代 岑参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幸得地,
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
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
犹自青青君始知。

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得春字)

唐代 岑参

太守拥朱轮,东郊物候新。莺声随坐啸,柳色唤行春。
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唐代 岑参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盘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谿,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谿东。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唐代 岑参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胡歌

唐代 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

唐代 岑参

鹊印庆仍传,鱼轩宠莫先。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龙是双归日,鸾非独舞年。哀容今共尽,凄怆杜陵田。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唐代 岑参

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弱冠已银印,出身唯宝刀。
还家卿月迥,度陇将星高。幕下多相识,边书醉懒操。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唐代 岑参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感遇

唐代 岑参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秋夜闻笛

唐代 岑参

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
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燉煌太守后庭歌

唐代 岑参

燉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燉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唐代 岑参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卫节度赤骠马歌

唐代 岑参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
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
请君鞁出看君骑,尾长窣地如红丝。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寻阳七郎中宅即事

唐代 岑参

万事信苍苍,机心久已忘。无端来出守,不是厌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唐代 岑参

中峰鍊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唐代 岑参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怨调慢声如欲语,
一曲未终日移午。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汝归秦兮弹秦声,
秦声悲兮聊送汝。

石犀

唐代 岑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韩员外夫夫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唐代 岑参

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从夫荣已绝,封邑宠难追。
陌上夫皆惜,花间鸟亦悲。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夫愁。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唐代 岑参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
邑里雷仍震,台中星欲悬。吾兄此栖棘,因得贺初筵。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