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宴南亭

宴南亭

唐代 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诗人王昌龄的古诗

送高三之桂林

唐代 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从军行七首

唐代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海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送柴侍御

唐代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灞上闲居

唐代 王昌龄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留别郭八

唐代 王昌龄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甘泉歌

唐代 王昌龄

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
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送李擢游江东

唐代 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代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至南陵答皇甫岳

唐代 王昌龄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
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采莲曲二首

唐代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水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

唐代 王昌龄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山行入泾州

唐代 王昌龄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峦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唐代 王昌龄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上马当山神

唐代 王昌龄

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
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唐代 王昌龄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岂惟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唐代 王昌龄

盛才膺命世,高价动良时。
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
神仙去华省,鸳鸯忆丹墀。
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
江山纷想象,云物动葳蕤。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
相马如何恨,登龙返自疑。
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衰。
拙疾徒为尔,穷愁欲问谁?
秋风一片叶,朝镜数茎丝。
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琼瑶生箧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里,犹应访所知。[一作高适诗]

出塞二首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朝来曲

唐代 王昌龄

日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斋心

唐代 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