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谟
软履蒙佳贶,平原客未知。下邳圯上去,长有一编书。
次九日登武山韵 其一
寸怀能着几多愁,每向登临叹谬悠。黄菊翛翛冷彭泽,苍烟莽莽暗祗州。
光阴祗是留连客,酩酊何妨断送秋。有约不闻空怅望,来诗多趣苦为酬。
寄项如山伯仲
更无尘土到柴门,还爱疏髯点雪痕。鸥鹭江天新保社,桑麻春雨旧田园。
尧民击壤应同乐,鲁殿灵光让独尊。况复惠连群从好,诗怀浓处酒盈樽。
题春日山居图
隐者有高趣,幽居不用多。松涛摇石壁,樵径入烟萝。
倚槛看云起,携琴任客过。殷勤郭熙画,好句待阴何。
别黄侯归岳州青阳里 其一
奕奕青阳里,江船秋到家。雁从彭蠡过,月向洞庭赊。
砌长公孙竹,园开子母瓜。莫令生白发,应自问丹砂。
寄泷水县丞
出佐泷水县,缅怀贞节堂。春明綵服丽,天远白云长。
鸾诏腾双阙,金冠表一方。依依缝线密,应念久风霜。
乙已除日次萧极初韵
岁寒不作还家计,倚遍仙人十二阑。霜残腊梅殊草草,苔深墨竹却桓桓。
时弹焦尾清还绝,不酌流霞兴自宽。二友风流知我者,耻将心事学冯驩。
次萧子所至日怀京国 其一
梅梢缀玉似凝旒,枫树摇红见舞优。化日缓随龙驭转,祥云长绕凤台浮。
当年法从陪华贵,此日山杯笑浊流。应自家人记膰俎,时时举按说郊丘。
题吴推官江山览图 其二
汾水秋风草木疏,龙门山色秀芙蕖。岩扃容有文中子,高卧白云閒著书。
吊越王台
昔者虞翰林,盛制越台碑。读碑多胜槩,登台但荒基。
王昔乘黄屋,自云帝蛮夷。迷途殊早复,臣节终无亏。
陆贾信自贤,任嚣岂真痴。台今废兴几,终古名不移。
海山万景赴,岂殊隆汉时。乃知登览胜,曷以台观为。
岁除大雪 其一
怪底推篷重不开,千岩万壑白皑皑。山阴乘兴那无戴,梁苑多才想有枚。
碧落空濛龙偃蹇,黄芦淅沥雁堆魁。上人制笛翻清思,春向梅花调里回。
答南雄刘别驾见寄
潇洒雄州别驾尊,公馀揽胜出松门。会稽山阴逢贺监,丁卯桥头寻何浑。
文豹何曾迷雾雨,苍龙应自长儿孙。何时容我来惊座,更看优人舞白猿。
题萧廷菊中书传
萧郎巧智似蒙恬,兔颖狸毫健且铦。能扫万言资李白,曾探五色借江淹。
匡仙洞府家偏远,丹凤池头迹漫潜。笑与中书新作传,虹光清夜映书帘。
送子卿还家奉亲
雪纻唐人服,香罗女直巾。行吟楚泽畔,犹是葛天民。
茭白炊乌稻,橙黄鲙紫鳞。登高应最乐,戏綵侍严亲。
老干诗为周中丞赋
昂霄耸壑三千尺,若比庄椿别自奇。冰雪每坚金石节,风云长绕凤皇枝。
武侯古柏神明力,召伯甘棠岂弟思。却上乌台凝望处,栋梁材是庙堂姿。
题梅关图
相送梅关去,岧峣上白云。缅怀张相国,复忆庾将军。
夹道松阴直,初晴海色分。天彭为井络,叱驭动成群。
吊赏心亭火
赏心亭上通宵火,万里秋天驾祝融。国内焚莱知有禁,街头舞马竟浪穷。
秦淮浪赤蛟龙怒,王谢灰飞燕雀空。徒想词人怀往代,繁华想象画图中。
题青山白云
来访仙人问白羊,小桥流水绕微茫。白云满谷青松暗,定是金华是括苍。
秋夜燕集示诸友
金风吹尽燕梁尘,公馆林疏爽气新。露泛紫微香拂酒,月将仙桂影随人。
参军最得诗中趣,文士宜多幕下宾。百罚不辞惭潦倒,苦无佳句答情真。
题隐者山房
隐者壶中日,仙家劫外天。晴虹出丹室,玄鹤戏芝田。
待客沉香火,清神枸杞泉。何当谢尘事,闲说赤乌年。
次韵雪用白战体
晨霜暮霰作威严,解送瑞花拂帽檐。漠漠汀沙成海水,娟娟蒲席是冰帘。
寒深顿觉龙鳞小,烟重兼迷马耳尖。明日台城春色动,为谁寂寞为谁淹。
陈谟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189篇诗文
题夹谷行乐图
樵闲为萧绍宗赋
八月十五夜宴明伦堂前榕树下
次荔支韵赋 其二
送郭思信远游
题吴推官江山览图 其一
读五贤传偶成五首 其三 咏陆机
送参政周公赴台中丞任
西林八景 其一 凤凰峰
送友人之钟陵
怀泮池诸友
题萧氏友恭堂
败菊
行年七十二
畦乐诗为王与龄 其二
读五贤传偶成五首 其五 咏潘岳
题秋江图送青阳君
别郭思信
和陈中常赠别
为剑为豪曹吴钩非宝刀鸣匣欲剸犀流星利吹毛尝闻武库灾穿壁径飞去 ...
清江阻风访刘起东茅庐中
咨询堂诗
题春江送别图
次荔支韵赋 其一
答送暖枕软履 其二
人日登风度楼留题
题画鹰 其二
次王竹逸韵
吴孝廉九皋归舒城
赠别钱太守
秋日用刘子彦韵 其二
金柑花
归猿洞歌简玉华遁叟
榕树下别参军再赋就简指挥
方壶为常太守赋
方丘生隐居玄洲题曰小蓬莱
次参军偶赋韵 其二
分韵得杖字三十韵
悼刘生
闻道 其二
题谢令尹朝京得意图
刘子中茅堂
寄刘孝廉
风树亭临江经历潘德全进士其父葬海宁之彭坡待制赵仲睦为书树亭赋 ...
题复初上人松云山房
追挽刘养直
小姑嫁彭郎
读五贤传偶成五首 其二 咏孙兴公
彭郎忆小姑
吴元年客韶阳戏作海桑歌
次杨子良催菊韵 其一
题哀节清静一轩
观澜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