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五月二十四日游平山庵客怀豁然用前韵呈周济川叶诚中

五月二十四日游平山庵客怀豁然用前韵呈周济川叶诚中

明代 陈镒

一庵潇洒何年构,半近青山半近原。群木丛中留古冢,小轩明处见孤村。

灶烧落叶茶烟湿,门掩苍云竹日昏。羡尔主宾无个事,晚凉堂上注芳尊。

诗人陈镒的古诗

题湖山十景 其一 翠屏晚对

明代 陈镒

为爱群山列翠屏,竹门终日不曾扃。溪风吹却白云去,添得他山一抹青。

溪上晚步

明代 陈镒

散步斜阳外,独行无与期。鱼梁秋水落,沙树夕云欹。

人事有闲日,溪流无尽时。悠然心景会,盘礴得归迟。

石门纪游

明代 陈镒

山藏仙窟好溪湄,满径秋云冷湿衣。万古石门青不合,半天瀑布雪长飞。

猿攀松子岩前落,鹤趁琴童洞口归。谢李何年留杰句,至今山水有清晖。

借漫兴一十五首 其一

明代 陈镒

碧树参差竹屋低,半生此地惬幽栖。悠然不尽登临兴,屋上青山屋下溪。

次韵刘宗保秋怀二首 其二

明代 陈镒

扰扰风尘满眼愁,乍寒天气怯深秋。齑盐况味聊堪守,竹帛功名不用求。

今日闻鸡无祖逖,当年梦蝶有庄周。自惭衰老将归隐,二顷还须为鹤谋。

次韵春夕旅怀

明代 陈镒

此身同倦翮,暂托一枝安。山近春常雨,溪深夜更寒。

灯花频剪落,香篆暗烧残。明日寻归路,松阴满石阑。

村景 其二

明代 陈镒

屋后青山屋外溪,穿芳度密有深蹊。白云不隔经行处,容我时来寄杖藜。

奉和刘伯温员外漫兴诗韵并自述一十五首 其三

明代 陈镒

经年为客在王门,慨古论今道自尊。应念山中贫病叟,独寻黄独斸云根。

重阳后二日遣闷

明代 陈镒

去年登高莲城北,今年复在松山阳。自嗟头发间白黑,忍见菊蕊含青黄。

世乱甲兵战未已,日报羽书驰更忙。苦无尊酒慰寂寞,东望家山愁思长。

赠周山长

明代 陈镒

岁暮犹行役,风霜袭缊袍。幸无嫌酒薄,聊尔助诗豪。

世事皆前定,人生谩自劳。功名如可取,端合付儿曹。

游延庆寺

明代 陈镒

久厌城市喧,偶出览佳胜。迢迢转溪湾,翳翳入山径。

林深寒日薄,塔耸秋云净。翠光冷松杉,古韵度钟磬。

跻石遂幽讨,掬泉足清兴。忽闻禅老偈,颇发骚人咏。

尘空性自澄,妄去心始定。因悲射利徒,扰扰一何竞。

挽道元上人二首 其一

明代 陈镒

久玩林泉月,今乘古峡风。身遗万劫永,道悟一尘空。

寒竹留枯节,幽花落旧丛。惟馀行诵处,山意远无穷。

奉和元帅石末公元宵二首 其二

明代 陈镒

节序萧条宁似旧,夜寒灯火暗孤城。星河淡淡流云影,钟鼓迟迟咽漏声。

抚事忧时心慨慷,狂歌击缶气峥嵘。昆崙关破当今夕,遗史重看眼为明。

乙酉二月十六日偕杨贯道谒张贞居外史留宿南山登善庵明旦以诗奉别

明代 陈镒

涧阿不到一年馀,此日重来访隐居。银烛照花明渌酒,石函封藓贮丹书。

雨添瀑水春池满,云起山窗晓室虚。自愧匆匆回俗驾,不堪松下别霞裾。

余患肺病徐子苍寄诗问安次韵答之 其一

明代 陈镒

径竹猗猗绿似云,满阶凉影石苔新。故人远寄相思句,应念山中老病身。

奉和刘伯温员外漫兴诗韵并自述一十五首 其四

明代 陈镒

曾记开尊向夜分,北山堂上共论文。可怜一炬成焦土,空有荒垣锁暮云。

三用韵呈天石长老 其二

明代 陈镒

路入琅山十里郊,曾闻卓锡盖新茅。灵岩中竖擎天石,祗树东回偃渊梢。

欲比渊明来入社,也应支遁肯联交。他时襆被来寻约,长听钟声夜半敲。

再分韵得百字

明代 陈镒

南阳有客髯如戟,更觉心肠坚铁石。携来旧日书一囊,分坐中斋灯半席。

制龄且学餐菊英,辟世休言种桃核。便当沽酒消穷愁,袖中我有钱三百。

次韵春日友人过访

明代 陈镒

门前不尽溪,种柳高十寻。时雨忽然过,荡漾春水深。

好鸟鸣间关,动我怀友心。正谋尊酒盈,感子亦远临。

持杯起相酬,清谈豁冲襟。世故尚艰难,思古复慨今。

子乃久羁旅,孤情寄高吟。恋恋未成别,华月生东林。

送孔鲁茂录事解官归永嘉

明代 陈镒

到老心常赤,先忧发易苍。纪纲吾道重,风节古人方。

山驿黄花雨,江村乌桕霜。孤帆又东去,离恨满沧浪。

陈镒

陈镒

陈镒(?—1456年),字有戒,江苏吴县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湖广、山东、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时期镇守陕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陕西的饥荒问题,后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啸聚,建议派人前往抚恤,英宗同意后,但官员却没有施行,导致后来河南等地的叛乱。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陈镒去世,获赠太保,谥僖敏。 ► 28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