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壮
雷生托迹皆仙术,丹山药鼎伴棋局。踪横不算世人机,检拾游囊解医国。
扁舟海上飞来再,绝艺逢人谁不爱。癯形知有辟谷方,妙思只合橘中对。
秋月春花满敝庐,消閒却病足清虚。淹留自是恣真赏,肯向王门学曳裾。
鹡鸰风急雁声微,还山催发桂花期。木榻遥须暂相待,鞋鞋无恙更何之。
送吴玺卿兼寄何宫谕 其二
禁侍吾乡彦,皆称贺世仪。日来殷大礼,君去赴清时。
星月班阶候,风云殿柱移。弹冠吾敢晚,犹恋菊花期。
诃林新辟禅社吴用潜玺卿十虚上人继至
佛日香林报夕曛,灵花祇树倍缤纷。千年笔授人如见,七叶衣传参亦闻。
繫马从参都讲席,行瓢方乞募缘文。由来十八高贤会,莫遣延之咏五君。
闺词四十首 倚楼 其三十九
漠漠春云簇绛纱,高楼凝望日初斜。璁珑绣鞅香车路,知入垂杨第几家。
为弈客黄生赠父
自爱君家万顷陂,交游随处识牛医。传中若个添高士,书就分明达武夷。
箕踞科头看世上,双柑斗酒听莺时。丈人可是无机事,瓜葛还争数道棋。
和逢永水松
此物宜乡国,寒泉不待盟。蟠生即涧底,天籁信涛声。
风雨龙鳞见,阴森鱼甲明。抱香知可爱,岂是众人情。
与客泛舟浮邱 其三
江中千百舫,我辈选双舲。缁艳从分载,鸥凫又隔汀。
浮家终有策,吊古恐无灵。不道虚长日,烟林火数星。
门人袁高要若思
体牧一何谦,县谱洵云美。浸汇九流识,具毳群芳血。
将心孝肃堂,寄口沥湖水。劳血为田畴,冲醇敷子弟。
何处折哀弦,桐乡有垂祀。
闺词四十首 围棋 其三十二
赌胜欣然共适情,日长无事倚楸枰。异香缥缈非人世,玉树前头落子声。
耕籍礼成恭祀 其一
天子亲行亩,微臣相秩宗。清尘传跸静,瑞霭出郊浓。
高柳喧灵鹊,华芝结衮龙。普天应有兆,九谷在三农。
与客泛舟浮邱 其四
舵楼任极目,舟阵鹳鹅齐。标锦经花掷,宫罗倩醉题。
灵潮千丈送,游旆五方迷。不仗缯符力,江城散鼓鼙。
竹枝词 其一
积岁官租此岁偿,青青无土复抽秧。知他莂尽禾中草,若个丁儿出手强。
秋夜即事戏赠何龙友
天上秋临玉镜台,小星三五映前台。明珠自古真无价,乌鹊今宵中有媒。
锦瑟弦中呈雅调,流黄机上试新裁。阮郎既识仙源路,桃叶桃根信往来。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一
乘潮争向荔枝矶,袨服明妆拥若飞。游女游龙相出没,不知若个弄珠辉。
过黄子有作
庭花方灼灼,阶鸟复翩翩。本拟旱云赋,翻酬明月篇。
一经宁尚白,对客况思玄。莫问齐名事,新诗与世传。
寄赠温侍御温前今按闻楚有声特申巨济之望云
华发勋名豸角冠,驱驰骢马慰加餐。兵戈况复诛求尽,楚甸何如闻道难。
乔木始闻游女咏,铜鞮多称里儿欢。当筵合罢南征曲,都入升平乐事看。
流溪曲 其三
新抽达舍解穿杨,埋伏才官虓莫当。耀山闪谷降旗动,落落生擒类犬羊。
咏白莲十首 其二
不愁浓腻占恩波,虢国夫人马上蛾。无端太液池边水,惹得閒情解语多。
闺词四十首 新浴 其三十四
曲屏深处澡兰汤,云谷轻蒙白雪光。小立不教纨扇展,天风徐下触明珰。
四哭诗
至质别人英,精矿属神铸。受物面清流,居地□□誉。
谁知参密危,自欲引身遽。数旬及终天,颓□□孺慕。
城月歇邻春,台风障残团。为咽白云词,□□桄榔树。
禺阳杂诗 其一
福庭幽不测,树杪露香台。缆阻天为劈,江冲景屡回。
龙岩新雨涨,鸟道乱云堆。扫石将魂冷,惊涛溅面来。
陈子壮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287篇诗文
竹枝词 其三
诃林送区启图应试北上 其一
留春词 其四
留春词 其五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十一 紫薇花
赐环纪恩 其一
留春词 其六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八 葵花
邀庄景说候船撰酌东皋同作
晨起见逢永题壁而去追和一首
佛日与诸君泛舟江上俗是日已陈龙舟之戏谓之出水龙
对菊绝句 其三
和黄士明少宰四首 其一 咏尘
禊日效兰亭体二首 其一
黎仲赐
喜雨用谢膳郎韵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四 燕
闺词四十首 打鸳鸯 其十三
灯夕赴洪紫云郡守园亭之招
直讲纪咏 其六
留春词 其七
流溪曲 其四
有酒
竹枝词 其五
与客泛舟浮邱 其一
望雪 其二
诃林送区启图应试北上 其二
别意 其二
祈雨斋居 其一
等是
送黄君常游武夷兼寄胡瓯宁
边报 其二
送喻大中丞巡抚浙江
直讲纪咏 其八
题李都护小像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七
春日同张孟奇太守王幼度明府连集东皋
望雪 其一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十二 茉莉
闺词四十首 临帖 其二十五
闺词四十首 微步 其五
欧阳伯曦参军
送黎君选同龙友北上 其三
立春日赠张玉笥邑侯
祈雨斋居 其二
盘菊 其一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十首 其二
闺词四十首 藏钩 其二十
送刘瞻甫州守左补江西幕
鸡鸣歌
秋日自遣遂成长篇
闺词四十首 趁燕 其十四
闺词四十首 操琴 其三十三
直讲纪咏 其十二
直讲纪咏 其十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