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黄次夔思家

次韵黄次夔思家

宋代 戴炳

世态从渠炎更凉,蕙兰元不为人香。时凭酒挹圣贤味,闲借茶搜文字肠。

靴笏岂能拘野性,莼鲈终是忆家乡。小需归作天台隐,长啸松风卧石梁。

诗人戴炳的古诗

次韵晚春二首 其一

宋代 戴炳

一襟尘欲满,刮眼得新诗。风絮遗春恨,烟花隔岁期。

笋抽虫半蚀,樱熟鸟先窥。光景浑如此,心闲即好时。

壬子立夏日同郡博士黄次夔游江祖

宋代 戴炳

翰林天酒星,谪堕人间世。豪气眇乾坤,浪迹寄湖海。

峨峨江祖山,片石峙西澨。醉狂御风来,踞坐高傲睨。

一丝聊戏垂,意得在鱼外。青天画屏句,妙越无尘界。

至今五百年,春虹绚晴彩。我来访遗踪,蹑屐扪薜荔。

锦苔剥冰霜,髣髴题字在。属时春夏交,微雨弄轻霁。

同游俱嘉朋,笑语洽倾盖。云木团昼阴,松风奏天籁。

胜践心已惬,酣歌意弥快。欲招台上魂,举爵酹清泚。

今昔自殊时,欣感谅一契。诗成写苍壁,存否非所计。

长啸下归舟,惊湍送飞枻。

玉峰登眺得初字

宋代 戴炳

玉峰奇绝处,短策步崎岖。海近潮声壮,山空树影疏。

吟情危眺外,饮兴薄寒初。数点新来雁,高飞不羡渠。

次黄叔粲茶隐倡酬之什

宋代 戴炳

美人隐于茶,性与茶不异。苦涩知馀甘,淡薄见真嗜。

肯随世俱昏,宁堕众所弃。灵雨滋山腴,迅雷起龙睡。

野草未敢花,春芽早呈瑞。斗水须占一,焙火不落二。

趣深同谁参,隽永时自试。葱姜勿容溷,瓜芦定非类。

标名寓玄思,微吟写清致。成我君子交,从彼俗客恚。

嚼芳憩泉石,包贡免邮置。辽辽玉川翁,千载共风味。

归途过麻姑山

宋代 戴炳

山行十里少人家,客子贪程怕日斜。倦坐松根需足力,轻风满面落藤花。

次刘叔子总干夜坐感秋韵

宋代 戴炳

秋风远客叹飘零,满镜吴霜故故明。酒盏论心疏旧约,诗筒到眼快新评。

短檠伴我夜深静,长笛何人月下横。步绕空庭吟未竟,隔林鸲鹆又传更。

方岩山有仙人田项宜父家其下于屋之西偏筑亭疏沼杂莳花木为娱奉寿 ...

宋代 戴炳

筑亭疏沼隔尘埃,白白朱朱次第栽。人面春风俱不老,板舆日日看花来。

方岩山有仙人田项宜父家其下于屋之西偏筑亭疏沼杂莳花木为娱奉寿 ...

宋代 戴炳

有时山洞拾荆薪,应遇真仙对弈春。多少胸中高著处,尽教饶尽世间人。

青阳梅仙舒伯虞为其尊人索静閒轩诗

宋代 戴炳

人心元至虚,天下本无事。举世役于形,扰扰谁暂置。

先生自超俗,涵养老逾粹。妙契无名翁,深造静閒味。

壶中贮日月,胸次纳天地。婆娑阅四序,物物见春意。

林花契下红,庭草浅深翠。一笑扶瘦筇,行吟散微醉。

效宫词体

宋代 戴炳

杨柳万丝堆怨绪,丁香百结锁愁肠。小桃先得东皇宠,莫妒东风过海棠。

有方叔材用余和薛云屋歌见贻次韵奉酬

宋代 戴炳

江湖前辈尽,何敢易言诗。鼠璞元非玉,蛛罗不是丝。

池塘生草处,风雪跨驴时。此是真吟境,从来几个知。

侍屏翁领客游雪山分得生字

宋代 戴炳

雪峰峰顶寺,来此定诗盟。山瀑分云影,松风乱雨声。

眼明春树绿,心醒晓钟清。未好言归去,尘中事又生。

山家小憩即景效药名体

宋代 戴炳

柴门通草径,茅屋桂枝间。修竹连翘木,高松续断山。

仰空青荫密,扫石绿花斑。傍涧牵牛饮,白头翁自闲。

亦龙弟覆篑累石作亭其阴屏翁名曰野亭索诗谩赋二首 其二

宋代 戴炳

高怀抗尘外,林杪着三间。绿绕村边树,青浮海上山。

目穷天变化,心静地宽闲。鸥鸟知人乐,忘机亦往还。

次韵君玉弟春事

宋代 戴炳

海棠红未了,又近牡丹时。送日多忙事,酬春欠好诗。

暖风催麦早,晴晷转花迟。不尽清游兴,重为上巳期。

唐李涉有山中五无可奈何诗戏用其体作秋日四章 其三

宋代 戴炳

无奈秋山何,万叠浅深碧。起来楼上看,朝爽浮几席。

棱棱政自高,更养静寿德。

方岩山有仙人田项宜父家其下于屋之西偏筑亭疏沼杂莳花木为娱奉寿 ...

宋代 戴炳

晚菘早韭各随时,霜薤青青间露葵。甘脆自堪供小摘,不须他觅养神芝。

上立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为韵 其三

宋代 戴炳

蔚蔚空明山,古号仙人居。神秀发虹气,瑞孕真璠玙。

洁白外难染,坚刚中不枯。勿逐鼠璞价,韫椟姑藏诸。

初冬梅花偷放颇多

宋代 戴炳

清樽才了黄花债,又被梅花恼杀人。碎点南枝无数雪,探支东帝几分春。

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彻夜苦吟无好语,梦随双月步溪漘。

五松山太白祠堂

宋代 戴炳

舣舟来访宝云寺,快上山头寻五松。捉月仙人呼不醒,一间老屋战西风。

戴炳

戴炳

宋台州黄岩人,字景明,号东野。戴复古从孙。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理宗嘉熙间授赣州法曹参军。少工吟咏。有《东野农歌集》。► 9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