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闺词四十首 围棋 其三十二

闺词四十首 围棋 其三十二

明代 陈子壮

赌胜欣然共适情,日长无事倚楸枰。异香缥缈非人世,玉树前头落子声。

诗人陈子壮的古诗

祈雨行 其一

明代 陈子壮

卉腓穗愞蒙荒陌,斥卤膏场尽龟坼。农家停耜日如年,郁轸隆蒸犹弗释。

二仪旷废失春和,非时硉兀火旻多。难鞭螮暕胜氛祲,错教荟蔚作滂沱。

盍将此意呼阊阖,璧牲虚荐竟如何。三城夜夜辉星月,南巷舞雩北里歌。

吹笙伐鼓枌榆侧,可怜士女转婆娑。

智海入罗浮送以四偈 其四

明代 陈子壮

世外无情更有情,梅花清影立三更。劳君一喝空山月,又见扶桑海上生。

文止弟出市买磬诗以雅之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弟也习音乐,一室自鸣球。五月候夷则,黄钟律应不。

留春词 其五

明代 陈子壮

三万六千醉不辞,劝君行乐及君时。年来怕作秋风赋,已入潘郎鬓里丝。

送袁向如少司马还朝

明代 陈子壮

曾闻缓带高谈日,黄石兵筹在握奇。回纥传呼惟郭令,召公受策向淮夷。

追锋北向趋三事,露布东征宠六师。此去中兴麟阁待,燕然新勒更何辞。

盘菊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出色奇名品第加,送传盘蕊小盈车。上尊浓胜江州酒,官舍萧如处士家。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三 槐

明代 陈子壮

斧柯曾不试,新叶自纷纷。一碧何如水,层空只乱云。

文书森过日,鸟雀晏为群。遮莫惊丝竹,箫韶习奏闻。

汪生洲左司马致仕将归授其先公诒燕图作歌多怀旧之感

明代 陈子壮

詄荡天门乍可呼,明星摇动应中枢。勋名未蔽淩烟阁,都人看写二疏图。

如此归装良已足,怀君念友衢山曲。缥缃只欲借留题,传示趋庭影数幅。

展玩寻思踰十春,手泽音容粉墨新。一灯父子传经夜,补被寒温待试晨。

斗升亦筮明廷对,看子成名仕不再。尔时清白畏人知,微言全谱忠经在。

曾驱四牡遂遑将,曾奉疏恩到省郎。扶杖瞻天天尺五,陈筵爱日日初长。

至今开图百感集,慈鸟时动皋鱼泣。身都九列不为卑,况望松楸胜赐级。

荀陈两世称交游,长歏之子盛箕裘。蓼莪不共王褒听,恐入山阳笛里愁。

悠悠曲 其四

明代 陈子壮

八行锦字多,一字珠百斛。就里拈一珠,时时向花卜。

亭上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不使钱刀计亦胜,床头无恙玉壶冰。近添饲鹤三升粟,更供慈元一盏灯。

赋得莎鸡振羽

明代 陈子壮

天生群动应,不独女郎丝。微细关人意,迁流赴尔时。

三秋催转急,六月振先知。暑憩花阴值,宵行草露疑。

是声增索莫,何事每凄其。为忆豳风句,沈吟星汉垂。

经慧山游眺

明代 陈子壮

梨谷梅林渴不清,顽然生意一瘿瓢。船轻坐稳吟秋水,为试山泉更度桥。

咏白莲十首 其七

明代 陈子壮

朱阑翠箔渺前身,梨影梅魂认未真。凉雨过时香亦洗,孤清难买水仙邻。

雨中柬黄子

明代 陈子壮

雩歌君懒和,佳雨亦徐来。太守亭边喜,杜陵诗里催。

楼花润色点,江鸟乱空回。勇读知鎏麦,子耕沾足哉。

寿姚永言给谏封公孝廉

明代 陈子壮

被服精华亦隐居,侧身淮海信忘鱼。阳春索咏梅花句,灯火閒抄贝叶书。

闻有白鸠随刻杖,可容驷马及安车。十年自厌孙宏策,并属青蒲视草馀。

春日同张孟奇太守王幼度明府连集东皋

明代 陈子壮

江上行吟名已埋,花时别墅景差佳。追趋五马双凫会,教放三春两日怀。

鱼为亲人添水槛,鹤能报客扫山斋。丁丁又听樵声晚,留醉知君心赏谐。

祈雨斋居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汤年旱频奏,似欲试桑林。星近槐庭乱,天高玉殿临。

迟回田畯喜,省惕庶僚心。一接黄封后,须同惜寸阴。

祈雨行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海滨父老卧田庐,三风十雨我生初。当春旱熯从来无,枉杀应龙南方居。

请向灵坛焚尪巫,汤祷桑林禹阳旰。烦忧谁与广川书,居积贸迁非所图。

夕飧元不计朝餔,百钱斗粟莫支吾,因而啸聚岂尽屠。

不见去年艚籴一无倚,抢攘招呼不可止。巡按焦头太守匿,若辈无知亦弃市。

为陈廉茹太史兄弟奉寿尊甫涧云先生

明代 陈子壮

太邱道广宜贤后,二子声名挂北斗。吴中四姓不足豪,汉家万石兹能有。

安歌鼓瑟罗中堂,文茵锦胜粲而双。报导金华暂辞直,莱衣犹似鹭鹓行。

国琛元圃照人如,共传出蚌报恩珠。不信试看沧海月,岁岁年年春满壶。

留春词 其三

明代 陈子壮

楼下春郊白马嘶,楼上佳人玉箸啼。自是王孙归未得,肯将芳草怨萋萋。

陈子壮

陈子壮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28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