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竹枝词 其一

竹枝词 其一

明代 陈子壮

积岁官租此岁偿,青青无土复抽秧。知他莂尽禾中草,若个丁儿出手强。

诗人陈子壮的古诗

直讲纪咏 其十二

明代 陈子壮

鹄立东华飞雪朝,君王步辇出宫遥。悬知青史堪图画,宠遇横经胜赐貂。

直讲纪咏 其七

明代 陈子壮

春秋触忌正无妨,御劄亲裁重数行。要见当时朝政失,悠悠袖手看冠裳。

鸡鸣歌

明代 陈子壮

明星北斗鸡声讹,山高水深横石多。东方欲明远婆娑,欸乃开船奈若何。

看头把柁识来路,胜待尤风不得渡。

竹枝词 其四

明代 陈子壮

遍地连蔓瓜色新,啖瓜休问种瓜人。道傍纵有高轩过,遮莫柴门野草茵。

夏日曾元鲁方伯邀同修若二上人黄弈客阁集

明代 陈子壮

夏阁兀平林,清谈白昼深。晴山当一面,风翠恰盈襟。

鹤过时留影,蝉移不辍吟。看君有真赏,弈旨与禅心。

郑太史既游罗浮访我月泉精舍入小嫏嬛同赋

明代 陈子壮

拟从脉望隐嫏嬛,长揖烟霞小洞天。佳句欲邀桐叶满,新泉堪试月华边。

遥闻芝草山中约,已入梅花梦里还。倾盖逢君头未白,汉庭休笑子云玄。

直讲纪咏 其四

明代 陈子壮

中肝寸激矢臣愚,即笑江陵直解粗。通鉴尽删阉宦事,几能翻却帝王图。

智海入罗浮送以四偈 其三

明代 陈子壮

咫尺迢遥不可知,飙轮相就更何时。好游最是东坡子,生长眉山不到眉。

闺词四十首 新浴 其三十四

明代 陈子壮

曲屏深处澡兰汤,云谷轻蒙白雪光。小立不教纨扇展,天风徐下触明珰。

奉赠乔年伯

明代 陈子壮

过市每携游侠传,闭门长习度人经。已知报国凭时命,即论传家有典刑。

闻道关南多虎迹,思君云表一鸿冥。黄钟若协阶符奏,吹到乔林百丈青。

雷生行

明代 陈子壮

雷生托迹皆仙术,丹山药鼎伴棋局。踪横不算世人机,检拾游囊解医国。

扁舟海上飞来再,绝艺逢人谁不爱。癯形知有辟谷方,妙思只合橘中对。

秋月春花满敝庐,消閒却病足清虚。淹留自是恣真赏,肯向王门学曳裾。

鹡鸰风急雁声微,还山催发桂花期。木榻遥须暂相待,鞋鞋无恙更何之。

酌郑太史于东皋

明代 陈子壮

竹坞亭亭任客看,槛前烟水泛清澜。风流本自山灵合,天地真从我法宽。

舞鹤一双形共影,梅花三百暖兼寒。不教细拨琵琶语,潦倒高阳又整冠。

春三日侍诸父泛舟桃花坞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欲作郊西即瀼西,红芳十里胜金堤。不知南汉千年苑,更入刘郎第几溪。

负局客来怜犬吠,和歌谁伴乳莺啼。清时群从多游好,岂是秦人世外迷。

闰八月十五夜同吴长吉院长姜燕及刘蓬元二宫端集马园

明代 陈子壮

秋色依人白玉京,园林犹许借西清。一官自笑黄杨长,永夜谁留金鉴明。

阁道苍凉连汉影,女墙摇曳度边声。若为时节一杯酒,易遣风沙千里情。

菩提坛纳凉

明代 陈子壮

百年偕净侣,三伏辟红尘。即此袈裟地,谁为褦襶人。

有声都作雨,无日不留春。随意幡风动,端宜扫石论。

十二骏歌

明代 陈子壮

显皇太上贵清静,安不忘危严囧政。三千□牝尽调良,十二天閒日蕃盛。

玉狮之龙特赐铭,劲毫柔毳钟金精。雄姿一出骇虎豹,凡马却避不敢鸣。

复有赤电影若龙,口喷红光汗成血。白鼻骄嘶朔漠风,碧蹄踏破燕山雪。

鸟名戴朋骏五花,光如匹练嫣如霞。彩麟文豹争蹀躞,金麟绛虬彷佛拳毛騧。

复有骅骝号攒玉,曾从渥洼水中浴。三骢先后齿更齐,红锦元黄间追逐。

万岁山前宫草春,至尊御楼宣圉人。珊瑚为鞭玉作勒,飞鞚不动尘。

雾鬣风鬃各驰骤,须臾解辔归内厩。繇来圣代有真龙,羽林万骑瞠乎后。

天之历数四纪长,平明息战华山阳。皇人寿谷可生致,始信人间有吉疆。

闺词四十首 写影 其二十七

明代 陈子壮

几回点笔恨难真,未写先添柳叶颦。夜夜每怜灯下影,朝朝留对卷中人。

闺词四十首 凭栏 其三十一

明代 陈子壮

徒倚閒亭过夕曛,碧阑干映石榴裙。春深风雨浑难听,惟爱芭蕉叶底闻。

欲将

明代 陈子壮

海国春无旱,连春旱不任。举天云汉咏,匝地桔槔心。

繁露皆儿戏,重溟有盗侵。欲将双泪眼,洒作一朝霖。

和黄士明少宰四首 其二 咏柳絮

明代 陈子壮

望去千丝碧,飞来万玉明。高低非一态,蜂蝶不相惊。

乍拟纷纷雪,宁为泛泛萍。隋堤三月莫,沾惹舞衣轻。

陈子壮

陈子壮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28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