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壮
物色青门自一丘,齐名不敢望龙头。金装本异陆郎节,绣被还同瑚子舟。
日出珊瑚轮海市,风薰翡翠点江楼。山灵作意邀清盼,黄绢新词愧莫酬。
为冯青方铭杖
七尺之筇,五尺之童。何以御之,老子犹龙。
送黄君常游武夷兼寄胡瓯宁
罗浮何日返,行糈宿黄精。天入建云密,春开闽霭清。
宓琴山水曲,嵇驾弟兄情。若问乡人宴,应知重客名。
立春日赠张玉笥邑侯
轻舟曾与玉凫迎,还隐桑麻海上城。仙观雨时怜穗起,石门风过色泉清。
微同草色先吹律,又借棠阴一听莺。莫讶闭门虚折柳,春光浑似踏歌行。
悠悠曲 其四
八行锦字多,一字珠百斛。就里拈一珠,时时向花卜。
为弈客黄生赠父
自爱君家万顷陂,交游随处识牛医。传中若个添高士,书就分明达武夷。
箕踞科头看世上,双柑斗酒听莺时。丈人可是无机事,瓜葛还争数道棋。
曾谦父以且园诗见投次韵赠之 其一
为园恨不息深深,摇落犹馀半亩阴。雪里芭蕉偏可画,柯亭椽竹有遗音。
蹁跹好为舒长袖,慷慨凭谁折寸心。一自诗笺才鬼哭,风樯阵马等如林。
闺词四十首 写影 其二十七
几回点笔恨难真,未写先添柳叶颦。夜夜每怜灯下影,朝朝留对卷中人。
有酒
门前有酒名,终日饮其醇。客来复解带,待我劝逡巡。
比邻歌吹响,变为泣声频。铭旌高剌天,刍灵扬道尘。
亲威纷相送,冠盖果偏璘。北邙一以返,声势赫要津。
不知光景易,此意竟谁申。灼灼桃李花,到日等荆榛。
佛日与诸君泛舟江上俗是日已陈龙舟之戏谓之出水龙
褰裳不及待芙蓉,共听潮音海寺钟。成佛吾甘灵运后,登仙谁蹑李膺踪。
鸥波直信浮天鹢,鼍鼓俄能起壑龙。何事鉴湖私一曲,悦君随喜棹歌逢。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十首 其五
人瞻谢傅日,吾爱郗家风。纪有三芝异,出非小草同。
诸王曾拥彗,馀子竞雕虫。里妇矉何态,长门亦汉宫。
玉虚宫
矫健看人绝,飘摇定帝居。旋看天北界,不驻日南车。
我意无行地,山形亦步虚。安知岑上岭,高穆数重馀。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七
琵琶洲上载琵琶,碧玉妆成自小家。楼船里面笼珠翠,亦学邻舟叫买花。
藕泉 其四
云瀑樵西唱采茶,道情三老便移家。香山近日饶铛鼎,扫拾莲峰瓣瓣花。
别意 其二
只向官邮说短长。万条烟柳任游飏。未经暮雨拖巫峡,谁解猿声断客肠。
移竹 其二
高节寻常手自分,平安何日袅秋云。风流最是山王别,几个林中伴此君。
耕籍礼成恭祀 其四
农歌唱复和,仙乐奏还停。燕享群工悦,讴吟万国宁。
礼成沾既醉,德洽展惟馨。大有年先祝,桑田雨既零。
宿青口驿楼
众鸟归飞信自繇,红尘才散即清幽。山围皖伯天连树,人岂庾公月满楼。
欲见长安多似日,蘧然一宿乍宜秋。只今吴楚东南会,歧路非关历国愁。
对菊绝句 其八
耸壑淩云百丈涛,登台为尔首重搔。寻常莫漫欺篱落,佳色分明绝世高。
闺词四十首 藏钩 其二十
并列芙蓉金井头,蒙茏月下笑藏钩。侬家不识生离事,赢得披拳中一筹。
晨起见逢永题壁而去追和一首
三间红日足,半亩绿阴閒。不是卧龙处,空劳题凤还。
云山诗里态,岁月酒中颜。仍枕矶边石,飞花昼掩关。
陈子壮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287篇诗文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十
藕泉 其二
读黎君选中州诸咏作 其二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三 槐
藕泉 其三
别意 其一
生日偈答石佣子
家圃与诸客竟日夜剧游伯促咸在赋二十二韵
直讲纪咏 其十一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六
酌郑太史于东皋
送喻大中丞巡抚浙江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八
庄景说奉使靖江王邸往来五羊见访赋此赠别 其一
咏白莲十首 其十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四 燕
梦憨山
祈雨行 其二
碧玉洞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歌 其一
闺词四十首 晚妆 其三十六
庄景说奉使靖江瑚邸往来五羊见访赋此赠别 其二
飞霞子琴歌过小环谷作
咏白莲十首 其八
送黎君选同龙友北上 其四
直讲纪咏 其二
送谢简之元戎归越
祈雨部宿呈李金峨大宗伯林鹤胎左宗伯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五 鹤
八月十六日夜宴
闰八月十五夜同吴长吉院长姜燕及刘蓬元二宫端集马园
移竹 其一
闺词四十首 薰铺 其三十五
欧阳伯曦参军
菩提坛纳凉
文止弟出市买磬诗以雅之 其一
耕籍礼成恭祀 其一
代张邑侯门人题赠公册
闺词四十首 澹妆 其一
舟溯胥江闻何太史迟予峡山 其一
咏白莲十首 其二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一
晨坐斋中和张曲江先生韵
智上人黎君选陶摇光欧嘉可载酒索书分赋得萍字
赐鲥鱼
文止弟出市买磬诗以雅之 其二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十一 紫薇花
流溪曲 其五
沈丰城母六帙其侄来粤索诗
隆德
区启图兄弟邀同谢起东黄元卿酌云筏
黎仲赐
赐环纪恩 其一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十首 其八
赐环纪恩 其二
流溪曲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