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状态是什么?
自然是活得有趣啦!
谁喜欢一潭死水的自己,谁不想活得风生水起。
也许你会说:可是我没办法有趣呀!我穷、我丑、我学业不顺工作不顺婚姻不顺一切都不顺。
我就是个倒霉蛋,实在没办法活得有趣。
可历史上偏偏就有个巨无霸的倒霉蛋,别人遇到的困难叫“挫折”、叫“磨难”,他遇到的困难,叫“变态的羞辱”。
他竟然活得有趣极了!
这个人,就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生来有趣的人并不多见,有趣的灵魂需要修炼。
欧阳修不但不是个有趣的人,而且长相不好、身体多病、命运多舛,脾气还很倔很火爆。
欧阳修出生在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吉州永丰人(今江西永丰)。老爸给他起名叫“修”,字“永叔”,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儿子健健康康、福寿绵长。
可小修小朋友一点都不像是个福寿绵长的人,他长得太瘦弱,还遗传了他老爸的高度近视眼。
小时候家里穷,连支笔都买不起,只能拿根荻草在沙滩上写写画画。
可惜,“沙滩画荻”的生活,在小修四岁以后也成了奢望——他的老爸生病去世了。
老妈不得不带着他投奔随州(今湖北随县)的叔叔。
好在Uncle很看重小修,对他寄予厚望,觉得家族振兴的事都要靠这个侄子了。
然而小修同学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顺利,考了两回都没有考上。
直到二十四岁那年忽然开窍,连中三元——监元、解元和省元,原本很有希望考上状元的,可惜因为主考官认为他“锋芒毕露”,要“挫其锐气”,给了个第十四名。
这里面有个小插曲,据说在殿试之前,小修同学给自己做了身新衣服,准备在“状元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时穿的。
谁知道在广文馆有个叫做王拱辰的同学,身材高大,在考试前一天穿着那件明显不合身的衣服跑来跑去,还大喊:“看,我考上状元啦!”
结果他还真考上了状元,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穿那件“露脐装”去走红地毯。
十四名也是二甲进士及第呀,绝对是未婚少女的抢手货。很快,小修同学就洞房花烛了。
按说公务员也考上了,小修同学也成了欧阳先生了,接下来就该规规矩矩上班、生个大胖小子、赡养老妈,再慢慢地升官,实现叔叔的愿望了吧?
可这家伙接下来的表现,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一是不好好上班,总是跑出去玩;二是给中央官员写信,指责人家不好好工作;三是怒怼大学生,说他们写的文章太烂。
人这一辈子,无论再倒霉,总是会有幸运的时候。
欧阳修的幸运,在于他遇到了两个对他一生影响都很大的人。
一个是他的上司钱惟演。
欧阳修在洛阳工作,洛阳可是北宋的“西都”啊,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欧阳修一来就迷上了这里,这么美丽的城市,这么美好的青春,上什么班啊!
天天处理繁琐的公务有意思、还是欣赏美景吟诗作赋有意思?
于是他就和几个“狐朋狗友”集体翘班,游山玩水去了。
老板竟然还派厨子给他们做饭、派歌女给他们唱歌助兴!
天哪,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老板?这不科学!
老板还传话给他们:不用急着上班,活都派人替你们干了,只管欣赏美景,多做几首好诗回去就行。
怪不得欧阳修的诗文里有那么多关于洛阳的赞美和回忆!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好一句“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之后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的欧阳修,怎能不怀念这段美好时光?
钱惟演最终还是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禁不住感慨:人生总会面临离别,只是不知道,这一分手,未来有谁可以和我一起赏花呢?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有趣的人,一定是有真性情的人,过于理性,很难做到有趣。
欧阳修现在离着“有趣”二字还有着十万里的距离,但他拥有真性情,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他的真性情表现在哪里呢?
钱惟演要离开的消息刚刚传来,他就收到了家书:他的夫人留下一个早产的儿子撒手西去,年仅十七岁。
欧阳修悲痛欲绝,不禁回忆起他们新婚燕尔时的甜蜜: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下窗来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早晨,新娘子对镜梳妆完毕,跑到丈夫的书房里去。
一会儿问问他眉毛画得好不好看,一会儿依偎在他的身边摆弄他的笔砚,一会儿又拿起笔学着描花,一会儿又叽叽喳喳地问“鸳鸯”两个字怎么写。
就这样,妻子忘了绣花,丈夫忘了读书。
沉醉在爱情中的人,只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十分美好。
而现在,欧阳修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这是一场永远没有醒来的梦。
人生是一场不断说再见的旅程,要么生离,要么死别。
那么多人同时离开,钱惟演调离、妻子死去、朋友们任满,而欧阳修,也即将离开这里到汴京去上任。
洛阳啊,洛阳!这里,有多少他的青春、他的欢乐、他的热情?
他一时难以接受,含着泪写下了一首离歌: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如果不是真性情,怎能写下这字字含泪、声声滴血的词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真性情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情。
比如,欧阳修曾经冒冒失失地给当时的谏官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谴责信。
他说人家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谏官,自然要给皇帝提建议,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没有见提一条建议。
这个无辜躺枪的谏官是谁?
他就是比欧阳修大18岁、后来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范仲淹。
欧阳修到汴京之后,他们很快成了忘年交。
后来,在范仲淹提出改革朝政时,这个小迷弟不仅为他摇旗呐喊,还不惜赔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超级够意思!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趣的人,一定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人云亦云,很难做到有趣。
欧阳修现在离“有趣”二字还有着十万里的距离,但他很有思想,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北宋时期,政府官僚机构非常臃肿。
范仲淹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必须要从宰相用人的制度开始。
这可把宰相吕夷简气坏了, 于是给范仲淹扣上了“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三顶大帽子,被宋仁宗贬官。
欧阳修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支持范仲淹,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马上被贬官到了夷陵(今湖北宜昌夷陵区)。
此时,他的第二任妻子也生病去世了。 而立之年的欧阳修站在夷陵的街头,看着元宵节璀璨的灯火,禁不住心中一阵酸涩。 越热闹,越孤独。 他用一首词记下了这浪漫的夜晚,也记下了他心中最深处那无法触碰的痛。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有趣的人,一定是有着平常心的人,太焦虑烦躁,很难做到有趣。
来到夷陵的欧阳修决定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有趣的人。
为什么要把自己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别人开心呢?
欧阳修一边整顿吏治、健全规章制度,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时,他随身携带的六卷书引起了他的注意。
影响了欧阳修一生的另一个人终于要出场了!
这个人,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欧阳修十岁那年,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时候,在一个邻居家里发现了六卷残破的《昌黎先生集》。
他随手翻了一下,立刻被吸引了——
《杂说》、《师说》、《送穷文》、《毛颖传》、《获麟解》,每一篇都那么有意思,他竟然还给鳄鱼写过信。
老天爷呀,这个人太有趣了!
他的文章明明写得这么好,可为什么现在都没有人提起呢?
原来,韩愈早在唐朝中期就开始反对过分讲究形式的骈文,发起“古文运动”,并身体力行,和柳宗元一起创作了大量的散文。
可惜因为他过分强调创新,以至于他去世后无人继承他的衣钵,骈文又霸占了文坛二百多年。
好在,命运安排十岁的欧阳修和他相遇了。
一定振兴文化传统!欧阳修为自己定下了这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当然,还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眼泪为自己流,微笑给别人看。
欧阳修的文学修养越来越高了。
他有一首词特别有名,把一位闺中少妇的幽怨描绘得入骨三分,以至于后来的“婉约派”女神李清照崇拜的不得了,模仿了很多次。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人有了目标之后,时间就会过得很快。
四年的贬谪生活转瞬即逝,欧阳修又回到了汴京,他没有想到,一场“变态的羞辱”正在等着他。
他还能做一个有趣的人吗?
有趣,是一场惊喜的意外。
庆历年间,因为范仲淹等人被扣上朋党之争的帽子,一波干将纷纷以各种理由调离朝廷,欧阳修则被贬官到了偏远的滁州(今安徽滁州)。 屋漏偏遇连夜雨,他八岁的女儿不幸夭亡。 欧阳修悲痛欲绝,他不知道如何迎接每一次日出,也不知道如何送走每一个黄昏。 但是他没有改变自己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他一来,政府机关马上减少了三分之二的办事人员。 他的管理理念是两个字:宽、简。 做官,首先要“不扰民”,然后,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便利。
欧阳修在滁州西南面的丰山上建了一座丰乐亭,并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免费的游览区。 当负责种花事物的办事员拿着公文来请示他的时候,他居然在公文后面直接回复了一首诗:
《谢判官幽谷种花》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市长难道不是应该在公文后写“同意”吗?怎么能写“种花要以我每次去喝酒都能看到花开为最高标准呢”? 欧阳修终于慢慢走出了痛苦的阴影。 这时,琅琊山的和尚智仙在山麓建了一座亭子,邀请欧阳修提个名字。 欧阳修提笔写下了三个大字:醉翁亭。
从此,欧阳修就经常来这里办公。 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办完公之后还和大家一起爬山、野宴,喝醉了酒就歪在草地上呼呼大睡。 这个市长,太令人意外,太有趣了! 他的这句话流传千古: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世人都认为他醉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 在滁州,欧阳修熬过了最黑暗的夜,终于要把晚上做的梦,早晨醒来一一实现了。
有趣的最高境界,是热爱生活、活出自我。
还记得他想要拯救文坛的梦想吗?那就现在开始吧!
挣脱了世俗干扰的欧阳修,才华渐渐凸显出来:
他写诗,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他写词,着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